王阳明(王守仁)龙场悟道之后,突然被加封到江西(赣)担任巡抚,有时升官不见的就是好事,也可能是你对手做借刀杀人之举!
王阳明的接受任务不是别的,主要是平定愈演愈烈的赣南土匪叛乱,因为他的前几任因剿匪不力,丢官丢命都有好几个!
王阳明 据《王阳明全集》所记载:
赣南土匪靠山就是宁王朱宸濠,地方官员基本上是不敢管,加上民风彪悍,土匪大多是本人,这些人农忙时当种庄稼,农闲时当土匪,两不误。
而且这些土匪在宁王朱宸濠资助和训练下,以险据守,兵强马壮,甚至都有攻城略地的吕公车。
王阳明稍有差错,代价绝对不是丢官那么简单,甚至会丢掉性命,甚至会连累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兵部尚书王琼。
朝中无数官员,也都在关注这个天天空谈“知行合一”的异端分子,等着看他的笑话,落井下石。
攘外必先安内
王阳明到任之后,首先做的摸清当地情况,做到“知己、知彼”。
他发现当地朝廷部队已经和土匪合流同污,狼狈为奸,共同鱼肉百姓,而且这些部队比土匪更坏,老百姓恨这些部队甚于土匪。王阳明对这支部队弃之不用,重新组建民兵。
他发布了《选拣民兵》,组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民兵,他深知要稳定自己后方,实施了保甲法,并减轻当地民众的税负,对民众加以教化,以赢得民心。
王阳明对敢于主动侵犯的土匪加以痛击,斩获7600多人,对被俘的土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加以策反,让这位王巡抚与其他官员不一样,是位好官的消息,传遍整个赣南,让那些被裹挟当土匪的人开始摇摆不定。
破解铁三角,分化土匪
土匪比正规军更难对付,西有横水、左溪、桶岗三寨,南有浰头诸寨,皆以险峻的地势为依托,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且前几任的官员不成功剿匪,更是打磨出一支资深的反政府武装,这些土匪身经百战,还形成铁三角,相互呼应,相互支援,互为犄角。
王阳明决定先攻打危害最大的横水、左溪、桶岗三寨,为了防止浰头诸寨趁机偷袭后方,他写一篇小文,大约不到300字左右,派人送到浰头,该文被后世称为《告谕头剿贼》,也是和大家重点介绍的内容。
《告谕浰头剿贼》原文,请大家自行看《王阳明全集》,这里着重分析这篇檄文,不但体现王阳明的军政原则,也暗含了心学的学术要领:
一、开宗明义,分清恩怨
作为巡抚,我职责就是弭盗安民,我们彼此之间没有私人的恩怨,也没有偏见,所以一切都可以谈。
二、亮肌肉,区别对待
我一到任,就斩获七千六百多人(亮肌肉),发现真正首恶不过是四五十人,其他人都是被胁迫的,我们都是区别对待的,而且听说你们很多都是明事理的子弟,我不愿做“不教而诛”的事情。
三、唤醒内在良知,寻求共鸣
人人耻于盗贼之名,人人也都恨盗贼的劫掠,你们当盗贼,一定也有难言之隐,难道你希望自己的子孙一直当盗贼吗?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现在给你们机会,死人寻活路,只要放下屠刀,一切都可以既往不咎。
四、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王阳明而且用一个恰当的比喻:
一个家庭有十个孩子,其中二人悖逆,而且要杀其他八个孩子,家长为了大局,会杀掉这两个孩子,来保全其他孩子。
如果悖逆孩子能改邪归正,家长欢喜还来不及,怎么会再杀这两个孩子呢?
只要你们迷途知返,一切都可以谈!
五、喻于义,喻于利
最后从国家大义来感动土匪,王阳明告诉他们得与失,如果再执迷不悟,我虽然不是好杀之人,但为了大义,也会亲自率领大军来征伐你们,无论是人力、物力、时间,你们都不占优势,到时血流成河,这是你我都不想看到局面,想到这里,我不觉泪下。
浰头的土匪收到这份檄文,经过反复思量,加上原来逃回的部下称赞王阳明的仁爱之心,于是在首领黄金巢、卢珂率部来投降,愿意誓死报答王阳明的仁德。
王阳明的“攻心术”,一篇不到300字小文就瓦解对方阵营,不战而胜,实在是高明
心学,不是玄学,而是一种哲学
一篇小小的檄文,就让浰头的土匪不战而降,实现兵法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王阳明一介书生带兵打仗,百战百胜,从无败绩,靠的就是他的“攻心术”,从精神上或心理上瓦解对方。
这种“攻心术”不是玄学,而是一种人生的哲学,融合了儒、释、道三派精华而开创出一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核心有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从这篇檄文就可以看出心学的具体运用,王阳明在剿匪过程中,而是出自本心(心即理),还赣南一片安宁,而不是“一将成名万骨枯”,靠杀戮来换取自己的功名。
他在剿匪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冷静分析时态,做出最理智,最有效的的方案:攻心为上,用兵为次,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王阳明坚信人人皆有良知,而不是把人符号化,更没有标签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喻于义,喻于利,换位思考,给对方最好的选择,也是给自己最好选择。
如果我们真的了解这门哲学,你会发现自己人生会由此改变!
学习王阳明的心学,可以从《王阳明全集》开始,下次继续和大家分享王阳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