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心理特征,它定义了看起来过于自我的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带着“自恋”的标签的人在身边出现。健康的“自恋型”人格在人际交往中初期会显得十分吸引人,但交往后期却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我们现在来分析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会给亲子关系带来那些负面的影响。
通常来说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更多表现出对子女的占有欲与控制欲。通常他们将子女,甚至成年子女的独立性视为一种威胁,或者以非理性的预期强加在子女身上。在具有自恋型人格父母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子女的感情表现在希望他们成为自己的影子。
网上可以查到很多关于自恋型人格对子女影响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中区分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和“自恋型”人格的心理区别。许多父母热衷炫耀自己的子女,对子女抱有厚望,以及当子女有伤害别人利益时会坚定的出现“护犊子”的行为等等,这些特征表现并不能单独构成病理性的“自恋型”人格的心理依据。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与众不同的标签是,他们通过否认或轻视子女的某些作为,或是子女成年后干涉他们的生活空间来实现自己的内心需求。子女在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面前的存在仅是为了满足他们自私与心理需要。
哪样的亲子关系或心理特征显示出父母具有“自恋型”人格?我们总结了十个明显的特征以及在不同特征中,是如何怎样影响子女的性格与生活。
大多数父母都望子成龙。但是,自恋型人格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并不是为了子女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梦想。与那些着重培样子女的思想、品德与理想的家长不同,自恋型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是其个人愿望的延伸。这样的亲子关系会造成子女的个性、喜好与父母十分趋同。
一些父母的自尊心受到子女能力,愿望或成功的威胁后,父母可能会想办法让子女感到挫败,以此保证自己的优越性。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通过挑剔、不合理的判断和批评等行为体现他们防御型的亲子关系。此外他们还通过将子女与不对称人与事进行比较以及通过情感偏差来实现对子女成就的拒绝。
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希望子女承认,他们总有问题或者所作所为还不够好,通过降低子女的信心,他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安全边际。
许多父母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吹嘘与夸大,把自己的成就进行特别的渲染。一般来说,自恋型人格的父母对身边的人内心充满蔑视,同时他们又要利用讨好身边的人来谋取外界对自己的承认。自恋型父母的子女以相同的方式被“利用”,一方面自恋型父母通过“错误优势”来教导子女:“我们比周围人都好。” 但是“错误优势”几乎完全基于肤浅的自负和物质崇拜。子女在这样的教育下会丢失一部分随和,责任心和亲密感。另一方面自恋型父母会让子女表现出对周围人的伪善以获得整体的好评。
许多自恋型人格的父母喜欢向外界展示自己是多么特殊。他们喜欢公开展示自己的物质财富、外表、工作成就、家庭背景、尤其是子女的发展以及他们的配偶和后代。自恋型人格的父母竭尽所能得寻求提升自己的关注度和获得外界的奉承。
对于这些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来说,互联网社交就是一个仙境,他们定期展示他们的生活有多么美好,并期望被他人羡慕。背后的心理是:“我的生活是如此出色以及有趣,你们来看看我拥有你所没有的世界吧!”
自恋型父母习惯通过语言或行为暗示自己的真实需求。他们表达曾经为子女做的一切来暗示需要子女感恩回馈;或通过描述自己的不幸来暗示是子女对自己的行为不够好;或通过将自己孩子与其他兄弟姐妹或亲朋好友的子女的对比来让子女感觉到不足;
这些暗示的特点是,自恋型父母是有条件的与子女进行情感接触,而不是自然的亲子关系。他们通过控制对子女的“感情”来威胁或惩罚子女的表现。
某些自恋型人格的父母在对待子女的行为时非常敏感。他们会在意一些极其细微的环节,一旦这些环节出现偏差他们就会变得非常不高兴。他们敏感并很容易被激怒。激怒的原因很多,从子女缺乏礼貌和顺从,到子女在不合适的时间做了不合适的事等等。
父母敏感和易怒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渴望控制子女。当他们看到子女不被自己左右时,就会做出过分的反应。
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是无法体会子女的想法与感受,也不理解这样做的重要性。他们的内心深处只有自己的感受才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自恋型人格的父母影响的子女可能出现三种生存本能:第一,他们会反击并争取自己独立;第二,他们会离开父母。第三,他们开始用虚假的行为代替真实的自我,从而也开始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特征。
一些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希望子女子在以后的生活中照顾他们。这种依赖包括情感上,生活照顾上以及财务上。尽管照顾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通常会希望子女做出不合理的牺牲,而很少考虑他们的优先事项和需求。
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可能使成年子女与自己变得相互依赖。心理学教授肖恩·伯恩将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描述为通过父母的帮助从而使子女奋斗不足,缺乏责任,不成熟,没有人生方向等等不良的心理特征。
由于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常希望子女一直处于自己的影响下,因此当子女表现出成熟或独立的迹象时,他们都可能非常嫉妒。子女对学业与职业、男女朋友,以及其他自主的选择上,都会因为独立、分离的特性导致自恋型人格的父母的负面评价或批评。
特别是,子女在成年后如果结交独立性更强的伴侣可能被自恋型人格的父母视为直接威胁。自恋型父母通过拒绝,批评和抗争来应对。在他们的眼中,独立性更强的伴侣是入侵者,并将带走他们的子女。
在某些情况下,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可能更多的选择与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人开展集体活动或社交活动。这种生活方式比教育子女更令让他们开心。这些活动可以为他们提供感官刺激,验证自己的重要性并得到自我安慰。他们表现出对职业社交的痴迷,对普通友情的夸张,以及个人兴趣和嗜好的强调来说明自己的生活很繁忙并且重要。他们要么把子女留给另一方父母照顾,要么让子女独自呆着。
曾经,我们以简单的“好坏”来判断他人。如今我们明白不能以简单的“好坏”“善恶”区分人的本质。我们开始以性格或心理的标签来丈量自己的人际边际与规范自己的行为。自恋型人格是日常最令人厌恶的人格类型之一。大多数自恋型人格都是童年受过创伤或虐待的孩子,或者是由具有自恋特征的父母将这种影响传递下来。自恋型人格大都因为“真我”的自卑而筑起了高墙,将其他人挡在他们“真相”的外面。一旦他们遭遇困难或否定时,自恋者会发生严重的自我伤害或对外攻击。
尽管大多数自恋型人格不会改变自我,但如果我们有机会和平地向他们展示他们受伤的真相,或多或少的可以帮助他们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Brummelman , E. et al. “Origins of Narcissism in Children”. (2015)
(2) Horton, Robert S., Bleau, Geoff, Drwecki, Brian. “Parenting Narcissus: What Are the Links Between Parenting and Narcissism?”(2006)
(3) Horton, R. S., & Tritch, T. “Clarifying the Links Between Grandiose Narcissism and Parenting”. (2014)
(4) Otway, Lorna J., Vignoles, Vivian L. “Narcissism and Childhood Recollections: A Quantitative Test of Psychoanalytic Predictions”. (2015)
(5) Ramseya, Angela P. et al. “Self-Reported Narcissism and Perceived Parental Permissiveness and Authoritarianism”. (1996)
(6) Trumpeter, Nevelyn N. et al. “Self-Functioning and Perceived Parenting: Relations of Parental Empathy and Love Inconsistency with Narcissism, Depression, and Self-Esteem”. (2008)
举报/反馈

吾老院

198获赞 74粉丝
吾老院中家家有本经验谈
哲一(北京)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