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里明明表演地很流畅,可一上台就紧张,丢三落四;孩子平时考试成绩很高,可是一到大考就掉链子;孩子明明会做这道题,可你一吼,孩子就手足无措、毫无思路;孩子很喜欢弹钢琴,可是你给他定目标四年过八级,结果,孩子直接弃了;你管一管盯一盯,孩子就做得很好;你若不管不顾,孩子就放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倒U型假说”不但会告诉你原因,更会告诉你避免这些现象的方法。
(一)倒U型假说
倒U型假说,是说明“成绩”与“唤醒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叶克斯和多德森1908年创立。
百度百科中,对倒U型假说的定义是这样的:
“倒U形假说”认为每项任务都有一个最佳的唤醒水平,未达到或超过这个最佳点,活动效率(成绩)即会下降,成绩与唤醒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当唤醒水平由低向上变化时,运动成绩会有所提高,直至达到最佳唤醒水平;而当唤醒水平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则会下降。
贝克尔是西德职业网球运动员,曾经获得过6个大满贯单打冠军。贝克尔在17岁零8个月时,便夺得了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的男单冠军,一度成为最年轻的大满贯男单冠军。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贝克尔被称为“常胜将军”,他的秘诀之一就是在比赛中避免过度兴奋,保持半兴奋的状态。
因此,人们也将“倒U型假说”称为“贝克尔境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当中,“倒U型假说”与“度”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欲使潜能出,当有三分狂:压力产生动力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水,人无压力难成器。”
压力,可以产生动力。——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人容易懒惰,迷茫,不但失去战斗力,更会失去方向。
【书法一落一起,皆因压力不同】
我儿子现在四年级,一二年级一个语文老师E,三年级换了F,四年级又换了G。
E对书写很重视,她本身写字就非常漂亮,我儿子那两年的字,写得非常好看;换了F,她讲课很生动,却对书写要求很低,写得很烂也能得A,于是我儿子三年级毕业的时候,那个书写根本没法看;现在的G老师,又重新抓书写,他又开始有了进步。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有压力更有动力,才能做得更好。
实话实说,班里有三四个孩子,自律性非常强,四年中无论换哪个老师,他们的书写一直都是高质量。很遗憾,我儿子不在其中,他就是普通孩子中的一员,能躺着的A,就不愿意坐起来。
大多数人都是有惰性的,适当的压力可以消减这些惰性,让他们努力上进,养成各种好习惯。所以,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给孩子适当的压力,都是必须的。这也是对孩子引导和支持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建立目标意识,提高自律能力,建立自信心,发掘出孩子更多的潜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压力中有动力,热情中有冷静:小心“过”犹不及
没有压力,孩子没有行动力;适当的压力,能产生动力,促进孩子上进;过度的压力,则会给孩子压趴下。尽管很多家长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想让孩子次次考第一,每次都做到最好,超出孩子心理承受范围的期望和压力,就让孩子喘不过气来,甚至会产生“学习恐惧症”等心理障碍。
“高期望”与“零期望”之间,有很大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我们需要平衡的范围。
完成任何项目都能遵循“倒U型假说”这一规律,每个项目都有取得最佳成绩的最佳唤醒水平。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事、同一个人遇到不同的事,都有不同的最佳唤醒水平。
到底这个“最佳唤醒水平”(最佳压力水平)的点在哪儿?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我们父母修炼一双慧眼,去总结,去感受,去发现。然后给孩子合适的“压力度”,让孩子保持动力和热情,既没有过分放松,也没有过分压迫。
(四)“倒U型假说”助力育儿,做好这四点
父母利用好“倒U型假说”,不但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减少亲子矛盾,还可以调动孩子的潜能,让孩子产生上进的动力,调动自己的能力,做出自己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当他们达到目标的时候,他们的自信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成长。
只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好“加压”和“减压”的时机
家长教育子女时,必须对孩子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恰当的估计,然后找到一个最佳点并以此为标准,对孩子适当地施加最合适的压力,这样才会激发孩子无穷的动力,使孩子在张弛有度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最佳点(最佳压力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
一件事,对其他孩子没问题,不一定对你的孩子也没问题。在这个当下是对孩子“加压”还是“减压”,不要通过其他人的表现来判定,而要通过孩子自身的各项指标来决定。
比如:孩子的感受、情绪、能力等。
我儿子的围棋课,我之所以同意他停下,是因为:
他没有了之前对围棋的热情,而且每一次上课前两天就开始痛苦,担心上课时被老师提问,答不上来,压力很大;每一次做围棋作业都要做至少两个小时,而且过程很烦躁,很沮丧,试好多次落子位置,才能做出一道题;围棋资质有限,学了一年半进步差强人意,比他晚入班三个月的孩子,一个月就赶超了他,对他打击挺大。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继续推着他“坚持”,恐怕不但学不好,还会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对身心发展不利。
但是,我儿子的跆拳道课我们一直在坚持,虽然他总说不想上。这是因为:
跆拳道老师对他很认可,上课认真,进步大;每次上课前他虽然会发愁打竞技,但是只要上起了课,就会时不时露出笑容,课上课下和同学们的互动也不错;他遇到冲突会害怕,勇气方面有待加强,而这个课程的竞技环节的强度,虽然有压力,但他承受得起。如果孩子越来越害怕跆拳道课,甚至经常做噩梦,严重影响情绪和学习,甚至食欲。那么我一定会停下这件事。因为,教他勇敢,也要在他能承受的范围内。
这是我对我家孩子的判断方式,不一定非常准确,也不一定可以照搬,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2)合理调整期望
我们的期望如果与孩子的表现出现了违和,我们要思考:
是我们的期望值超过了孩子的能力?还是孩子没有特别努力?如果是前者,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期望值。就如同我明知道我儿子已经很努力地学习围棋,可是就是进步很慢,自己也痛苦。这时候我就不能再继续期望他学下去,成为“围棋王子”。这时候,我就需要调整我的期望,放下这个目标,寻找其他孩子有天赋、做起来容易取得进步的项目。
如果是后者,家长还要进一步思考:孩子为什么不努力?影响他努力的原因是什么?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专注在这件事中,保持动力。
(3)正确定位角色,看清事物意义
对孩子来说,最让他们感觉到压力的就是考试和比赛。
我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期中考试,就对我说“好紧张”。“紧张”这个词在我家没人说过。我当时笑着问她:“你知道什么是紧张吗?”
现在,老师给孩子们考试的压力已经非常大了。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孩子合适的引导,合适的“加压”和“减压”。
对考试结果和分数进行“减压”;对考试态度和意义进行“加压”。如果,我们给孩子设定的目标是“第一名”或“冠军”,孩子就会很紧张,压力很大,担心自己做不到,父母会失望生气。
可是,如果我们给孩子设定的目标是:“努力发挥出实力,重视每一个题目每一个环节,把自己能做的都做好做对就行。”那么孩子的心态便会轻松很多。
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的目标不是考第一名,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和测验,从中看到自己的优势,认可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调整和提高。”
一时的“第一”,不代表着永远的“第一”;一时的“落后”,也不意味着永远“落后”。一时的成绩高低,永远不如心态端正、习惯良好更重要。
所以,帮孩子认清角色定位,看清事物的意义,孩子才能端正学习态度和考试态度。
(4)别让孩子独自承受压力,父母要给出对等的支持
我们要给予孩子与压力对等的支持。
比如:我让孩子坚持去上跆拳道课,并不是孩子的主观意愿,那么我不能把这件事抛给孩子就不管了,而应该陪伴着孩子一起面对这个压力。
每一次孩子恐惧竞技课时,给孩子足够的疏导和支持;在每一次孩子上完课,给孩子及时的认可与称赞,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疏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在不断的磨合中,让孩子的内心越来越强大,直到做到勇敢面对。
我们是孩子坚实的后盾,陪着孩子一起迎接外面的风雨,给他力量,给他温暖。
我们不能成为风雨,让孩子在外面淋着雨,回到家里依然浇个透心凉。
——END——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与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侵立删,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