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木村拓周、阿钟
作者:阿钟
2006 年,ComeLee 决定去旅行,他选择的方法是徒步,从深圳到北京。
在他的叙述里,这段旅途的起因有些浪漫。ComeLee 是学街舞出身的,从高中到大学毕业,他跳了很多年,对 Hip Hop 文化的迷恋加上“男孩子都有一颗流浪的心”,使他有了从南到北,穿越大半个中国的热情。
在当时,他的设想是每到一座城市,就找当地的舞者学一段舞蹈,没想到的是,这一趟下来他无意中做了一次中国 Hip Hop 圈的田野调查。在跟这些天南海北的同好们交流过程中,他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到 Hip Hop 文化,也希望各自能以事业的方式把爱好延续下去。
但在对主流文化的消费都还尚显荒芜的2006年,这个愿景确实有些难实现。
ComeLee 开始有了要为大家创建一个展示平台的念头,徒步过程中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促使他成立了“嘻哈融合体”,正式投身于所热爱的 Hip Hop 文化。
8个月后,他跟朋友把这一路的经历做成了一部纪录片,取名《嘻哈在中国》,同时他开始筹备一台颁奖典礼,想给这个圈子里的人举办一次属于自己行业的“表彰大会”。
2008年,第一届中国嘻哈颁奖典礼在深圳举办,之后,ComeLee 还陆续开发了嘻哈全明星歌会、《南拳北腿》街舞对抗赛、SMC全国搓盘大师DJ大赛等品牌。
2016年,“嘻哈融合体”推出了 ListenUp 说唱歌曲创作大赛,到今年,它变成了芒果TV和湖南娱乐频道的综艺节目《说唱听我的》。
把 ListenUp 打造成一档影响力和造星力都更强的节目,对 ComeLee 来说,可以算是创业生涯的阶段性成就,在这个所有人看来都无比艰难的2020年,他和他的团队却迎来了低潮后的一次攀升,这比任何话语都要鼓舞人心。
以下是他的自述,本次采访于6月初进行。
其实2017年的时候我就已经计划把 ListenUp 变成一个综艺去做,那时候《中国有嘻哈》做第一届,我们也有沟通过,17年3月份就是我们 ListenUp 的总决赛,《有嘻哈》派了一些导演过来,看我们的选手、流程。
一开始他们对 Hip Hop 也不太了解,所以前期在招募选手方面还是比较有压力,我们就帮他们做一些宣传,输送一些选手,之后跟车澈、陈伟也有见面,但当时没有找到一个深入合作的点。
我们后来自己也去谈,包括播出平台、版权之类的,各方面都聊得很好,但是到了2018年跨年,那个事一出,整个圈子一下就冷了,版权也卖不出去,别人不敢播,但我们还是想把 ListenUp 延续下去,就不管了先做,做了再看怎么播,卖不出去就免费播。
没有任何冠名、赞助,就我自己贷款投了300万去做一个小型的综艺,算是尝试,再加上选手那边参与了,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展示出去,所以我们也没有计较,先把这个事情做下去。
因为本身我创办“嘻哈融合体”就是有这个期望,希望能把它做成一个更垂直的平台,给这些从业者创造更多机会,无论你是跳街舞的还是玩说唱的,我们都能提供帮助,不再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小圈子文化。
所以这些圈内的 rapper 也好,dancer 也好,一些懂 Hip Hop 文化的人,他们其实是期待我们能继续做下去,我们也是想办法继续做。
当时也确实苦,普遍苦,但也没想过放弃,因为我自己是有一个判断的,一方面是我在这里的一种积累,已经很难舍弃这方面东西,另一方面也是我相信这个东西会好。
而且相比起来,最艰难的时候也已经过了。尤其是从06年开始,我辞职来做这个,家里人也不太赞成,加上前面那几年几乎没有 Hip Hop 文化的市场,我们整个团队也是靠着人少成本低能熬过来,可以说2017年以前,我们都是比较辛苦,还好都有在进步。
17年因为其他市场火了,我们其实各方面也不错,在下半年我们也觉得自己要飞上天,有太多的合作伙伴和机会,结果一下到了18年,遇上那个寒冬,整个嘻哈圈基本商业上面是停顿的,我们也没有什么营收,反而还继续投了不少钱去做 ListenUp,做颁奖典礼,延续我们的品牌。
那个阶段是有很大压力的,但我还愿意投钱、投入这么多的精力,因为我对它还是有信心。我觉得这两年很难熬,主要是政策或国情在某个阶段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年轻人还是很喜欢这种文化的,无论音乐、舞蹈还是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只要过了寒冬,后面它的发展曲线会更快,而且可能走得更平稳更健康,所以我包括团队也没有泄气。
到了去年,我们开始做 ListenUp 的线上直播,相比起18年是慢慢在变好,至少有营收了,虽然还没有完全平衡我们团队的支出运营,但已经好了很多。
如果说2020年不是疫情的关系,我觉得我们有很多东西都能盘活起来,但也没关系,今年我们比较幸运有项目在做,上半年有《说唱听我的》,年底还有嘻哈颁奖典礼,之后会根据疫情管控开放的程度,再考虑要不要做赛后的一个巡演。
《说唱听我的》这个节目其实是在一个嘻哈聚会上促成的。
声闻聚将公司的主理人高炜最早是这个项目的发起人,他们想做一个说唱综艺,就先找到了芒果TV那边沟通想法,见面后他们双方就在想,如果新创一个说唱类的节目可能没有那么好的号召力,也很难从同类型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所以就想找一个在圈内成熟度很高、影响度很高的赛事品牌,最后才有了我们三方的合作。
大概从去年十月份起,达成合作以后,我们就开始筹备了。最先是选手报名,我们通过芒果TV开通了一个网上报名系统,收到了大概4、5000人的邮件,同时还有线下见面会,因为时长有限,我们最先预计一天限100个号,每个城市做两天,但后面还是超号了,每天放了120个号。
最终线上和线下的加在一起,总共有5、6000人来报名,每人提交三首原创作品,几千首歌,他们评委几个人听下来,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本来我们是在过年前就完成了5个城市的线下试音会,从各个分站里选出了比较优质的大概100来人,准备过完年后在长沙做总试音,结果因为疫情的原因,一路往后推,到了3月中才做。
(ComeLee 在录制现场)
也就是这个阶段影响比较大,但离我们总录制也只是推后了大概一两个星期,后面进度赶回来了就还好,而且基于我们之前做 ListenUp 攒下的经验,这次虽然选手多了一些,但也基本都在预期内完成了。
从见选手开始,芒果TV那边就有编剧团队参与进来,大概二三十人,不过从音乐的判断跟人员的熟悉程度、专业度上,还是以我们这边为主。
我们以前也没有做过这种大综艺,其实也不太了解编剧这个角色,觉得你是不是在胡编乱造,最后才发现其实他是跟选手沟通,去挖掘他们背后的一些故事,引导他们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选手也愿意这样去配合,因为他们没有参加综艺节目的经验,很多人就没办法把自己的亮点发挥出来,只有靠编剧去挖掘,加上前期有了这些了解后,后期剪辑的时候也能很好地去把他们的闪光点展示出来,所以这次我会蛮认可编剧的作用。
而且芒果TV那边包括电视台的领导,我们也沟通过,大家其实都知道节目应该往专业度的方向去做,跑完线下试音会后,他们也开始了解到这种文化该怎么样去呈现,假的东西,拿出来会被骂,他们也不希望节目被骂。
至于节目需要加一些娱乐化、能让观众看下去的元素在这里边,我们倒都是认可的,再加上总导演严典雅和她团队那边原来在湖南卫视做过很多档情感类的节目,就比较擅长故事和情感上的细腻描述,能让观众有代入感,她们的加入,在挖掘说唱歌手感性的一面上是帮助很大的,也让专业的说唱比赛融入了更多综艺元素,把娱乐性与可看性都提高了很大一截。
有情感、有专业,但是不能歪曲,不能放大一些没有的东西,靠剪辑把它剪成存在,在这个共识上我们还是平衡得比较好。
在《说唱听我的》这里,剪辑主要还是按节目流程来,是很真实的,因为从参赛选手来说,也许他们是经历过寒冬,更懂得现在市场、政策是什么样的,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有一种控制或者是改变,就不会产生太多不能播的东西。
把这些过滤掉以后,出来的东西就不会太过火,所以我们只要把握好文化的核心或者说专业性就好。在赛制、节目策划包括一些大的框架上,我们都有一个目标,就是要保持住专业度和“respect”。
你可以看到,我们节目当中的这些歌曲,包括舞台,在别的节目上不一定能有。一个是我们很尊重选手,给大家很多时间去创作,制作人 Mai 那边负责音乐,他们也是非常辛苦,天天熬夜,几乎没怎么睡觉去打造,让选手的作品精益求精。
我们在彩排的时候,也会给选手很多时间在舞台上去做试验,专门请一些秀导给他们灌输很多舞台上面能帮你加分的东西,因为他们的音乐已经很棒了,就要想怎样去让你的东西在视听上都更完美,是个秀。
通过第一期我们给到这样的引导之后,选手会看到对方的舞台在进步,加上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尊重到给到他们,让他们变得更好,呈现出来的东西就会不一样。
我觉得这个氛围是跟别的节目不一样的,我们这边的选手哪怕被淘汰,他们真的会落泪,这种落泪是出于不舍得这个舞台和在这边的一些兄弟,而不是说因为没有了名次,他们不会在淘汰之后 diss 节目组,这种事情我们有信心,最起码到现在是没有发生过。
我们也有信心到节目录制完之后,也不存在选手来diss节目,因为我们是保证专业度和保证公平公正。
导师这块也是,我们有六位非常资深的 rapper 身份的导师,另外两位,像小鬼-王琳凯,其实他本身就是一个 rapper,只是通过某个节目成为了一个 Idol,但他心里边还是 rapper 的身份,我们也希望通过他之前的一些经验,在流行音乐方面,或者在娱乐圈的发展也好,有一些东西可以分享出来。袁娅维就属于流行,我们希望音乐能出圈。
派克特跟艾热,他们都会很专注在音乐上面,两个人本身关系也很好,默契度特别高,在其他圈里边是有极高认可度的,市场的东西他们也了解,所以从专业的一对rapper当中,首先把他们两个组成一组。
然后像 ICE 跟弹壳,他们代表着更多更新一点的音乐类型,包括他们的穿着都是比较有范,比较潮流,能带动一波新的东西;法老跟光光,前者就比较偏向二次元,对于像B站这样的群体,这些年轻一辈是很喜欢他这种个性的,包括他的写词能力很强,光光其实他更多是一个 OG,他们有互补性。
导师里没有什么大的流量明星,我们也是想通过这个节目做一次尝试,看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以专业度、选手出彩的程度,在垂直领域里边口口相传,得到一个口碑式的传播,最后再破圈。
如果说嘻哈圈的 rapper,他们认可我们,觉得我们够专业够 real,他们可能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去传播,粉丝看到了,也会去传播,然后粉丝也有同学或者是身边的朋友,本身可能不了解的,因为同学的口碑又去做传播,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我们不用流量明星,慢慢去打造,然后一步一步通过口碑的传播,最终达到破圈。
如果说这个模式可以的话,也许会出现一种全新的传播链条,改变之后一些综艺的制作理念,大家都会从专业度去挖掘。这一点我觉得是有可能的,而且现在市场发展也已经到了,足够容纳几档这样的综艺节目,只要你自己有料的话,在某个时间点总会起来,所以我们也要去尝试。
好在《说唱听我的》签了3季,有3季的机会去做,那接下来就是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借助势头重新补上来,告诉大家怎么才是真正的Hip Hop。
举报/反馈

北方公园NorthPark

1.7万获赞 9737粉丝
我们想(说不定能)做一个好的青年文化媒体
文化自媒体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