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偶然读了德国学者弗兰克先生的《19世纪大转型》一书,书中谈及了社会学中的熵及耗散结构。弗兰克先生认为,在社会学中,一个阶层或者某地的富裕是以另一阶层或另外一个地方付出代价办到的,就是富裕的阶层或者地方要变得富裕有序,是把贫穷与混乱的熵转移出去才能办到的,就像中国房地产的兴盛,是以用极低廉的价格剥夺农民的土地,再用极贵的价格把房子卖给普通人(包括农民)办到的,房地产开发商获得了财富与有序,把混乱与贫穷留给了农民。
我对耗散结构的了解是读青泽先生的《澄明之境》了解到的,青泽先生说,资本市场标的物的运行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结构,这个结构有一个临界点,在临界点被突破以前标的物是无序混乱运动的,一旦突破临界点,标的物就会变得有序。说实在的,当时没有怎么读懂,后来又连读多遍都似懂非懂。
青泽先生在谈资本市场的耗散结构时没有谈到熵的概念,实际上熵是与耗散结构不可分的,熵是多余的,混乱的,负面的东西。耗散结构是把多余的、混乱的、负面的东西转移出去的结构。拿汽车发动机来打个比喻,发动机从点火到火塞运动产生有序的力量是通过一系列的动力结构产生的,这个动力结构一方面产生有序的动力,即负熵,另一方面把废气与热量(熵)排到空气中去,发动机的结构既是动力结构又是熵的耗散结构,看站在哪个角度来理解。就像美国人需要的日常用品是中国制造的一样,中国以环境劳动力付出为巨大代价获得了美国人给予的一些购买商品的金钱。
资本市场中标的物70%的时间都是横盘或者说无明确方向的运动,这个过程中是熵聚集的过程。当横盘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外部环境的微妙变化,标的物内部的多空角逐也在产生着微妙的变化,有时是实力对比上长期积累产生的失衡,有时仅是心理上,就像古代军队偶尔会发生的“夜惊”一样,突然就骚动了,这是长期紧张的战争压力突然爆发。
当微妙变化产生时,一点小小的多空投入就顿时造成整个结构失衡,先是慢速,接着加快,然后反射加速,最后一波趋势形成,形成的趋势又会产生结构学中二阶效应,一波极端的行情就产生了。原横盘阶段的无序混乱状态变成有序的状态,那么这种混乱无序的熵去哪里了?被一部分人承担了,是以一部分人,即对手盘持续亏损为代价的。
熵与耗散结构原是描述热力学的概念,原是说物质原是无序的运动着,这个时候加入了热量,物质就由无序变得有序,这是一个熵耗散的过程,就是对混乱进行转移的过程。
一个标的物为什么会产生横盘状态的熵呢?主要是多空力量,还有外部环境等在此处取得了平衡,《易经.大壮卦》说:“羝羊触藩,不能进,不能退,无攸遂”。双方对于未来的走势分歧较大,就羝在那儿了,如果没有分歧,就朝一个方向走了。
空方认为标的物应该会空了,就去布空的筹码,布进去后,发现标的物不空,还在多,空方还是看空此标的物,就加大了筹码,多方也不甘示弱,也加大了多筹,就这样你来我往的角逐在一起了,标的物不仅是受多空力量的影响,还受基本面,经济大周期,及其突发事件的影响,受位势的影响,僵持到一定阶段,如伟人所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胜负总要分出来,当然胜负分出的过程也是千奇百怪的,抑而扬,扬而抑,皆是播弄英雄豪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