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州“小弟弟”与上海“大阿哥”
湖州与上海是近邻,湖州人和上海人往来走动频繁,就如日常邻居间互相串门一样,一不留神就上隔壁家聊天了。
湖州距离上海只有150公里之远。过去高速未通,318国道沿途还在逐段修筑时,我曾从湖州去上海,还记得乘坐的汽车,要在苏州吴江平望镇中途打歇,旅客就地就餐,等到达上海汽车北站时,已经是快要夕阳西下了。如今,我儿子驾车出了湖州市区约莫10公里后,就能上G50沪渝高速,行驶130公里后,经人民大道就到达上海市区,真是快捷又安全。
不久前,我从媒体上得悉,沪苏湖高铁即将开工,设计时速为350千米/小时,湖州境内42公里路程共设南浔、湖州东、湖州三个站。届时从我家附近的湖州站出发,只需40分钟,即可到达上海。近邻更近了。到那时候,我们一家人可以去上海的锦江大饭店吃顿晚饭,饭后返回湖州,还能欣赏到南太湖月亮湾的熠熠夜景。
湖州人对上海的亲近感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语言。湖州话属于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与上海话同属“吴侬软语”,语言上有不少雷同之处,比如上海人和湖州人都把虾叫作“弯转”——有故事说,在明朝成化年间,湖州知府劳铖,系江西德化人。他赴湖上任后,受到归县和乌程县令的盛情招待。因湖州地处江南北乡,鱼虾蟹产品十分丰富。席间一道“油爆虾”,让知府大人赞不绝口。也许是席间杯盏交错,兴奋至极。席后,知府多次回忆亦不记此菜名,问随从,随从不敢枉答,就提议去问府中的绍兴师爷。师爷故作玄虚,只是举起右手弯起食指状,说就是这弯转的食物,美味难忘。
沪湖两地语言上的这种相通, 无疑在人们的交往中,添了许多亲切感。
论及两个城市的异同,民风、民俗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沪湖同属江南之地,数千年前两地先民就在同一片天穹下生息繁衍,故有不少雷同的民风习俗。如两地市民都喜甜食,逢年过节时的一道糯米粉豆沙汤圆,是少不了的一道待客美食。在即将来临的端午节,沪湖两地都流行吃“五黄”,就是在端午节当天吃黄瓜、黄鳝、黄鱼、咸蛋黄和饮黄酒,以提升精气、清热祛湿,显然这也是由两地相同的气候类型所决定的。
我还记得少年时代,上海亲戚家来我家玩耍时,几位表兄弟在端午节那天,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王”字避邪。
说及两地的风物特产,也颇有裙带关系呢。湖州有数千年丝绸生产经营的历史。听家里长辈人说,当年上海的丝绸庄,大多半是从湖州进的货。还有, 产自我原乡的安吉白茶,数十年以来就是走红上海市场的抢销货,新茶上市时的竞拍会,都会留下创纪录的奇迹。至于“太湖三白”, 即白鱼、白虾和银鱼丝, 亦是上海客人来湖时必尝的珍馔美味。还有安吉的笋干山核桃、长兴的银吉、德清的酱羊肉,亦受到上海客人的青睐。更有趣味的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认定安吉龙王山水源是黄浦江的源头后,每年去湖州安吉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去长兴农家乐的上海游客聚集,竟然形成了农家乐中的一个个“上海村”。
湖州有2300年悠久的历史,但与大都市上海相比,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望尘莫及。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为了办婚礼,专程去上海第一食品店买大白兔奶糖。眼下湖州人都盼着,湖州能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契机,加快发展脚步,让我们每个普通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最近,我单位的一个同事去上海医院诊疗,医保卡已经能直接结算,这真是一件看得见、又摸得着的利民惠事。
与此同时,我们湖州因天时地利,可以为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奉献我们湖州的一些资源。如湖笔文化、《茶经》论述、吴昌硕艺术实践等,也是推动两地国学文化的共同财富;运行在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和正在建设中的安吉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以39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为上海乃至整个华东电网的填谷削峰服务。在我们百姓心中,两地的经济发展,亦是在互容互融中,得到良性的共利循环。
曾几何时, 我们看上海似乎很远,有些高山仰视之感;今天我们看上海, 已经很近,近在咫尺, 更有亲如兄弟之情。湖州这个“小弟弟”,正在上海大阿哥的携护下茁壮成长;而上海这个“大阿哥”,还在往更新、更强的方面发展。愿近邻关系更上一层楼,愿两地百姓更富有、更幸福、更亲密。
举报/反馈

环京津新闻网

138万获赞 12.8万粉丝
立足河北,拱卫京津,放眼全国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