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冠疫情与世界格局 |联合国贸发会议官员詹晓宁:国际生产体系十年内将深度转型
参考消息网6月28日报道(文/凌馨 康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近日接受《参考消息》记者专访时表示,新冠疫情与此前已发生的新工业革命、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可持续发展需要等因素相互叠加,对当今国际生产体系构成严峻挑战,预计未来10年国际生产体系将发生深度转型。
4月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一名志愿者使用3D打印设备制作防护面罩。(亚辛·阿克居尔 摄)
多重挑战冲击既有体系
贸发会议6月16日发布《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对过去30年的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国企业活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国际生产在前20年里经历了快速增长,但在过去10年间陷入停滞。
詹晓宁对此解释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生产规模之所以能迅速扩大,与其所处的政策、经济和技术环境密不可分。这20年间,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和出口导向的产业政策在全球占主导地位,宏观经济领域跨境劳动力成本套利空间较大、国际贸易成本大幅降低,而技术发展也让生产实现精细化分工、让复杂国际供应链上的协作成为可能。但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死灰复燃,外国直接投资回报率下滑,数字化等技术带来资产轻量化,则使得全球经济、政策和技术环境开始向反方向抑制国际生产扩张。自2010年以来,跨境投资增长停滞,全球贸易增长放缓,依附全球价值链的贸易规模出现下降。
他表示,过去一段时间,新工业革命、保护主义盛行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高标准要求对现有国际生产体系构成严峻挑战。而最新暴发和蔓延的新冠疫情与此前的既有挑战叠加作用,将会在未来十年加速国际生产体系实现深度转型。
他认为,在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下,机器人技术支持的自动化、供应链数字化以及3D打印这三个关键技术将影响未来的国际生产体系变革,对全球价值链的长度、地理分布和管理方式产生不同影响。比如,自动化可以减少生产中的人工成本,提升规模经济;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削减生产系统中的管理和交易成本,更高效地协调复杂供应链;而3D打印则可以让生产活动在地理分布上更趋分散,更接近市场和客户。但他同时强调,采用这些技术的速度和广度将受到各国贸易和投资政策环境松紧度以及国家和地区对于可持续发展关注度的影响。
或将呈现四种转型轨迹
针对未来10年国际生产体系将如何转型,詹晓宁强调,不同产业和地区的生产转型各有不同,可能会呈现出产业回流、生产布局多元化、区域化以及复制化生产四种转变轨迹。
具体而言,产业回流轨迹预计将主要影响技术含量较高的价值链密集型产业,其结果是价值链更短更集中,生产附加值的地域集中度更高。同时,这将意味着未来部分发达经济体的“再工业化”和部分发展中经济体“过早的去工业化”发展。
生产布局多元化则将主要影响服务业和复杂价值链制造业,使得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更加广泛。多元化将增加经济体和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机会,但对高质量的数字基础设施提出要求。同时,供应链数字化将使得价值链的管理更趋松散、更轻资产化。
生产区域化预计主要波及区域加工业、第一产业等。这一轨迹意味着一些全球范围的效率驱动型投资将转变为区域范围内的市场驱动型投资,部分对全球价值链各垂直环节的投资将转变为更广泛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类型的投资。
另外,由自动化和3D打印推动的复制化生产将主要推动枢纽型和区域加工产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轨迹下,外资将从大规模产业活动转向相对分散的制造业。这一转型对东道国基础设施硬件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等提出要求,而能提供本土生产基地和配套服务的区域则将更具吸引力。
詹晓宁强调,国际生产转型不是简单的“去全球化”或是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的过程,而是两者的综合体。比如,部分行业如汽车、电子产品、纺织服装等是以效率为导向的全球价值链型产业。在国际生产转型中,这些行业将会从全球价值链转变为区域价值链生产;而农产品加工、旅游、物流等行业却需要更加贴近市场和客户,这些行业可能需要更多地遵循本地化的发展路径。同时,制造业和服务业间也有差别。尽管部分制造业可能发生由全球化向区域化的转变,但受新技术驱动,很多服务业则将实现进一步的全球化,内部分工会更加细化,部分服务外包也会更加普遍。但总体上看,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会减少和缩短,与其相关联的贸易以及效率导向型跨国投资也都会减少。区域价值链会增多,区域贸易也会增加。
全球价值链面临压力
詹晓宁表示,尽管未来国际生产转型并非单一路径,但总体而言,发展趋势是更短的价值链、更集中的附加值生产和更少的对实体生产的跨境投资。这些趋势都表明,全球价值链体系正面临严峻压力,全球价值链解构和空心化风险正在加大。
他认为,国际生产转型将给各国带来挑战和机遇。主要挑战包括全球范围内撤资和投资转移的增加,引发各国为吸引外资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但同时,跨国公司对生产基地多元化布局以及为提高产业链韧性对国际生产结构的大调整,会让更多国家和企业有机会以不同方式参与到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中。
他强调,鉴于国际生产对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和增长、创造就业以及低收入国家发展前景的重要性,政策制定者需要维持一个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政策环境,以促进国际生产体系的逐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