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放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再合适不过。中国和苏联原本是同一阵营的盟友国,但最后却分道扬镳,从铁哥们变成了竞争对手,甚至还发生了军事冲突。中苏交恶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意识形态逐渐分化的原因,也有国家战略冲突的因素,更有国际大环境以及两国利益矛盾的纠葛,但中苏交恶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中苏关系逐渐升温,并且当时的中国外交政策很明确,奉行“一面倒”的外交政策,即对苏联阵营靠拢。抗美援朝之后,中国凭借自己的实力,帮助苏联解决了麻烦,两国关系有了质变,此战过后,苏联援助了我们许多工业项目,也派了不少苏联专家到中国帮助中国搞工业化,如果没有苏联的鼎力相助,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时间要向后推迟不少年,这份恩情还是要记得。
直到1956年,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并提出了“三和路线”,中苏两国的意见分歧开始加大,隔阂也逐渐加深。赫鲁晓夫提出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本质上是想和美国一起统治世界,在赫鲁晓夫的构想里,依附于苏美两国的其他国家,都要以两国为中心发展,并且赫鲁晓夫要求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也都要服从“三和路线”,要在外交政策上和苏联保持高度一致,也就是要为苏联的利益让步。
赫鲁晓夫的大国主义政策,无疑侵犯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但是基于当时的环境,没有哪个社会主义国家敢跟苏联唱反调,毕竟如此做的代价实在太大,但我国那个时候,已经以后了立场。1958年4月和7月,中国向苏联提出要求,希望苏联能信守承诺,帮助中国发展核武,但苏联回复,要在中国南海建设长波电台,还要搞联合舰队,这个实际上就是想通过军事渗透,达到控制我们的目的。背后的风险, 看看如今的韩国和日本,便能明白了。
苏联的要求,涉及到了主权问题,我们不可能答应,便提出了其他解决方案,但是苏联不答应,非要在中国搞联合舰队,这就没得谈了。通过这个事件,中方表明了态度,把苏联当成老大哥没有问题,但是这个老大哥要是想当我们的家做我们的主,绝无可能。意识形态的隔阂,让中苏关系再难重回当初的美好。
1958年之后,又发生了不少事情,中苏关系开始走向恶化,赫鲁晓夫对其他国家主权的蔑视,让人恼火,而且赫鲁晓夫还在各种公开场所,给中国难堪,给我们穿小鞋,想孤立中国。1968年的时候,中苏之间的争吵已经升级为军事对抗,中苏交界处大量屯兵,后来演变为军事冲突,中苏关系也降至冰点。
赫鲁晓夫提出的苏联发展战略侵犯了其他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这也是中苏决裂的根本原因。不管何时何地,不管是多么强大的国家,只要敢碰主权问题,中国就敢翻脸,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举报/反馈

胡杨视角

54.6万获赞 4万粉丝
说话不好听,但有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