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黄土塬上很多村庄特奇怪,地上百花开,地下乐融融。这个村地面上飘扬着五星红旗,地坑土壁上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字,原来这里是村部,村委会的干部办公全部在地坑院里面。
这是一座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地坑院,院子梨花盛开,但窑洞里已空无一人。地坑院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据资料考证,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时期,这里的先民们已经掘地为穴而居。改革开放后,黄土塬上很多人们致富后,搬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地坑院,在地面上盖起了新楼房。一些老地坑院成为老人留守的地方,甚至坍塌荒废。
而如今,地坑院得到了有效保护,“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政府遵循“保护先行、协调开发、注重品牌、永续利用”的地坑院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对老地坑院进行保护、改造、翻新,使地坑院成为当地一个文化旅游品牌。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这是黄土塬上公路边的一个地坑院,要不是地面上有块 “看地坑院奇迹,品十碗席美味”的牌子,谁也不会知道这里是一个农家饭店。俯瞰地坑院,一棵大梨树下垒着穿山灶,人们在这里可以品尝传统美食十碗席。
张汴乡渠村对全村103座地坑院进行了修复性建设,把地下村庄建设得很美丽。村民住地下 ,这台耕地的小拖拉机放在地面上特别耀眼。
一位老妈妈带着自己养的小狗在地坑院上边晒太阳。过去的老地坑院是一圈土墙沿,如今用青砖垒砌,显得很漂亮。
这位大伯刚下地回来,看见有客人来访,非常热情。如今村里的地坑院变样了,来参观的人们多了,这里人的淳朴善良性格没有变。
这位大妈正在地坑院的墙沿上晾晒刚洗过的青菜,她看见有客人来访,非要留您在她家吃中午饭不行。
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住了一辈子地坑院,如今他家的地坑院经过改造翻新了,环境更美了。他说:“住在地坑院里冬暖夏凉 ,俺住不烦。”
在黄土塬上,还有一些地坑院与地上院子混建的村子,互相映衬成风景。
经过对地坑院进行修复性建设,这些老地坑院的入口也由土通道变成青砖垒砌,建筑很有艺术品位。
陕州区被国家民协命名为“中国地坑院文化之乡”。当地政府加强了村内道路、水利、公共文化设施、历史文化景点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住地坑院成为一种新时尚,令人羡慕。
老地坑院经过修复性建设后,塬上人们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很多老用具挂在地坑院里的墙上成了艺术装饰品。
这是一户刚搬进改造后的地坑院里的人家。他家的小汽车停在窑顶上,家里用的是现代化家具,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里不是旅游景区,来这里的地坑院参观不收门票。但这里人们打起乡村旅游牌子,地坑院里办起了剪纸展馆、农耕文化展馆,有的在地坑院里建起了农家乐、窑洞宾馆,还有的开起了五谷杂粮坊…… 使很多群众摇身变成了小老板。这家建在地下的农家乐生意就特别好,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豫西风味,令人们难以忘怀。
春日里,这棵弯弯的老树又开出了新花,显得生机勃勃;这座古老的地坑院,盖上了青砖灰瓦墙沿,使地坑院文化更加厚重。千年地坑院文化得以传承,文旅融合助推黄土塬全域旅游发展。观客家土楼,赏苗家吊楼,住陕州地坑院,中国建筑文化是一篇千年古诗,正在这里一代一代传唱。(王天定文/图)
举报/反馈

天定视界

6264获赞 7174粉丝
用全新理念拍照片,传播新信息
第十一届长江奖获得者,本地资讯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