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2016年我到了一家幼儿园,接了一个二手班级,有位妈妈找到我说:
自己家孩子佳佳快5岁了,总是吃手指,晚上要吃着手指睡觉,白天也总是把手指放在嘴里吸,还专门给她准备了一张小毛巾,防止吸吮手指流口水,从小一直这样,家里人给她改了一两年了,到现在都没有改掉,大拇指上已经好大一个茧了,牙齿也因此歪了。
一家大小都非常的烦闷焦虑,还有1学年就上小学了,怎么才能改掉她吃手指的习惯呢?
妈妈跟我沟通后,我对佳佳进行了观察,在日常的蒙氏工作中,只要有时间就会将手放进嘴巴,睡觉时一定是拿着那张毛巾含着大拇指睡觉,她在吃大拇指的时候发现我一直看着她,会惊慌的把手指放下来。
其实孩子吃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意义,弄清楚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所成效。
一、认识孩子吸吮手指行为背后的原因。
01:0-1岁
孩子在几个月的时候有吃手的行为,是很正常的。孩子出生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嘴巴,所以那时候会出现拿到一个东西就往嘴里放。只有通过嘴巴,他才能知道,东西的软硬,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并且会出现很用力的啃自己的脚,吃手等,因为那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的胳膊和腿跟自己是一体的,也是通过嘴来了解到“哦,原来这个是我自己的身体呀”。
心理学家佛洛伊德称这个阶段为“口唇期”:新产生的自我指引婴儿将吸吮行为转向乳房或奶瓶。如果口唇期没有得到适当的满足,个体就会发展出一些习惯,如在儿童期吮拇指/咬指甲/啃铅笔,在长大以后饮食过度或吸烟等。
在孩子“口唇期”只要保证孩子放在嘴里物品的卫生,接触到的物品常消毒,保持清洁的前提下让孩子自然发展,随着时间推移自然就会过渡。
但如果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满足孩子口唇的需求, 长大以后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不稳定、多疑、胆怯与人交往缺乏信任感等性格特点。
02:1—2岁
这个阶段,孩子口唇期行为逐渐消失。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学会了走路,并且妈妈开始为孩子断奶。
学会行走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标志,说明孩子的世界更广阔了,这个时候探索欲望很强,孩子乐于探索各种各样新的环境,比如走楼梯、爬高等,还喜欢钻到细窄的空间,观察细小的缝隙、洞洞等。断奶的一段时间里孩子与母亲需要断掉某种连接。
这些时候孩子会因为焦虑、不安全感出现无意识吃手行为,以此来获得心灵满足。
03:3岁以上
三岁以上的孩子还在吸吮手指,是出现的一种倒退行为。也就是倒退到了婴儿期“口唇期”,说明那个时候家长对于孩子满足口腔需要做了过多的干涉,没有满足到孩子的心理需求,造成焦虑。所以三岁后每当孩子感到紧张、焦虑、不安全感时就会不自觉的吸吮手指。
当然也会有其他的因素存在,比如:爸爸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孩子知道自己吸吮手指是你们不允许的,用吸吮手指的行为提高你们对她的关注度。
在与佳佳妈妈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佳佳爸爸妈妈的工作都非常的忙碌,每周要上六天班。出门上班时佳佳还在睡觉,下班回来时已经很晚了,虽然佳佳每次都要等着他们回来,但是相处时间也很少,加上在佳佳3岁多的时候,生了弟弟,更没时间陪佳佳了。所以佳佳出现吸吮手指的行为,引起爸爸妈妈的强烈关注,满足了内心的需求。
二、如何解决吃手指行为,养育者需要这样做
01、只做,不说
不要过于焦虑。发现孩子有吃手行为时,不要表现得过于激烈。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佳佳妈妈很焦虑,并且急切的想要改掉佳佳的这个毛病。并且在观察中,佳佳发现成人看到她吸手指,她会显示出惊慌,说明在家里家长都是很反对甚至是紧张她出现这种行为,出现时家里人都是大吼大叫,这样反而加强孩子的焦虑,强化了吃手的行为。
于是我跟佳佳妈妈说,在家看到孩子吃手,一定要保持镇定,不用说太多,直接走到身边,轻轻的握住孩子的手腕,将手拿出来就好。这时孩子就会想“咦?今天妈妈怎么没有因为我吃手说我呢”这让她感觉困惑,然后觉得没被说很开心,心情也会很放松。
你可以观察一下,接下来的时间孩子不会像以前被斥责后过了几分钟又开始偷偷的吃手了,不吃的时间持续更长了。
02、运用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
不要总盯着孩子吃手这个坏习惯,多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夸赞孩子的正面行为,特别是当孩子没有吃手做出行为后。或者在孩子专注于某件事,发现她在吃手指,不要有过激行为,可以去拿下来就走开做自己的事,等到她做完了来找你的时候,你用和善而坚定的语气夸赞她“做的真好,要是用两只手互帮互助我相信会做得更好”。
你没有批评孩子,而是用积极证明的语言表达你的期望,这也会让孩子开心,并且重点在“是呀,我两只手一起肯定会做得更好”下次在做什么的时候她会用两只手,这样就没有时间吃手指啦。
呦呦是个快满5岁的小女孩,乖巧懂事,爸爸妈妈经常抽出时间来陪伴她,寒暑假一家人都会计划出游。
有段时间呦呦也出现了吃手指的行为,妈妈一脸平和的看着她,用和善而坚定的语气问她“呦呦手指好吃吗?看你吃着好香,要不给我也尝尝?”
呦呦听完,把手放下来,笑呵呵的说“哎呀妈妈,这是我的手,有很多看不见的细菌,你还是别吃了吧。”
妈妈问“那我看你吃,还以为很香呢。”
呦呦不好意思的说“妈妈,我这个是坏习惯,你可别像我学习。”(孩子在反思)
妈妈点头说“既然是坏习惯,我就不学了吧。”
呦呦说“嗯,我也会改掉这个坏习惯的”
妈妈又问“那需要我的帮助吗?”
呦呦回答说“不用了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我保证一周后我会改掉这个坏习惯的”。
通过妈妈的观察一周后呦呦逐渐改掉了吃手指的习惯。
呦呦妈妈从小就运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引导孩子,用和善而坚定的语气与孩子对话,彼此尊重
在呦呦出现吃手行为时,并没有感到震惊与不理解,而是用轻松愉快的方式与孩子聊天,不仅让孩子有自我反思,还让孩子主动提出改掉这个坏习惯并给了时间,呦呦妈妈也十分信任呦呦,相信她可以做到。最后的结果自然也是非常好的。
03、从自身出发,反思自己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自己的情绪影响了孩子的行为,还是自己在引导的方式不得体,还是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
前两种情况,可以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解决。如果是第三种情况,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
那孩子的吃手指行为时想要引起你的关注。因为孩子知道平时工作较忙,下班也很疲惫,只有在她吃手指时才会关注他,即使是在批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关注。那我们就要多花时间来陪伴孩子,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在没有吃手指的时候,给到及时的夸奖。注意不是夸他不吃手指了,而是夸他当下做的事情做得好。渐渐的让他觉得吃手指不会再引起家人的注意了,做好事情之后家人更能够看到他,也就渐渐的放下吃指的习惯了。
佳佳的爸爸妈妈工作非常忙,每天上班早,下班晚,后来佳佳3岁多的时候又生了弟弟,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少了。平时看到她吃手指也会觉得焦虑,用语言去说她,急切的想要改掉佳佳吃手指的习惯。
后来佳佳妈妈抽出时间来陪伴佳佳,和佳佳一起阅读绘本,陪着她一起绘画,佳佳变得开朗很多,经常在学校会跟我分享在家妈妈和弟弟陪她一起做的事,高兴的不得了。这样下来,佳佳吃手的频率减少了很多。
04与幼儿园老师相互配合
要知道在孩子面前,家长说十句抵不过老师一句。跟幼儿园班主任沟通希望孩子能够改掉吸吮手指的毛病,如果老师够专业,会给到积极的引导。我说一下自己是怎么引导的。
第一,在学校跟佳佳闲聊,在彼此轻松的状态下,聊一聊这个吃手指, 因为孩子四岁多完全能够知道家长们的心,家长在家也是多次强调不要再吃手指了。所以很好聊。她自己也会说吃手指不好,但是做不到。话题引出来了。第二,我很肯定的跟她说,“我觉得你是可以做到的!你觉得呢?”这个时候有点犹豫,没有接话,过了几秒钟她说“我爷爷也让我不吃了”我说“对呀,而且你也觉得吃手指不好,有细菌。”她点点头。我接着说“那我们做个约定好了,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星期天你不吃手指,但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可以吃”她看了我一眼,想了一下,说“要是我忘记了怎么办?”我说“我会提醒你的”于是我们拉钩,从下一星期开始。
第三,跟孩子沟通好了之后,与家长进行交接,促成家园合作。我们的约定开始实施。星期一来到学校,我抱着她跟她说了悄悄话,提醒她我们的约定,他很高兴的答应了。在一天的过程中,我都注意观察,当发现她吃手指,我不说话,轻轻走到他旁边,把她的手指从嘴巴里拿出来,然后离开,她自己也明白,所以每次不需要我提醒。然后一天下来,在放学时,我看着她眼睛,表扬她,总结今天她做的好的地方,比如“只吃了2次,有时候虽然不自觉的放进嘴里,但是看到老师不用提醒就知道拿出来,很棒,相信你下一次会控制得更好”这样进行强化。再与家长沟通,建立强有力的合作。回到家孩子会很骄傲的跟家长分享今天的进步。星期二的时候,我不提醒她这件事,但是看到她吃手指,我会说一句“今天星期二,你可以吃”第四,经过几天后,孩子进入状态了,比如约定的星期四是可以吃手的,但孩子没有吃了,要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去夸奖她,她自己也会非常自豪的说“今天本来可以吃手的,但是我都没有吃”,这样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05、召开家庭会议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由老人管理孩子的衣食住行,爸爸妈妈都在上班比较忙。所以教育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孩子的成长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的,养育者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要想解决孩子教育问题,需要全家人一致同意。统一教育方法,才能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
家庭成员针对孩子的行为统一解决方案
佳佳吃手问题,是全家都意识到的,并且想要去解决的。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在平时跟妈妈和外公交流佳佳在学校的情况,针对吃手给到的建议,他们都会进行沟通并全力配合老师,做到家园紧密合作,所以不到一个月佳佳就改掉了几年都改不掉的吃手习惯。
家里人也倍感欣慰。我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当然除了佳佳的例子意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3岁后有吸吮手指的行为。
3岁的皮皮新入幼儿园,没上几天学突然开始吸吮手指,家里人感到特别困惑,于是在微信上与我沟通说皮皮之前都不会吸吮手指,上了幼儿园以后突然开始吸吮,家里人都觉得这样非常不卫生。还好妈妈比较尊重孩子,没有严厉的吼皮皮,而是观察,发现持续了一段时间,于是来问我。经过了解,原来皮皮突然出现吸吮手指的原因是刚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通过吃手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以此获得安全感。
于是我跟皮皮妈妈说,不要太在意,忽视他的行为,在出现这样行为的时候,转移皮皮注意力就可以了,可以说“皮皮,我需要你的帮助,帮我拿一下那本书可以吗?”让皮皮的手去做其他的事情,就这样等到他完全适应幼儿园后自然就消失了。过了两周后,皮皮妈妈来找我说就在不知不觉中皮皮吃手的行为消失了,连她都没有注意到具体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只是很明显皮皮上幼儿园每天都很开心。
最后
通过以上5种方法来帮助孩子改掉吃手的习惯。每个孩子具体情况不同,要具体分析,并且坚持引导,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最后我想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多反思自己,多陪伴孩子,不要把你的焦虑传染给了孩子,用科学的方法,顺应孩子的方式育儿。
我是木棉稚语,一个善用心理学视角分析儿童的教育者,用简单文字分享我的育儿观,让我们在育儿道路上共同成长。
举报/反馈

木棉稚语

14获赞 5粉丝
用简单文字分享育儿观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