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参考的公务员考场! 行测,全称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是国考省考公务员考试的两门主课之一,题型为选择题,一般国考130-140题,省考100题或120题。根据其具体的题目类型,试卷从前往后依次为常识、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
即将开始的又一场公务员考试! 行测的学习,考察个人的综合行政能力,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此,笔者介绍一个最受用的学习方式,那便是高频知识点学习。学习高频知识点,完整地、深入地掌握知识点,当再次碰到同样的知识点,必然有较大的概率做对题目。是行测学习的高招之一!在此,笔者原创行测高频知识点学习,助你成公!
晕轮效应,是不是有点晕?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指在人际交往的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简言之,对度的把握有偏差,放大或缩小原有事物的部分特性,造成直观的、直接的认知偏差。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从感官的角度来表达,即人们在看待事物、特性或问题时,像日晕一样,从原本较小的中心点不断向周边扩期,形成更大的光环或晕轮。晕轮效应的起因: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由感知者的情感、主观所引起的认知、评价的偏差。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同事不同人,不同的人看待同样的事,结果不同;同人不同事,同样的人看待不同的事,结果也不同;那么,这就得联系个体的经历经验、理论基础、看待角度等各个方面出发去思考,显得更加复杂。
当乌鸦用同样的方式却喝不到水时! 案例一,乌鸦喝水。乌鸦发现罐子中有水,放满石子后,水位上升,乌鸦喝到了水;但是,当它看到工业烟囱时,做出了两个错误的认知,一是烟囱的顶部和罐子的顶部类似,那么下面应该有更多的水;二是用同样的方式,叼来石子准备填满烟囱,喝到更多的水。案例二,爱屋"及乌"。因为爱上一个人,则爱上了他的家人、房子、物品等周边的一切事物,就连停在房顶暗示并不吉祥的乌鸦,也会喜爱。
同样的一个人,不同的画像! 案例三,同人不同像。同样的一个人,一幅画是严肃的表情,则易留下此人严肃的印象;一幅画是微笑的表情,则易留下此人和蔼可亲的印象。案例四,画像实验。同样的一幅画,老师向第一批学生表示,这是一个违法犯罪的大坏蛋,则第一批学生对他的评价都是贬义的。同样的一幅画,老师向第二批学生表示,这是一个极受尊敬地、伟大的科学家,则第二批学生纷纷向他表达出无上的赞美。
五谷丰收做的太极图,别样的美丽! 晕轮效应,是一把双刃剑,看坏则坏。如果是正确的,自然是好事;如果是错误的,自然是坏事。在某新闻中,有一女子通过长期的“显摆”其“钱多”的网络人设,而后在朋友圈中大量借钱,最后还不上而成“老赖”,伤害了朋友,也伤害了自己。其实,晕轮效应也是该事件的“幕后英雄”。晕轮效应,是一把双刃剑,看好则好。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通过其好友路易帕雷伊(当时著名的地理学家)向国王引荐并介绍全球航海的各种好处,终于得到国王的资助,环绕地球一周。这里,如果其好友并不是值得信任的人呢?估计,结果会大大地不同!
一字不同,可能完全不同! 晕轮效应,其实质是提醒我们看待事物不应以偏概全,造成错误认知。同时,也提示我们事物具有两面性,切不可因其一面而忽视另一面。
评价自己。得到称赞,不可自大;而应保持冷静头脑,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评价自己。受到批评,不可自卑;而应真实客观来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然,对待他人和事物,亦应如此,方不会犯晕轮效应的错误!
不要相信骗子,努力学习真题! 举例一:(2010年黑龙江省考行测真题)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光环效应也可以称为“一点概面效应”。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的结果。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晕轮效应的是:A.一见钟情。 B.三岁看八十。C.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如果,你具备晕轮效应的知识,那不难看出,答案选A,其类似于爱屋“及乌”。
D,人际相互作用中,D错误,主体不符定义。
B,三岁看八十,更多的是指个体的性格,不会或难以改变,强调的是一贯性。
C,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聪明,长大了却未必有才华。强调的是转折。此意与晕轮效应的意思是相反的,C错误。注意,这里有一个难点,那就是不知道这句诗词的人,会误以为“了了”是不行、不好的意思,如果按这个理解,那C看上去就很像是晕轮效应,小心误导!
真正的两难项在A和B。B,三岁看八十,强调的是有根据的判断,指出的是人的性格的一贯性。与以偏概全的意思不同,所以,B错误!选A!
在此,笔者推荐一套半月谈的《行测真题库》;半月谈的书,其分析有其独到的地方,与市面上最常见的ZG和HT有明显的区别,学过便知。这里,做简单描述,比如选题归类更加准确,单题解析更有深度,知识点高频度更明显等等;所以,值得推荐给大家作为学习用书!
像跳舞一样,高频技巧也需要练习! 举例二:(2016年黑龙江行测真题)下列常见的心理现象与成语对应错误的是:( )A.晕轮效应——爱屋及乌B.首因效应——一鼓作气C.门槛效应——得寸进尺D.从众效应——人云亦云
D的从众效应,人云亦云,能从字面意思判断,D正确。
A的晕轮效应,爱屋及乌,能从刚才的讲解判断,A正确。
C的门槛效应,得寸进尺。何为门槛效应?又称登门坎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形像地讲,即登门坎时,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登,更容易登上高处。深层含义,一个人一旦接受他人的一个小小的要求,则容易因为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者给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C正确。
其实,这个门槛效应,换个例子来讲,更贴切一些,即借钱的过程。大家会发现,爱借钱的人,总是先借一点,再多一点,再更多一点;因为之前借出的小钱,他还上了,就会惯性地认为他还会再还;殊不知,长期借债且长期向多人借债的人,常常是拆东墙、补西墙,最后补不上墙了,也就还不上了。
B的首因效应,一鼓作气。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效应、首次效应或优先效应,正如字面意思一样,因为第一次的印象而造成的“先入为主”的效果,对今后的交往影响很大。虽然,第一印象未必正确,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印象,左右双方交往。
一鼓作气,近义词有趁热打铁,一气呵成;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这个意思和首因效应明显没有什么关系。B错误!选B!
考前的准备,总是刺激又紧张的! 举例三:(2015年上多省联考行测真题)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效应的是:A.晕轮效应, B.马太效应, C.破窗效应, D.配位效应。
A,晕轮效应,明显属于心理学效应。
B,马太效应,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富的越富,穷的越穷。属心理学效应。
C,破窗效应,由环境造成的心理暗示或诱导,按字举例,窗户破了,无人维修,则他人容易继续破坏,属犯罪心理学。其实,生活中,常有个说法“破罐子破摔”,一个人状态不好,如不加以改变,就容易越来越坏,最后自暴自弃。所以,人啊!要一日三省吾身,对好坏加之辨识,才易明确自己的方向和走向。
D,配位效应,这个词,许多人都容易忘访;用联想的方式,其实最容易想到的是化学反应式中的配位二字和意义;事实上,配位效应指若溶液中存在配位剂,它能与生成沉淀的离子形成配合物。将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甚至不产生沉淀。还真的是化学效应。D错误。
从上面的学习中,不难看出,晕轮效应本身便是高频考点,但每次考的时候,出题的方式会有所变化。比如,直接考判定推理的定义题,举ABCD四个例子判断是不是这个效应;比如,将该效应与其他效应混合,再分辨,是否还能分出?
同时,从中也能判断出一个大的趋势,那就是心理学概念,行测一直都在考!不考才怪!所以,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扩大知识面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对于行测考试是有极大帮助的,对于工作生活中的事物,也更容易看透表面、洞察本质,何乐而不为呢?
(觉得不错,请关注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