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36氪
带着观点看商业。超级观点,来自新商业践行者的前沿观察。
文 | 特约观察员 余丰慧
编辑 | 崔砚冬
特约观察员余丰慧
今年开年至今,虽然招聘市场的需求趋缓,但券商对于分析师的争夺,一点也没有减弱的趋势,业内转任、跳槽、挖角消息不绝于耳。近期,陆续有券商研究所大举招聘,并将首席经济学家作为重点招聘对象。
2020年5月,西南证券发布公开招聘,拟招聘首席经济学家、团队负责人等多个岗位。其中,首席经济学家一职系西南证券研究所首次设立。
2020年3月4日,管涛卸任中银证券独董,目前已经就任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一职。
2020年2月21日,东北证券研究所官宣,财经大V付鹏受邀出任首席经济学家。
随着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的发展,券商研究也从对内服务走向卖方服务的主流模式。然而,在业内资源不断向头部券商倾斜之时,资本实力充足、投行优势突出、研究能力领先、科技实力雄厚的券商综合竞争力会越来越强,这也逼迫其他券商更多地寻找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就把争夺焦点聚焦在首席经济学家的争夺上。
想成为首席经济学家,并不容易
首席经济学家实际工作内容主要是宏观领域的研究,帮助券商把握宏观大势与方向,紧跟和密切关注国际国内货币政策变化,美联储等各国央行动作动向等。经济金融领域宏观方向是首席经济学家的主要业务范围。
随着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首席经济学家品牌影响力和知识研究花瓶的作用已经在下降,而研究报告特别是宏观研究报告的出品频次和数量都在增加。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和刚刚离职的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每年出品的研究报告数量之多,足以看出首席经济学家工作压力之大。
同时,国外的最新趋势是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AI、云计算等对金融的全方位渗透,各金融机构聘请首席科学家也已经成为潮流。
券商对首家经济学家的要求是,不仅要出研究成果,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供给单位使用,而且还经常活跃在各种经济金融论坛上,通过媒体把自己的经济金融观点和对市场走势的分析判断传播给市场和社会。一方面给社会做贡献,另一方面提高聘任单位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首家经济学家本身的实力如何,对于提升券商的知名度、影响力等方面还是大有裨益的。
这也就决定了券商对于首席经济学家的要求,不能有名无实。其需要通过自己对市场的分析与预测,进行准确的判断,并得出切合市场的结论,以指导市场行为。这也就要求首席经济学家,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扎实的研究功底,以及准确的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
为什么券商抢夺首席经济学家
此前,像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并没有所谓的首席经济学家一说。而根据媒体的报道,国内首席经济学家一职,最早源于银河证券的左小蕾。此后,首席经济学家开始遍地开花。当然,既然相关银行、基金公司或券商要设立首席经济学家一职,肯定是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但对相关基金公司或券商而言,是否设立首席经济学家一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首家经济学家,能够为相关银行、基金公司或券商,能够为市场带来正能量。具体来说,券商眼中,首席经济学家的价值包括以下几点:
1、首席经济学家和各行业首席有很强的品牌价值。养首席显得很浪费。但你要是把首席当成公司的广告、公司的品牌,它就值钱。广告、媒体和品牌影响力才是其价值所在。
2、能够依靠影响力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落地价值。高薪首席背后的筹码就是他们给公司带来的创收——佣金分仓。据说2017年,在李迅雷加盟中泰证券之后,其分仓佣金收入也由此前的十六挤进前十,达到1.3亿元。
3、其他的一些对公司非常有用的人脉关系等影响力是对公司价值贡献的另外体现。任泽平加盟恒大首席经济学家,年薪高达1200万元。不仅仅是看中任泽平的研究能力,还有其在体制内的人脉关系等资源。人脉资源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生产力。这些资源关键时候会发生作用的,而且有时起到决定性作用。
不求差异,券商可能会“突然消亡”
研究业务属于券商最市场化的业务领域之一,没有资本限制且牌照壁垒较低,在新形势下如果不主动革新,将会被动出清。随着公募机构的卖方研究服务呈现产能过剩,“卖方研究换佣金”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预计留给各类券商研究所转型的时间窗口已然不多,未来可能会出现个别券商研究所“突然消亡”的现象。
一方面,佣金规模大幅缩水,以佣金收入作为研究价值的唯一体现这条路越来越窄;另一方面,市场对于深度研究的供给依然不足,低端产能过剩。卖方研究的门槛会越来越高,经过此轮竞争最终生存下来的研究团队有望塑造出中长期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超级观点”栏目现发起“特约观察员入驻”计划,邀请各赛道的创业者、大公司业务线带头人等一线的商业践行者,在这里分享你的创业体悟、干货、方法论,你的行业洞察、趋势判断,期待能听到来自最前沿的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