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主要介绍2019年我国语言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和实态数据。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专致贺信,强调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学者们呼吁全社会珍惜汉字、热爱汉字、敬畏汉字,让古老汉字焕发出时代风采,让中华文明和汉字文化永续发展,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统筹部署,推动各地精准施策,扎实推进“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学界积极开展研究,提供智力支撑。国家语委、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指导举办“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减贫事业论坛”,发布首个以语言扶贫为主题的宣言《语言扶贫宣言》;《语言战略研究》杂志推出“语言与贫困”研究专题;出版《语言扶贫问题研究》(第一辑),是国内聚焦语言与贫困问题的首本文集;对地处“三区三州”的云南怒江州的个案调查表明,村民掌握普通话对经济收入、家庭教育有直接影响。
2019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圆满收官。该工程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对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濒危语言和方言进行抢救性调查记录和保存,迄今已完成1712个调查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工程标志性成果《中国濒危语言志》正式出版30卷,包括10种汉语方言和20种少数民族语言。同时,方言文化传承与保护广受关注,方言电影数量不断增加。
2019年2月,国家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启动大湾区建设。9月1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播出的国家级电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正式开播,成为大湾区广播新成员。大湾区电台节目类型多样,播音语言的选择存在地区差异,以普通话、粤方言为主,英语使用普遍较少。总体来看,新闻类节目普通话使用率较高,其他类型节目多用粤方言播报。
2019年是澳门回归20年。20年来,澳门依托祖国内地,坚持“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社会繁荣稳定,居民安居乐业,语言生活呈现“多语共存、和而不同”的特点。国家通用语言不断普及,居民多语能力日益提高,“两字三文四语”和谐并存,语言规划工作有序开展。
广电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深度迈进,打造了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传播载体。央视新闻近年来不断引入生动活泼的话语表达,紧跟融媒体时代,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信息传播渠道。2019年新推出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以当日播发的《新闻联播》为基础,结合重要社会事件和热点,用清新通俗、年轻化和个性化的语言传递主流声音,深受观众喜爱。
网络生活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2019年是网络语言生活20年,是网络语言由远及近、深刻影响语言生活的20年。网络语言经历了从“舶来品”到“本土化”的发展路径;它呈现给公众的样态,从起初的“多语码化”发展为当下的“多模态化”;它不再是当初网络达人、大虾们“小众”的专利,而成为网络内外的“大众”共用、共有、共享的语言产品,求新求异的网络原住民们又在不断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分众”化的交际符号和语言游戏。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正在消解,网络语言正全面走进现实语言生活。
2019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京沪不同的垃圾类名引起热议。围绕垃圾分类,产生了指示牌、表情包、儿歌童谣、春晚小品等新的语言产品,成为语言生活新景观。
此外,绿皮书还关注了留守儿童语言生活、辞书媒体融合、少数民族语言状况数据分析、国际学术论文中文表达、新词语“5G元年”等语言生活热点问题。
来源:新华号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举报/反馈

新华网

1.2亿获赞 2267.2万粉丝
引领品质阅读,让新闻离你更近!
新华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