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里雅苏台将军,即定边左副将军,是清代外蒙古、唐努乌梁海与科布多地方的八旗最高军政长官。
乌里雅苏台将军的辖区雍正十一年,为征伐准噶尔部设立了定边左副将军,为正一品,统领蒙古喀尔喀四部兵丁。乾隆年间灭准噶尔,又平阿睦尔撒纳,该将军主要负责掌管唐努乌梁海和喀尔喀四部及所附厄鲁特、辉特二部军政事务。将军长驻乌里雅苏台。
蒙古王公乌里雅苏台城是清代漠北高原三大军事重镇之一。清朝时期称喀尔喀蒙古,今中国统称外蒙古,为蒙古国疆域的主体。
乌里雅苏台将军统辖的军事区域包括外蒙古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赛音诺颜部、札萨克图汗部,以及唐努乌梁海、科布多,共7大辖区。
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二员,满人、蒙古人各一员。章京四员,分别掌管下属的内阁衙门、兵部衙门、户部衙门和理藩院衙门。绿营换防守备、千总、把总和外委共6员;唐努乌梁海总管五员 (每旗一员),佐领、骁骑校各二十五员 (每旗五员) 。
在政治领域,清代蒙古施行盟旗制,“旗”(和硕)作为游牧民的基本政治单位,其疆界是固定的,因此除非遇到重大灾害,旗下属民不能越界放牧或自由迁徙。
在内蒙,各旗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统治,而在外蒙,旗的统治权则交给札萨克世袭王公,可是,由于清廷的多封重建,札萨克的权力已大为缩水,无法构成对中央的威胁。
外蒙古虽然乌里雅苏台将军府的设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军事行政建置,可惜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对外蒙古的管控越来越松弛,沙俄一步步入侵蒙古地区。
同治三年(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科布多西北的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二旗及唐努乌梁海部分地方被俄国割占。
同治八年至九年(1870年)间,俄国又通过《乌里雅苏台界约》《科布多界约》《塔尔巴哈台界约》割占了部分蒙古游牧地区。
外蒙古王公1911年3月,清政府驻库伦(今乌兰巴托)办事大臣外蒙古大力推行新政,改革外蒙古的行政管理机构,并废除不准汉人到蒙古垦荒的禁令,设立兵备处,统领外蒙驻军。新政引起了蒙古王公的疑虑和不满。随即酝酿独立。
蒙古贵族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效法武汉而宣布独立,由于沙俄的鼓动和对清政府政策的不满,蒙古掀起独立风潮。
12月16日,外蒙古宣布独立,国号大蒙古国。这是外蒙第一次宣布独立。 清朝灭亡后,乌里雅苏台将军等清朝机构完成了使命。
蒙古喇嘛如今的乌里雅苏台现在是蒙古国的扎布汗省的首府。乌里雅苏台市位于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西984公里处。
今日乌里雅苏台
今日乌里雅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