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一场声势浩大的线上发布会,让贝壳再次成为地产行业的焦点。
两年前,新生贝壳选择黄轩作为代言人,一时间,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贝壳的广告。黄轩的暖男形象成就了贝壳,贝壳的新生热议也将黄轩的热度提升不少。
时间过的真快,这只在房产经纪浪潮里浮沉的贝壳,经过了新生的质疑、扩张的冲突、友商间的明争暗斗,品牌整合的利益纠葛,终于在各种压力下,在科技、资本等因素的助推下,成为中国房产经纪领域最大的买房卖房平台。
按照官方的说法,截至2019年12月底,贝壳找房平台业务已经覆盖全国106个城市,连接新经纪品牌超过235个,签约门店数量涨至3.8万,连接经纪人超过36万。
发布日当天,彭永东公布了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4月23日,贝壳连接了398116名经纪人、店长、店东,整合了281个品牌和品牌运营团队。
数字的确很好看。
经过两年的生长,此刻的贝壳,褪去当年面对业界质疑时的惶惑,底气愈发充足。即便是在资本市场和房产市场双重不景气的当下,贝壳也仍能获得来自软银、腾讯、高瓴等顶级投资机构超24亿美元的融资,成为房产经纪领域不折不扣的“超级独角兽”。
1
贝壳,越来越“科技”了
刚满两岁的贝壳,已经颠覆了以往人们心中的“中介”模样,越来越“像”科技公司了。
这次新居住发布会采用的是线上形式。当然,这跟疫情直接相关,但能把线上形式做的如此声貌俱佳,连邀请函都兼具趣味性与互动性,细微之处也突显了一个科技公司的技术底蕴。
发布会上,彭永东第一个出场,提出房产经纪的基础设施要升级,他用4个故事、6个发布阐明了贝壳过去两年的成绩,以及未来的画像。
第一个故事是VR摄影师小迟的成长故事。过去两年小迟从摄影师晋升为VR摄影组长,使用的摄影机重量从一开始的7公斤减重到现在的3公斤,拍摄一个三居室的摄影速度从一个小时降低到20分钟,小迟的工作变化背后,是贝壳在VR技术上的突破和升级,过去两年,贝壳共拍摄超过4000套房源。
第二个故事是大连店东的,加入贝壳后,该店东有了很大的变化,“有太多,以前认为是对的事情,但现在感觉又换了一种视角看这个事情的问题。”他还分享未来5年的计划,希望三年做大,五年做一个千万门店。
另外,通过一名CA(CA是指对合作品牌进行赋能,针对产品、品质管理和平台活动推广,为经纪人进行培训、宣导、答疑等)服务合作品牌的数量上升,展现贝壳的扩容;通过一名品牌的成长来描述贝壳这两年时间如何服务合作品牌,在规则中落地,在规则中合作。
梦想和希翼被故事激活,而科技,则让原本生活在海里的贝壳长出了翅膀。
彭永东说,过去三个月里,贝壳的变化不亚于过去一年的变化。疫情对于很多公司而言是“灭顶之灾”,对于贝壳,却是倒逼技术赋能的窗口期。
过去一年,贝壳推出线上贷签项目。让贷款签约真正实现线上化,真正方便了交易各方,也大大提高了效率。
以前买房子需要准备很多资料,然后要打印出来、签字、邮寄到相关部门、再邮寄回来,如果中间有出错还会涉及到来回跑。在疫情期间,贝壳推出线上贷签,一个涉及到海外、北京和青岛的房屋买卖交易,不用房东购买国际机票在两个国家来回飞,也不用身在青岛的购房者再跑到北京,直接可以在线上签约。
签约一个合同,原来需要两三个小时,中间需要40多个门禁、10多处签字,现在通过线上20分钟之内可以解决。
来看下贝壳的六个发布:
1.上线AI设计。如果你输入自己的房型,贝壳可以基于过往400万套房源VR设计生成装修方案。
2.发布被窝家装。对贝壳而言既是房地产交易服务后的自然延伸,也是在新家装在北京市场的一个尝试。
3. 发布楼盘字典Live。注意,这个的动态的楼盘字典哦,最牛逼的是实时数据。贝壳有2.2亿套房源,实时更新的数据。
4.2020年发放10万个应届生校招的offer,让职业成为他们的志业。推出课程帮助平台上的40万服务者。
5.推出花火计划,服务店东和店长。
6.推出社区生活小程序,深度链接门店所在社区。
贝壳成立之初,彭永东经常被人问起“为什么要做贝壳”。两年过去了,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少被人问起,却成为他时刻提醒自己的一个问题。发布会上,他回答了自己,也回答了所有关注贝壳的人:服务3亿家庭的品质居住平台。
贝壳,这个“科技”公司,用数字和技术搭建了一个房产经纪平台,呈现出美好的“线上”实力,成为行业独角兽。
2
一手科技,一手服务
此次贝壳的新居住发布会上,彭永东对于“新居住”的阐释更加明确:科技和服务者是新居住两条永远交错、相互迭代、相互定义的主轴。
言下之意,工具和服务并驾齐驱。
但我个人认为,科技的发展进步固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基,但是,工具和技术再强大,也是要为人服务的。
来看贝壳在服务上过去两年都做了什么。
发布会上,老左说的特别直接而响亮:向低收入宣战。
他说,目前全中国经纪人行业的人均GMV(成交总额)大约在每年350万元,经纪人平均收入为年薪5万元左右,这其实是一个较低的收入。
他要带领经纪人、店长、店东一起制定一个“小目标”:2020年达到中产线的门店达到平台总门店的1/4,约1万家;达到温饱线的门店达到1/2,约2万家;2025年希望90%的门店可以越过温饱线,GMV可达5000万。
经纪人收入低、不稳定是行业普遍现象。贝壳要做经纪人的服务者,科技赋能,知识赋能,生态赋能,带领经纪行业向高收入迈进。
除了服务B端的经纪人和门店,对于C端的购房者,更是要做好社区服务。链家都提供什么样的社区服务?这一点,在北京生活的人应该都有切身体会。十一郎作为链家地产曾经的客户,也享受过链家的服务。
有几次我因为找不到复印店,应急去链家门店复印文件,都被热情接待,并且分文不取。
每次,从隔壁小区的幼儿园接孩子回家,刚出门孩子就尿急,社区商业街上别的商家不好沟通,去链家肯定能解决问题。
链家门店还经常替小区业主短时间托管孩子,《安家》里的剧情真实上映。
疫情期间,整个经纪行业几乎停滞,有次我出小区门拿快递,回来进小区门时需要测量体温,猛然间发现测量体温的小伙子脖子上挂着链家的工作牌。
这些带着温情的小细节小服务,才是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地方。
正像老左说的,房产交易是一个低频交易,低频交易才更能看出服务者的价值。贝壳一直在跟人做链接,这与彭永东说的“要服务社区周边的邻居”的形象相符。因为他们深知,与人链接、增加与业主粘性,一些不起眼的社区服务,很有可能是打动业主的最关键,也必定会增加成交量。
彭永东在发布会上说,3月的北京市场,贝壳基于社区门店来发生的社区连接和服务次数超过40万次。
对于今天的贝壳,本质上客户有两类,经纪人和购房者。过去两年,贝壳建立了一个令人生畏又令人尊敬于一身的B端形象,对它的评价,有时候能像其他公众话题一样,刷爆你的朋友圈。对于数千万的广大C端用户而言,贝壳则是贴心服务者的形象。
3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十一郎从贝壳内部人员处了解到,在疫情未退的情况下,链家要逆市扩张,正在各大城市积极寻找适合门店。
从出生之处就备受争议的贝壳,在野蛮扩张两年后已然成为居住服务行业的最大独角兽,却在拥有约4万家门店的庞大体量下,依然逆势扩张。由此可见,这只贝壳的野心。
独角兽虽大,虽独,但也承担着光环的压力。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贝壳找房不断开疆拓土,将一大批中小房产中介品牌聚于麾下。表面上看过去,它确实已经成长为一个规模可观的平台,但是,光鲜强大的表象并没有给贝壳找房赢得更好的口碑。
相对于普通购房者受惠于贝壳为自己带来了购房的方便,而发自内心的欢迎它出现在自己手机里的不同,那些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小中介企业和房产经纪人,对于贝壳找房的感情多少都有些复杂。
贝壳的快速扩张显然已经引起了行业内部的警觉,一些头部中介品牌断然拒绝入驻贝壳,他们不希望自身房源数据、交易量等核心商业机密被贝壳唾手而得,更不希望自己安身立命的房地产行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不仅如此,最早一批入驻贝壳的某中介品牌也因感到不公,而发文细数贝壳平台的“七宗罪”,并高声呐喊:“活,活不起!死,死不起!”
对此“声讨”,左晖极其重视,亲自回复该事件,并给出解决方案。(具体详情可见公号“地产十一言”4月26日发布的次条)
对此,十一郎真心感叹中国的经纪行业不容易:无论是买卖房还是租房,交易本身就涉及信息不透明及敏感信息,容易引发欺骗和争议。而引发客户与中介公司的纠纷,涉及恶意泄露隐私、虚假房源、欺诈消费者、服务争议,可以说,每一个房产交易或租赁环节处理不好,都可能引发纠纷。
而B端经纪公司对贝壳的感情更是复杂:从贝壳出生那天就遭到抵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批评就不绝于耳。至于业内诸多中介机构质疑的一些问题,贝壳成立平台究竟是要打败各大竞争对手之后割中介老板的韭菜,还是为了疯狂扩张满足资本家的胃口,只有贝壳自己能回答了。
贝壳作为一个平台,面对不同价值观、不同立场的各个群体,不可能做到让任何一方都满意。贝壳做的选择,也是贝壳价值观的体现。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虽然贝壳一直极力否认自己的垄断地位,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它在很多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警戒线。贝壳的王者地位已很难超越。
然而,打天下易,守天下难。
困扰贝壳的并不只有这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金融变现。
尽管贝壳从出生就成为资本的宠儿,融资顺利,虽然贝壳金服已经拿下7块金融牌照,但深陷资金池、自担保、贷款高杠杆风险和资金使用不透明问题一直困扰着贝壳。
更何况,时下国家重拳治理金融乱象,对于租金贷的监管日趋严格,贝壳金融变现的难度正与日俱增。
想做中国的MLS,在不具备美国房产经纪大环境的中国市场里,必定要付出更为辛苦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