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主办,中国家庭报社承办的“守护家庭健康,助力健康中国”——2020年“国际家庭日”中国宣传活动暨网络直播活动于当日10:00在快手、芒果TV、抖音、新浪微博四大直播平台同步播出。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会长李金华指出,在全国人民即将战胜疫情的关键时刻,本次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视家庭、家教、家风,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落地生根,需要国家、社会、个人共同行动,共同努力。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在连线中表示,作为人口计生领域最大的群团组织,服务好家庭是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使命和责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将继续发挥组织网络和群众工作优势,广泛动员广大会员、志愿者、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家庭健康促进行动中,为家庭健康、幸福、和谐当好宣传员、服务员、守门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提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今年国际家庭日中国行动的宣传主题定为“守护家庭健康,助力健康中国”,旨在号召每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落实健康责任,提升健康素养,成为健康家庭、健康中国的参与者和获益者。
为家庭健康把关
活动第一篇章为“为家庭健康把关”,聚焦北京分会场。在主持人傲然的带领下,广大观众通过“云串门”探访“金婚家庭”。83岁的丈夫董蕴琦,曾是清华才子、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82岁的妻子张凤鸣曾是著名妇产科医生。40年前,张凤鸣受国家卫生部委派,到索马里开展援非医疗工作。夫妻俩在分别的838天中,用117封家书记录下一家五口生活的点滴,彰显了医疗工作者的担当与中华儿女不曾更改的家国之思。
在本篇章的“云上圆桌谈”环节,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高坚指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特别关注做好“一老一小”群体的健康守护,将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加强定点医院对老年患者的健康管理;与教育等相关部门联手,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托育机构的防控指导,加强对孩子的健康知识普及。另外,北京市4000余家庭医生团队加入社区工作,守护着居民健康。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宋健指出,夫妻关系和代际关系这“一横一纵”构成了家庭关系的坚强支撑,婚姻和生育是家庭构建与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变迁和观念变化,结婚年龄不断在推迟,不稳定性也在增强,家庭的碎片化现象严重。促进家庭发展、守护家庭健康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为家庭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常春指出,家庭从习惯养成、人格培养、病患照料、物质保障等多个维度和层面影响人们的健康。去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相继出台,提出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周期生命健康,还有防控重大疾病三个方面着手,家庭是执行15项行动的最小单位,同时健康也是每一个家庭发展的基石,建设健康中国需要每个家庭做出贡献。
聆听健康新节奏
在活动的第二篇章“聆听健康新节奏”,“健康上海”宣传片将观众带到上海分会场。
“线上串门”环节拜访的是“运动之家”,一家三口都是运动健将。丈夫狄龙生从小就很胖,为了健康和建立自信心,19岁开始减肥,2012年获得了上海健身先生第三、全国健身先生第四的好成绩,和妻子费维燕也是在健身时相识相恋的。现在,5岁的女儿狄思燕也成了小小的运动健将。
“环保之家”则分享了垃圾分类的经验。2019年7月1日,上海正式施行垃圾分类,这有利于提升不同垃圾的处理速度,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一家之主”张海婴也是上海第一批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在宣传、科普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还通过回收利用做过许多衣服和小饰品。此外,她还特地向网友分享了家庭垃圾桶分类、打包分类、厨余处理等小妙招。
节目特别连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对《上海市民健康公约》的颁布背景、具体内容等进行解读。据吴凡介绍,《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分为“八不十提倡”,除了科学防护、减油减盐等方面的倡导,还特别提出不沉溺网络、不熬夜透支、定期体检打疫苗、合理用药遵医嘱等内容。她表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成果正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市民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
从大健康的视野来看,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巡视员张梅兴介绍了上海市推进健康家庭建设方面的经验。他介绍,上海市连续多年推进健康教育,给每个家庭赠送健康知识读本,全面推进二孩政策,倡导优生优育,加强对生育家庭的全程指导,在推进相关公共设施建设及婴儿照护服务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指出,影响健康的因素中,其中60%与生活方式有关。以家庭为单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是健康生活的一剂良方。他特别强调,要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同时要发扬疫情期间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共同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专家仇剑崟表示,能够促进心理健康的家庭,往往有一些相似点。首先,是拥有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家庭成员可以共同从事一些活动;其次,是家庭成员间拥有较好的沟通方式,能够相互支持;最后,整个家庭要拥有健康的价值观,热爱生活,积极面对未来。她特别强调,父母的言传身教特别重要,可以将较好的心理素质传递给下一代。
婴幼儿照护进行时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幼有所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而下一代的成长也是每个家庭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次活动将第三篇章主题定为“婴幼儿照护进行时”。
目前,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方面,四川省属于“先行者”,当地许多家庭已经实现了全程无忧的婴幼儿照护。在四川分会场,来自“托育家庭”的帅小燕介绍了将孩子送到教保中心的体验。她透露,自己是双职工家庭,担心老人带孩子的理念可能不够科学,在宝宝1岁左右时将其送到专业托育机构。“老师们都经过专业的培训,会利用丰富的教具,结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锻炼孩子的能力。我感触比较深的是习惯培养,宝宝用完物品后会自觉放回原地,性格也由内向害羞变得大方了很多。”帅小燕表示,这些具有示范效应的托育机构建成,初步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合作,在我国9个省的10个县实施了“慧育中国—家庭养育入户指导”项目,聘请当地妇女,经过培训、考核成为“育婴辅导员”,对贫困农村家庭养育进行入户指导,累计受益儿童超过32000人。张灵娟就是一位育婴辅导员,她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包括语言能力培养、音乐启蒙,还会带着教具与孩子做游戏,以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在“云上圆桌谈”环节,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助理尹隆表示,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今年1月8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目前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围绕怎样管理、怎样服务两项任务开展工作,预计年内将出台3个文件。此外,还将继续推进照护服务专家的遴选和四川省托育服务协会的成立。
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部长、研究员杨彩霞指出,和四川一样,全国都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照护服务模式,从中可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支持策略:第一,是要关注婴幼儿的综合发展,包括智力成长、性格养成和习惯培养;第二,是婴幼儿的营养和健康;第三,是注重照护者的回应;第四,是注重早期学习,特别是游戏;第五,是提供和谐、充满爱的环境。
针对优化贫困地区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陕西省清涧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柳清海表示,0-3岁的婴儿照护是扶贫的重要内容。因为贫困地区信息、资源相对缺乏,在这方面就更要下功夫,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行动。他指出,首先,要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其次,是资源倾斜,同时要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再次,是规范标准,降低成本,少走弯路;最后,是引导激励基层共同做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