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晚清第一园”的何园,是扬州私家园林中的压卷之作,与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一样大名鼎鼎,被评为首批全国重点园林。
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历史人文画卷:一位集官僚、盐商、隐者、教育家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一个由封建走向开明的世家大族的兴衰荣辱,在游人面前徐徐展开。
从寄啸山庄到何园
何园建于19世纪末清光绪年间,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桥旁。最初,园主人何芷舠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两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和“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将这座园子命名为“寄啸山庄”,寄托归隐山水追求清欢的情志。后来,寄啸山庄辟为何宅后花园,故又称“何园”。
何芷舠生于1835年,曾为国子监太学生。1885年参加顺天考试,后以咸丰乙卯科眷禄的身份,按照惯例当上户部郎中,曾在福建司、云南司任职。后又改任道员,分发到湖北,主办军需局,此后两次代理盐法道,补任督粮道。在其担任湖北按察使不久,又接任汉黄德道,并兼任汉江关监督。朝廷赏其一品封典,诰封资政大夫,晋升光禄大夫。然而,何芷舠在正值壮年、仕途通达之际退出了官场。当时国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昏庸无能的晚清政府已病入膏肓。何芷舠深感与一些畏事偷安者难以共处,空怀一腔报国之心而难以兑现,又念及母亲年事已高,遂于49岁那年(光绪九年,1883年)挂冠归隐于扬州,历时13年,花费巨资良材,建起这座大型私家住宅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往往是园主人构筑的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居所。从“寄啸山庄”到“何园”,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何氏一族十分重视教育,从翰林公子读书楼,再到小姐的玉绣楼,处处彰显着《何氏家训》的教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翰林公子何声灏读书楼的墙壁上,题写着何家的读书治学之道“学而优则仕”。桴海轩西侧的地面上,还有一幅鹅卵石镶嵌的“九鹿图”,“九路”与朝廷的最高俸禄“九禄”同音,暗示何家人光宗耀祖的仕途生涯和忠君爱国的思想品质。
百年何园也确实人才辈出:何芷舠、何声灏祖孙两代翰林,何世祯、何世枚两位密西根大学的“洋博士”,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的故事更是为国人熟知。
造园艺术的四个“第一”
何园是扬州古典园林中建筑最晚的一座,也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名园。有人说,扬州园林较之苏州园林多了些世俗气,原因是扬州的园林主人大多是家财万贯的盐商,而苏州园林的主人则多是失意隐退的文人。我对这种说法深不以为然,最起码,扬州只要有清丽幽雅的何园在,这种说法就无稽得很。
何园有冠绝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第一”。头一个就是“天下第一廊”——上下两层的复道回廊全长1500多米,或直或曲,将东、西二园与住宅连成一体,将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被誉为“中国立交桥雏形”。
第二个“第一”是“天下第一窗”。复道回廊上的花窗造型阔大,气宇轩昂,绕廊赏景,步移景异,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以花窗作为分隔,既可引进外景,又可泄出内景,自然加深了园林的层次,增加了园林内部环境气氛的曲折变化。
第三个“第一”是“天下第一亭”。水池居中的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是一座水上戏台,在上面轻歌曼舞,可以巧妙地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增强共鸣效果。
第四个“第一”是“天下第一山”。位于园东南的片石山房,在石涛大师叠石“人间孤本”的腹内,藏有一座石屋。石屋有两间,东西都有洞门出入,盛夏酷暑,这里便成了养心消暑的绝佳之处。
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何园是国内著名的影视取景基地,极为眷恋扬州古城的琼瑶女士就尤其喜欢何园,在这里拍摄了《婉君》《苍天有泪》《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等多部作品。
江南园林的孤例
100多年前,何家的老少主人就在这样一个园居空间里,演绎他们的人生故事。
何园共分三部分。南部为住宅,前后共三进,第一进为楠木大厅,二、三进为二层楼房,每进皆为七开间。北部为花园,分东西两部分。东园是何园的序幕,此处虽一无山二无水,但通过构园者的不凡身手,却做到了“无山却有山情,无水而有水意”。西园是何园的主体。楼台的豪华,层次的深密,复道廊的逶迤曲折,山石的深遽空灵,在江南园林中,可谓独树一帜。个个厅堂都装扮得极为富丽,厅内木壁上雕刻历代名碑字画,如东坡的竹、韩琦的竹、板桥的兰、唐寅的花鸟、曹操的诗等,雕刻面积达140平方米。漫步其间,犹如观看书画工艺展览。
何园虽是平地起筑,却独具特色。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别致的玉绣楼曾是小姐闺房,是园主人的女儿居住的地方。玉绣楼由前后两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组成,法式百叶门窗、日本式拉门、法式壁炉、铁艺的床等等都可得见,中西合壁,新颖别致。在封建社会,小姐是不可以轻易与人见面的,顶上廊板中有个方孔,配有滑轮升降,专为小姐输送食物和茶水之用。
中国现当代古建园林专家童寯、刘敦桢、潘谷西、罗哲文、陈从周等都对寄啸山庄独特的造园手法备加赞誉,称它为“江南园林中的孤例”“领众园之风骚、聚中西之精华”,不愧为“中国晚清第一名园”。
(燕都融媒体特约撰稿 李立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