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0日是中国品牌日,上海在5月10日-12日期间,首次在线上举办2020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
据悉,此次上海云展将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等“3+1”发展模式为主线,展示40家本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近两年来,上海以打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创新高地”为牵引,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瓶颈,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释放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效力。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攻关项目落户上海,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目前,上海涌现出人工智能芯片、光刻机、刻蚀机、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等一大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重大原始技术和创新成果,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2019年,上海集成电路行业销售收入1706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高于全球30个百分点,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占全国的22.5%,占全球的6%左右。
此前,为支持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国家部委联合上海市制定了“上海方案”,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
为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上海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上海建设国家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2个制造业创新中心。
为加强人才培养,教育部支持上海有关高校增加58%的博士生招生名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支持上海举办“高端集成电路芯片技术”高级研修项目。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上海市研究制订长期信贷专项资金贴息管理操作细则。
集成电路基础研究、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等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在基础研究领域,上海已集聚复旦大学、中科院微系统所等一批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拥有国内唯一的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电路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涌现出半浮栅晶体管、硫化钼晶体管、高速低功耗新型相变存储材料等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在设计领域,上海的研发能力已达到7纳米,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紫光展锐手机基带芯片市场份额已位居世界第三,张江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最集聚地区。
在制造领域,中芯国际、华虹集团产业规模和工艺能力国内领先,14纳米工艺即将量产,中芯南方、华力二期、华大特色工艺线等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逾千亿元,预计建设后将成为国内工艺最先进的产业基地。
在装备材料领域,中微、上微、盛美等具备行业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刻蚀机、清洗机已进入海外先进生产线,中微5纳米刻蚀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新昇12英寸大硅片通过产线工艺验证,填补国内空白。上海已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最集聚、产业链最完整、自主可控能力最强的地区。
在人工智能方面,上海已经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其核心企业超过1000家,企业数量居于全国第一梯度,呈现应用主导、技术支撑、多领域全面赋能的特点。
各类优势企业协同发展,微软、亚马逊、SAP、科大讯飞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在沪布局,商汤、寒武纪等独角兽企业落地发展,依图、深兰、优刻得、流利说等本土企业加快成长。
为支持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海方案”中明确表示,将支持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随后,上海加速启动建设前沿研发平台和产业创新中心,成立运作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等研发平台投入运行,阿里、百度、腾讯、上汽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同时,上海支持同济大学建设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上海交大牵头组建人工智能开源开放研究院。
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缺芯少魂”卡脖子技术问题,上海持续推进重大创新项目,依图高性能人工智能芯片、商汤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联影人工智能医疗创新平台等项目加快建设。
为了全面深化智能应用,面向特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人工智能示范应用,上海将人脸识别、语音转录翻译、辅助诊断、智能精准辅导、智慧政务云、工业视觉技术、无人重卡等技术分别在安防、会务、医疗、教育、政务、制造、港口等领域应用落地,逐步完善国际化创新生态,优化政策环境,发起设立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打造政、产、学、研、资、用协同平台。
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方面,当前,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正面临大发展、大机遇,其发展具备紧跟全球前沿、实现国际同步发展的基础和潜力。
2019年,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背景下逆势上扬,生产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完成工业总产值1319.88亿元,比上年增长7.3%,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对上海工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上海方案”中明确提出,上海将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上海以提升产业承载空间为抓手,加强资源要素集聚,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规划打造生物医药集聚区,加速创新研发和产业化落地。
产业区集聚后,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重大技术和产品相继涌现: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克隆猴、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在沪诞生;国产阿尔茨海默病新药GV-971有条件获批上市;国产首个PD-1单抗特瑞普利、首个从发现到临床都在国内完成的抗肿瘤新药呋喹替尼、全球首台一体化CT直线加速器系统、国产首台一体化PET-MR等创新成果已获批上市。
同时,全球首台全景动态PET-CT成像系统进入临床试验;辉瑞普强全球总部正式开业,成为首个落户上海的跨国药企全球总部;再鼎医药首款肿瘤电场治疗产品在香港上市,成为全球首个经美国FDA批准的肿瘤电场治疗产品。
各类高水平创新单元和人才加速集聚,上海在生命科学、药学、化学等领域已集聚一批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院所,该领域拥有“两院”院士64位。
全球排名前10位的生物医药公司有8家在沪设立里了研发或生产中心。临床资源辐射作用明显,上海拥有医院、新药临床研究基地、临床试验机构等近5000家。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实施,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集聚创新资源的能力将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