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侯佳欣】深深的眼窝、湛蓝的眼睛、白皙的皮肤,一副典型欧洲人的长相,然而他一张口,却是一股子地地道道的大碴子味,“哎呀妈呀又涨粉丝了,这可咋整,谢谢各位的喜爱吧,我也不会啥,有时间就和大家唠唠嗑吧”。
他就是快手上最炙手可热的主播之一——彼得大叔董德升。他做直播,种庄稼、走亲戚、逛市场、讲段子,生活中的琐碎在他眼里都是别样的精彩,他的快乐溢出屏幕感染了万千观众。
土生土长东北人
董德升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居住在黑龙江省逊克县,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100年前,他的曾祖母从俄罗斯来到中国定居。而今,董德升的家族已经在这个边境小县城生活了五代人,他们一点点褪去俄罗斯的印记,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扎根。
董德升是俄罗斯族,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中国境内俄罗斯族人口约有一万五千余人。
有人曾给他拍过一部纪录片——《彼得洛夫的春节》,通过记录彼得大叔一家的习俗变迁,描摹出中国土地上俄罗斯族百年发展的时空轨迹。
纪录片中,放鞭炮、贴春联、走亲戚,彼得大叔一家的年味十足。根据董德升介绍,祖辈还保留着一些俄罗斯习俗,但到了他们这一代,基本没有了。说起自己会做的苏联菜,董德升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只有苏伯汤和土豆泥两样。
“在中国扎根了,中国现在改革开放,条件还不错,挺好的。你现在让我回去,我都不回去,我在中国已经待习惯了。”
彼得大叔的奇幻漂流
董德升开始被人熟知还要从2009年说起。
那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凭借着自己的“洋面孔”成为一部影视剧中的群众演员,从而开启了他的群演之路。
2016年,董德升因为一档真人秀节目意外走红。两年之后,他开始玩起了快手。
一年四季,春种秋收,董德升的日常与其他农民并无不同。一会儿带着自家狗子去地里“巡视”,一会儿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剥玉米,一会儿拿着个鱼竿去湖边钓野鱼,一会儿又开始研究自家房上的鸟窝构造......
然而,正是这些琐碎得不能再琐碎的日常,温暖了一个又一个观众的心。彼得大叔是个很有仪式感的人,每次视频快要结束前,他一定会挥挥手和大家说“再见”。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彼得大叔,那非“快乐”莫属。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人们被欲望所裹挟。生活里好像到处都是无处安放的焦虑,买房买车、升职加薪、结婚生子,接踵而至的是各种冰冷赤裸的现实掣肘,你没有天分,你不够努力、你毫无背景......
于是越来越多人和快乐渐行渐远,被所谓的人生理想压得喘不过气来。
所以,当人们眼前出现这样一个“甘当咸鱼”的中年大叔,有滋有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享受着烟火气十足的恣意人生,那些伤痛和不忿好像也被治愈了,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片刻的安宁。
快乐、简单、知足、爽朗,彼得大叔身上的点滴成为了人们可望不可即的田园向往,现实社会缺失的东西,人们在彼得大叔的身上找到了。也许这正是他为何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一顿酒、一餐饭、一群人,就足以让大叔笑个满怀。他那露出八颗牙的笑容,让多少失意的人感到慰藉。听着他说“雷一个”“兄弟”,屏幕这端的你仿佛也畅怀许多。
我的愿望是做个农民
“我的理想是当个农民,长大以后和我爸一样开拖拉机。”当年小学毕业的时候,董德升在作文里这样写道。
现在,他在家乡有15垧地,儿女双全,生活美满。实现了童年的愿望,彼得大叔很知足,也很满足。
近年来,从客串群演到上真人秀,再到进驻快手,随着彼得大叔逐渐走红,他也有更多机会走出去见世面。然而,这些经历似乎并没让大叔有什么改变。
不世故、不做作、不嘚瑟,彼得大叔还是那个彼得大叔,依旧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好好生活。
他也并没打算离开自己的家乡——逊克县。这是彼得大叔视频中提起最多的地方。“这是我的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你生在这儿,长在这儿,已经习惯这儿,适应这儿了。”
谈起自己的家乡,彼得大叔总是滔滔不绝。
“我们逊克这没有什么景点,但它有山、有水、有树林、有土地,这些让人心旷神怡,给你一种特别舒服,特别得劲的感觉。”
彼得大叔不喜欢杞人忧天,也很少妄自菲薄。当被问及对未来生活有怎么样的想象时,大叔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没有,我什么想象都没有。”
彼得大叔进一步表示:“我没玩快手的时候也很快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也买得起楼,我也养得起父母,也供得起子女,这也很好。现在有这个东西了呢,收入增加了,比往年种地的要翻一倍,比如往年挣10万,今年挣20万,生活富足了......”
敢于闯荡,却不忘却家乡;安于平凡,却不圉于平庸;知晓世故,却能保有赤诚。是的,他还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彼得大叔,没有一丝丝改变。
近日,彼得大叔还参与了快手平台联合环球网发起的特别企划——烟火人间。直播中,大叔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爽朗,用最为质朴纯粹的方式,向观众展现出东北人原汁原味的生活风貌。人生千面,不止于此。来到快手,领略东北人的安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