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
是我国第十五个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弘扬椒江传统美食文化,发展小巷经济,深入挖掘全区范围具有传统手工精湛技艺的巧手、匠人,当天上午,由椒江区妇女联合会、椒江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洪家街道主办,椒江区文化传承保护中心、洪家街道妇联、文化站、港湾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承办的椒江区“妈妈的味道”民间美食巧女暨女红巧手集市,“百县千碗海味椒江”暨椒江区“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洪家街道港湾社区开展。
据了解,我区共有国家非遗一个、省级非遗4个、市级非遗25个、区级非遗132个;省市级非遗传承人40人,第二批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2家。
面对如此之多的非遗文化
你真的了解吗
就有小编带你了解
具有椒江本土特色的非遗传统文化
1
下陈滚龙
椒江下陈村的民间滚龙活动已有百年历史。在过去下陈村一直有二条“龙”存在,一大一小,分别由大人和小孩舞,每到较大的庙会和群众性的大型活动等都会被邀请,很受周边群众欢迎。
2009年6月入选台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戚继光抗倭传说
是戚继光在台州4年的抗倭岁月中流传的故事。在台州民间,尤其是当年戚继光曾转战到过的椒江、临海、温岭、三门等地的老百姓一直深深崇仰戚继光,以各种形式来纪念和祭祀这位神明式的英雄。目前共整理发表42篇,代表名篇有:“东门岭头三冲炮”、“戚继光斩子”“狼筅破倭刀”“正月十五间间亮”“三支神箭的传说”等。
2009年6月入选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大陈岛传说
内容大多反映海岛岩礁的来历、渔民习俗来由、海洋生物的来历等,如反映岩礁来历的有“甲午岩的来历”、“望夫礁的来历”、“鸡笼头的来历”、“猫头礁的来历”等;反映渔民习俗的有“摇浪大与渔师庙”等;反映海洋生物的有“虾狗弹和水孱的传说”“裳鱼望虾做眼子”“黄鱼、鳓鱼的来历”等。
2008年6月入选台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台州刺绣
又名“海门雕平绣”,是基于民间刺绣又融合西方抽纱技艺的独特绣种,历百余年传承,在刺绣的针法、制作、手法以及应用等方面不断突破创新,积累了200 多种刺绣针法,研发出彩绘绣、纤艺绣等新绣法,并逐渐形成独特风格。
2007年6月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章安剪纸
在椒江一系列的剪纸历史发展过程中,椒江剪纸也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地域特色,即具备传统剪纸的形制、风格,同时也有其独特的特色。剪纸展现椒江的历史风情,造型精巧,线条流畅,历史韵味悠然可见;同时也不断融入书法元素,通过剪纸展现书法的韵味。
2017年6月入选台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玻璃雕刻
台州玻璃雕刻技艺起源于清代末年,自路桥、海门和天台等地流行发展。玻璃雕刻是一种特殊的技艺,以玻璃为纸,砂轮为笔,属冷加工。在坚硬的材料表面上进行创作,工艺流程达二十多道。题材扩大至鸟兽、山水、人物和肖像等各个方面,采用特殊的用刀章法,突出材料的内在美质,以刀法的变化丰富玻璃造型语言。
2007年6月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
毛笔制作技艺
据记载,浙江湖笔制作兴起于元代,台州则可能于稍后出现了坊店制笔业,晚清民初时期,坊间制笔形成兴盛时期。椒江毛笔制作技艺代表——陶氏制笔,从上世纪20年代起至今,毛笔选料精细,工序不苟,无论软、硬、兼毫及大、中、小各款型毛笔皆能制作。
2008年6月被列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
狮子帽
又名狮虎帽,流行于台州的椒江、临海等地,在明、清时期就有史料记载,至民国期间发展至鼎盛阶段。它作为一种吉祥物在婴儿满周岁的时候,由外婆家制作赠给外孙(外孙女)的生日礼品,质料多以绸、布为之。
2009年6月入选台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弘扬与传承
为传统文化打call
举报/反馈

椒江发布

5.6万获赞 2.4万粉丝
椒江区政府的官方熊掌号
椒江发布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