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殷商王朝占有极其重要的篇章,它不仅创造了以“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为主的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还留下了许多寓意深刻、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音寻殷史"系列将继续由殷墟金牌讲解员为您讲述生动有趣的殷商历史故事,本期将为您讲述的是“三监之乱”。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稳定殷都地区的局势,继续保持这一地区的繁荣,便把殷都一带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让他继续管理这一带的殷商遗民。但对武庚又不放心,于是把自己的三弟管叔鲜封在管国(今河南郑州一带),把五弟蔡叔度封在蔡国(今河南上蔡县),把八弟霍叔处封在霍国(今山西霍县一带),让他们暗中监视武庚。史称“三监”。
接着,武王又下令释放被囚禁的百姓,恢复微子启的官职,安顿颠沛流离的箕子,修整比干的坟墓。并下令散发钜桥的粮食,贩济饥民。通过这些措施,很快将殷地稳定下来。
周武王即了天子位,紧接着又分封诸候,建立“礼”制,发展生产,治国安邦,使西周王朝蒸蒸日上,奴隶制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终因操劳忧虑过度,在灭殷后的第二年,周武王就病倒了。他自知病重,将不久于人世,便将年仅十三岁的儿子诵和军国大事全部托会给四弟周公旦,含着满腔的壮志辞世而去了。
周公旦
武王既死,成王诵又年幼,周公旦只好按照武王的嘱托,挑起军国大事和辅佐成王的重担。周公为了周王朝的长治久安,为了建立一套稳固的秩序,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可以说是“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谁知他这么尽心地办事,反倒引起了一些王公贵族的猜忌。宫内外到处传言,说周公独揽朝政,为的是将来撇开天子成王,自己做天子。周公听到后气愤万分,为了平息谣言,便亲自带人离开京城去查询这些谣言的根源。经过几个月的明察暗访,他终于弄清,制造这些谣言的,竟是“三监”中的管叔和蔡叔,是自己的两个亲兄弟。
周王朝刚刚建立,周公的亲兄弟怎么会造起他的谣来了呢?这还得从设三监,封诸候说起。武王灭殷后,把三弟管叔鲜封到管国,监督纣子武庚。管叔这人虽说有一定才干,可是为人狡诈,野心勃勃。刚被封时,他还觉得这是对自己的器重,后来见武王死后把儿子诵和国事全托付给了周公旦,就觉得不是滋味了。他想,若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武王死了,理应由我当天子。退一步说,就是由武王的儿子当天子,辅佐天子的重任,理应由我承担,怎么会轮到你老四周公旦!所以管叔鲜就设法串通了老五蔡叔度,老八霍叔处,到处散布谣言,想把周公旦搞下台。后来见周公听到谣言之后,并不主动让权,而是继续执掌朝政,而且周公又查清了谣言的来源,肯定不会饶过他们,索性来个一不做,二不休,又串通了武庚,起兵造反,把天下夺到自己手里。那武庚在殷灭亡之后,时时不忘亡国之辱,一直在暗中网罗党羽,厉兵秣马,伺机复国。管叔、蔡叔邀武庚一起反叛,武庚当然满口答应,而且主动联络了奄、徐、淮夷、熊盈等小国,加入到了三监的反叛大军。
对于这场叛乱,周公早就预料到了,叛乱发生后,他便以成王之命,迅速将周国和各诸侯国的精锐集中起来,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东方,前去平乱。周公虽然知道这次叛乱的主谋是管叔鲜和蔡叔度,但觉得自家先残杀起来,容易让武庚钻空子。便率大军绕过管国和蔡国,直扑武庚盘踞的殷故都。武庚叛乱虽说声势很大。但力量分散,尽管抵抗得异常勇猛和顽强,但因周军人多势众,锐不可挡。所以周公很快就攻下了原殷都。武庚穷途末路,只带少数亲信随从向北逃窜。周军紧追不舍,最后将武庚杀死。周公遂挥师围攻三监,而三监手下的将士全是周人,他们对管叔和武庚的勾结早就看不惯,谁肯与天子派来的大军厮杀呢?所以周公率领的大军刚到,管叔鲜的军队就不战自溃。而蔡叔和霍叔则周军未到,就都大开城门,准备缴械投降了。结果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到远方,霍叔被革职为民,接着周公又率军攻打东方的徐、奄等国。
周公用了三年的时间,彻底摧毁了殷朝的残余势力,加强了对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建立了西周王朝。而繁华了270余年的殷商都城逐渐变成了废墟。象征着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文化珍宝,在地下沉睡了很久很久,才被人们唤醒,放射出奇光异彩!
音频讲解:徐嫣 图文编辑:魏庆超
活动策划:王银安 郭卫兵 韩晓红
来源:新华号 殷墟博物馆
举报/反馈

新华网

1.2亿获赞 2235.7万粉丝
引领品质阅读,让新闻离你更近!
新华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