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最美人间四月天,如果错过了桃红李白的三月,那这个四月,一定要去珍惜。择一个花开的日子,由西向东,穿过喧闹的太原五一广场,瞻仰古老的山西大学堂旧址,之后便来到狄梁公街,抬眼望去,红墙黛瓦、槐荫蔽日,古意盎然。当你沉醉其间时,微风不经意间便裹挟着钟罄之声袭来,循声而往,千年古禅寺崇善寺跃入眼帘。这座千年古刹秀逸地深隐于闹市之中,虽经岁月的兴衰,但一怀风骨却不改当年。
图片丨崇善寺全貌
崇善寺始建于唐代,初名白马寺,宋、元均称延寿寺,其最早记载见于残存的《元一统志》:“延寿寺在本县(阳曲县)东二里,宋大中祥符三年额。对绝壑,宛若山林间…久废,今有重建寺宇。”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晋恭王朱棢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马氏,令差永平侯谢成奏准建新寺一所,于是在延寿寺的基础上动工扩建,历时八年,方告竣工。它的历史比北京故宫的太和殿还要早二三十年。
建成后,晋王赐额“崇善禅寺”。当年崇善寺的盛景,可以从一幅现仍保存在寺内的《崇善寺建筑全图》中看到。明代的崇善寺是完全按照标准的宫殿式建筑的格式修建的。中轴线上的金刚殿、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由南往北一字排开。在各大殿的左、右,又整齐的排列着一系列的小院落。这种格局,与北京故宫中轴线上的主殿和东西六宫的布局极为相似。
图片丨大悲殿
当年的崇善寺之所以瞩目,最重要的是因为它是朱家王朝的一座祖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大殿——金灵殿,就是一座没有帝座的祖庙。这在中国佛教寺院的修建中是罕见的。自明代设僧纲司以来,又是掌管山西省佛教事务的机关,至今仍是山西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故崇善寺有着“三晋名刹”、“晋源神景”、“会城第一丛林”等美誉。
图片丨大悲殿匾额
我们现在看到的崇善寺,只是原来寺庙的四十六分之一,仅存六大主殿中的一座——大悲殿。其他宏伟建筑,于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的大火中全都化为了灰烬。光绪八年(1882年),时任山西巡抚的张之洞奏请朝廷批准,在原崇善寺废墟上复建了因汾河决堤而冲毁的太原文庙。至此,崇善寺劫后余生,以其所独具的典雅、和谐、古朴的艺术、充实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登门造访。
崇善寺现存建筑主要有照壁、山门、钟、鼓楼、东西厢房和主体建筑大悲殿。其中崇善寺山门前有蟠龙琉璃照壁,系明代遗存。崇善寺面阔三间,辟三门,中门额书“大悲胜境”,道明其佛教圣地、胜景非常的地位;左门额书“宗唐遗址”,寓其历史渊源,有唐一代始建,一脉相承;右门额书“晋源神景”,意指此系晋阳第一佛家寺庙、气韵非凡。
图片丨洪武二十四年(1391)铸造铁狮
山门前两边各有一只古朴典雅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铸造的铁狮。走进山门,面前这座大殿就是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大悲殿。大悲殿台基不高,但月台却很大,几乎占了整个大院的三分之二,这也许是整个大院并不因其建筑高大而显得拥塞的主要原因。为使平旷的月台变化有致,聪明的古代建筑师在月台两侧增添了两个小巧的六角亭子,左为鼓亭,右为钟亭,一律琉璃瓦盖顶,砖镶围栏,玲珑剔透,极有风致,也是珍贵的明初建筑。寺院内遗存有富丽典雅的石碑印记着千年古禅寺的崇高地位和壮阔历程。
图片丨正德元年(1506)铸造的大铁钟
钟楼亦为明代创建,楼上悬挂着一口正德元年(1506年)铸造的大铁钟,通高2米,外径1.8米,号称总重9999斤,实际上超过万斤,主要是为了避讳皇帝万岁的“万”字,故将名义重量“缩水”。大钟的音域宽广,轻击圆润深沉,重击则浑厚有力。每遇庆典,那浑厚悠扬的钟声,全城可闻。
- 特别说明-
文字:吴建新
编辑:迎泽区融媒体中心
上期精彩:
■ “我的迎泽我的家”向您约稿
■ 纯阳九景瑶台落 琅嬛福地入目来
■ 假如文物会说话 艺博八宝讲千年
■ 虬枝接叶藤缠柏 纯阳宫里也惊艳
举报/反馈

迎泽发布

1.3万获赞 4220粉丝
太原市迎泽区委宣传部官方百家号
中国共产党太原市迎泽区委员会宣传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