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男生小章是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由于本人性格开朗、外向,所以在网络和现实中都结交了不少朋友。
某天晚上,他和几个网友约好一起到酒吧唱歌喝酒,喝到伶仃大醉,便跟暗中相好的男网友发生了关系。
第二天醒来,小章发现就剩自己一个人,因屁股痛、肛门出血到医院就诊。
医生叮嘱他一个月后回医院复诊,小章答应了,心里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复诊。
可当他明白时,一切已经晚了。一个月后,小章被检测出HIV阳性。
这是北京某医院这个月确诊的第4例艾滋病,由于离高校较近,每个月有不少人前来咨询、检测。
一、男男成高校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
早前,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一组数据:在过去一年,中国有3077例学生感染艾滋病,这些学生的感染81.8%是同性性传播导致的。仅北京市,高校学生(18-22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722例,男生占98.48%,主要的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占86.70%。
对比过去10年间高校艾滋病患者数据发现,我国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在青年感染总人群中的占比,增长将近17.81%。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国际艾滋病10%的“重灾区”认定感染红线值。
校园,本应该是一片与世无争、岁月静好的学习乐土。如今,却因为艾滋病疫情的侵蚀,威胁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家庭的和谐以及社会的稳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高校学生变成易感染艾滋的人群呢?
二、高校学生易感染艾滋的4大原因
广东省一名高校副教授指出,高校学生感染艾滋病主要有4点。
1、性观念的开放、随意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针对大学生性观念进行过抽样调查,将近4成的大学生表明:对于自己的伴侣是不是处女或处男表示“不介意”;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性生活可增进交往对象的感情。虽然“处女/处男情结”已成为过去式,不值得被鼓吹,但对比上一代,确实能够说明当代青年越来越开放了。
2、互联网为传播艾滋病推波助澜
互联网的兴起,让社交突破了地域限制,近些年出现了各种陌生人聊天软件,使得一些年轻人想要尝“新鲜”,尝“刺激”。网友见面的门槛降低,以往的信息交流壁垒被打破。
3、学校、家庭方面对学生性教育的缺位
一则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取避孕节育知识主要通过3种渠道:70.1%通过报刊杂志或科普读物、54.6%通过网络、41.6%通过同学朋友。在性教育方面,我国的学校和家庭仍局限于“不可言说”,相较于国外,我国的性教育仍然处于短板。大多数人的性教育,几乎都是通过“自学”。
4、大学生自身对性安全知识的缺乏
许多青少年缺乏性安全知识,办事前后,对于个人卫生不注重,也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甚至不少青少年不知道如何对艾滋病进行预防和“自检”,即使被确诊艾滋病,也刻意隐瞒,使HIV病毒进一步传播。
三、家庭教育刻不容缓
疾控机构在对学生感染者的调查随访中发现,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比例居高不下,原因在于学生普遍缺乏性与生殖健康知识。
此前我国针对31个省份的9151位家长的调查问卷显示,68.63%的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过防性侵教育,绝大部分家长对性安全、性健康只字未提。
2017年,我国出版的性教育教材因直接使用“睾丸”“阴道”等词汇,遭到了家长质疑和举报。家庭教育的缺失,并不能防范孩子早恋,反而把孩子推上了两性相处的错误道路。家庭教育是建起孩子艾糍防治的第一道堤坝,社会开展学生的性教育离不开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四、一定要远离高危行为
哪些行为会增加个人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呢?以下这些行为都会让个人感染上艾滋病毒。
·发生没有做保护措施的关系;
·注射药物时,共用了已被艾滋病毒污染的针具、注射器和其它注射器具以及药品注射液;
·接受不安全的注射、输血以及未充分消毒的切割或穿刺医疗程序;
·卫生人员等不慎被针具刺伤等。
加强艾滋病防控、加强性和生殖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不能让防病知识缺乏毁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性是私密的,但性观念和性知识却是公开的,只有让孩子掌握正确、全面的性知识、性观念,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参考资料:[1]《北京高校艾滋疫情:累计1244例 男生占比超98%》.澎湃新闻.2018-03-21[2]《106名学生感染艾滋病,男同传播速度激增!》.医学界感染频道.2017-06-1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