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解放路上,喧嚣的闹市街边,一座木构牌楼临街静立。牌楼匾额书写“清真古寺”四个镀金大字。牌楼里面是一座体现浓郁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这里就是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太原清真寺。靠近解放路这一侧的大门是清真寺的西门,清真寺的正门在开化寺街(原东米市)南侧的南牛肉巷中。上世纪50年代末解放路扩建后,清真寺为出行方便才把西门改为了主要的出入口。
图片丨太原清真寺西门
据碑文记载,太原清真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年),元、明、清三代重修,现存主体结构为明清建筑。清真寺坐西朝东,二进院落布局,东西52.52米,南北40.4米,占地面积2121平方米。中轴线建有山门、省心楼、讲经堂和礼拜殿,轴线两侧为沐浴室、阿訇室及南北碑亭。对清真寺的修建者来说,既入中土,那牌楼、大门等便可以是中国式的,大殿建筑也可以中国式为主体的。
图片丨太原清真寺
通过山门进入第一进院落,庭院中央建有一座省心楼。省心楼是教民忏悔之地,高两层,面宽进深各一间,四周回廊,歇山顶,上檐斗栱五踩双昂,下檐斗栱为三踩单翘。楼底木柱四周环绕,全部向内倾斜。省心楼内有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的题匾:“声闻不及情”,字体为草书,行笔流利,转折勾挑清晰,映带自然顺遂。这块匾为清代阳曲县回民鉴藏家李希所制。李希曾精选家藏钟繇、褚遂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傅山、郑板桥等历代名家书法墨迹,于咸丰年间刻之于石,名为《崇德庐帖》。后在抗日战争中遗失了一部分石刻。新中国建立后,李希的后人把剩余石刻捐赠给了国家。当时省文管会把石刻都镶嵌入文瀛公园长廊内,供书法爱好者鉴赏。
图片丨太原清真寺省心楼
图片丨方孝孺的题匾:“声闻不及情”
省心楼的西北、西南两侧,各有一座六角碑亭。北亭石碑立于清康熙十三年(1694年),碑面刻文为康熙皇帝的诏谕。南亭石碑立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正面镌刻明代洪武皇帝对回教的百字御赞文,背面刻有北宋黄庭坚、元代赵孟、清代傅山、刘墉等名家的题词题名。寺内还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匾额,为李桂芳、刘墉、王觉民、郑燮、傅山、方孝孺、邵雍、金国正、田世兴等达官显贵、名流学者所题,笔锋迥异,各具风韵。清真寺内众多的名家书法作品,是华夏古代文化艺术的珍品,也是明清之际太原回汉文化和谐交流的实证。
图片丨太原清真寺六角碑亭
图片丨历代名人的题字
庭院的西面是讲经堂和防火墙。讲经堂是宣讲《古兰经》和传教的场所,正在落架重修。防火墙将古寺分隔为前、后两院,距礼拜殿约8米,与礼拜殿等宽、殿前屋檐等高,墙厚1米,墙体全部由防火材料砌筑而成,形成一道围墙式的三面防火墙,中开石门,外包铁皮。如果前院发生火灾,只要关闭仅有的一座石门,火势再大也很难蔓延至后院,这就很好地保证了大殿的安全。如果火势蔓延到了后院,由于大殿本身建筑“内有木而不见砖,外有砖而不见木”的设置,又形成第二道防线。加之大殿前开有平时礼拜者不走的侧门,可直通寺后的西门,有利于人群迅速疏散,减少人员伤亡。三面防火墙与大殿墙体连成一体,增强了大殿的稳固性,即使发生较大的地震也不会受到影响。防火墙的设置,是一种集防火、防震、加固等各项功能于一体的建筑设计,在我国古建筑中尚不多见。
图片丨太原清真寺大殿外观
穿过防火墙,就是第二进院落。迎面是古朴恢宏的礼拜大殿,为清真寺的主体建筑。由于麦加在太原的西方,所以清真寺内的礼拜殿坐西朝东。大殿高10米,面宽五间,用勾连搭方式将一个卷棚和两个硬山屋顶组织在一起。所谓“勾连搭”,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坡顶平接,其间形成排水天沟,将雨水排向天沟两端。这种建筑结构的优势在于当人多殿内容纳不下时,即可用几个勾连搭,将大殿扩充增大。这样一来,清真寺大殿在平面布置上具有了极大的灵活性,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大殿建筑所独具而国内其他古建筑所没有的。大殿为砖木结构建筑,殿内柱、梁、檩所雕刻的纹式,圆形阿拉伯文与散状中国花卉图案相结合,挖槽叠楞与镂空雕刻手法相融合,文字雕刻与花卉雕刻相叠加,均彩绘沥粉贴金,雕刻手法、样式丰富多彩,整个大殿华丽典雅。著名建筑学家刘致平在《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一书中写道:殿未用斗拱,形制古朴,木料也很粗壮齐整,不用镶拼。梁上彩画也不用“披麻捉灰”,而是将彩画直接画在木面上。彩画枋心特长,在枋心上,用许多花朵排列成一列的很富于装饰趣味的图案,与一般清宫式彩画不同。
图片丨太原清真寺礼拜大殿
图片丨太原清真寺殿内柱子装饰
图片丨太原清真寺梁、檩装饰
大殿的檐柱砌在墙内,墙壁由护墙板封闭。后墙正中凹壁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第29卷、第30卷中的数段经文,彩绘贴金,称为米哈拉布,又称圣龛,是礼拜殿内最圣洁之处,也是阿訇领拜之处。米哈拉布是礼拜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装饰非常精美讲究,周围雕刻有《古兰经》经文选段,为礼拜殿增添了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米哈拉布镌刻工艺之精细、字体之雄健峭拔,为国内清真寺阿拉伯文书法中所少见,系古代波斯地域的穆斯林学者使用阿拉伯文中“库法”所书。殿内建筑装饰融合了伊斯兰建筑艺术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西合璧,格调得宜,突出的特征是无画像、无塑像、不烧香、不摆供。由于伊斯兰教禁用动物的形象做装饰材料,因而殿内细部装饰纹样都是由阿拉伯文字和几何线纹组成,富有浓厚的阿拉伯风格。西墙设13阶木梯,称宣讲楼。大殿地面满铺绿色地毯,禁止穿鞋和携带物品进殿。
图片丨后墙雕刻有《古兰经》经文选段
图片丨西墙宣讲楼
六百多年来,清真寺肃立于城市的核心区域,融入了城市的喧嚣生活。寺周围,大家一起排队买牛羊肉,一起在鸿宾楼喝头脑。寻常生活中体现平和,日常交往里共建和谐。
特别说明
文字:杨瑞国
编辑:迎泽区融媒体中心
上期精彩:
■“我的迎泽我的家”向您约稿
■ 【徐显秀墓·发现】北齐勇将的心愿
■ 【徐显秀墓·探秘】墓中乾坤的谜团
■ 【徐显秀墓·影响】美术史上的杰作
举报/反馈

迎泽发布

1.3万获赞 4220粉丝
太原市迎泽区委宣传部官方百家号
中国共产党太原市迎泽区委员会宣传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