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越深刻,子女长大后就越倾向于按照幼年时小小的世界观来观察和感受成年人的大世界。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也见过太多的案例,当事人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往往就是和他(她)的原生家庭息息相关的。
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列举三种原生家庭,看看这样的原生家庭是怎么样影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的。
1、父母关系不好的原生家庭
父母关系不好势必就会影响到孩子,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在小时候怎么样跟父母相处,长大后他就会怎么样跟别人相处,孩子会把与父母相处的关系模式内化成一个关系经验,储存在自己的潜意识里。
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就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和感受百分之九十是受制于潜意识的,理性能控制的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左右。
此外父母关系不好,家里的情绪氛围就会很不好,孩子就容易在家里感到恐惧,这样长大的孩子就很难有安全感。
亲子关系往往是夫妻关系问题的一个延续,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比如父母关系不好,很常见的现象就是母亲会和孩子黏在一起,使得孩子成为“妈宝男”,或者“妈宝女”。
所以在父母关系不好的原生家庭长大的孩子,受父母关系的影响,对于一份好的关系往往没有信心,此外他们普遍缺乏安全感,因此通常不愿意和别人建立深度关系。
2、 经常贬低孩子的原生家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很容易感到自卑,通过咨询就会发现,这些自卑的人大都在原生家庭里遭遇过父母的贬低。
原生家庭里父母有意无意地贬低会是他们自卑的主要原因,当然有的时候,这个贬低也可能会是在他们小的时候,充当他们父母角色的其他抚养者发出的。
比如,我的一个来访者马强(化名),小时候他的爸爸经常打击他,说他不是个读书的料,就知道贪玩,那时候他特别喜欢钻研机电类的东西,可是爸爸总认为他那是贪玩。
他的妈妈也同意爸爸的说法,贬低他生活都无法自理,啥也不会干,啥也干不好。现在他长大了,离开了原生家庭,在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员,与别人说话的时候,目光总是躲闪,他说他对自己很自卑。
就这样他的人际关系很不好,下班后经常是一个人在宿舍玩手机,尽管一个人很孤独,但是也不愿意去和别人交朋友。
3、没有边界意识的原生家庭
边界是什么,边界就是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是相互独立、平等存在的,其实在任何关系中,人们都会有两种追求:
一种是对于亲密的追求,另一种是对于疏离的追求。孔子在《论语》中说“近则不逊,远则怨”,就充分地表达了这种人性的追求。
那我们继续说回到边界感这个词,原生家庭中的边界意识是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人成员的尊重,特别是家庭中的孩子。
小孩子要去依赖大人,即依赖他们的父母,父母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和自己平等的个体,尊重他的感受和选择,这会让他知道自己的感受是好的,是值得被尊重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自我会变得强大。
父母和孩子之间相互的尊重,就是承认自己和孩子之间是有边界的,你是我,我是我,即使我是你的爸爸或者妈妈,我也不能越过边界,把我的意志强加给你。
这样长大的孩子,他不仅会懂得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选择,他也会去尊重他人,这样他和别人相处起来,就会好很多,人际关系融洽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最后总结一下,一个人在原生家庭里和父母相处的模式会内化到他的潜意识,影响他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
这三种原生家庭长大的人,人际关系可能会不好,也不好相处:1、父母关系不好的原生家庭;2、经常贬低孩子的原生家庭;3、没有边界意识的原生家庭。
希望我们可以反观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原生家庭,自己的人际关系是不是和谐,有的话,尽量要寻求途径自我发展,比较育儿先育自己,这样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才能给孩子创设一个美好的原生家庭。
举报/反馈

心理相先生

92.2万获赞 38万粉丝
相先生,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
心理咨询师,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