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蒲新区共有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中街道松源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虾子镇幸福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其中新中街道松源社区是遵义市唯一的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个安置点有易地扶贫搬迁群众480户1992余人。其中跨县安置务川自治县、仁怀市、桐梓县共95户410人,搬迁户中少数民族65户256人,含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
新蒲新区统战部充分发挥统战优势,围绕全面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搭“五桥”、建“五家”,通过解决就业、提高收入、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增强安置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民族团结大融合。
搭“感恩桥”,建奋进家,树思想意识“新篇章”
党建延伸。新蒲新区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活动阵地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在安置点实现汉族、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联系服务全覆盖。积极向他们宣传政策理论、传递新时代正能量,引领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谱搬迁群众思想意识新篇章。
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法律宣传教育,向各民族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组建党支部+党小组长+网格+楼栋长的治理服务体系,向群众宣传有关政策,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到群众中,大力推荐安置点优秀少数民族青年、妇女加入党组织。
围绕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主题宣传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嵌入活动之中。在今年疫情期间清明节,安置点组织各民族搬迁群众代表在社区大楼前,向抗击疫情逝去生命的英雄默哀3分钟,让搬迁群众切实感受爱国精神、提高感恩祖国的情怀。通过选树宣传易地搬迁少数民族自主创业励志人物——孟康艳等典型代表,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法,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据了解,新区安置点共开展“民族同感恩”教育14场,受益群众近千余人次。
搭“致富桥”,建幸福家,筑小康之路“新生活”
就业创业。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搬迁群众生产生活不受疫情影响。新区统战部联合松源社区通过入户调研和开“坝坝会”“龙门阵会”等各种方式了解搬迁户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和劳动技能等信息,建立相关台账,按照群众意愿安排参加技能培训,帮助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拓宽移民就业渠道,先后组织易地搬迁群众开展厨师、电工、装修、家政、种植菌类、手工艺”等就业技能培训12次450余人次,开展集中招聘会10余场次。同时采取“扶上马,送一程”方式,引导辖区非公经济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对口的就业岗位。
通过上述工作,新蒲新区统战部共引导8家企业参与扶贫,筹集帮扶资金约15万元用于解决搬迁群众生活、生产问题,解决36户42 人就业,截止目前,共计实现就业创业598人,为搬迁群众设置创业优惠门店11个,完成技能培训682人次,其它政策培训3022人次,实现有劳动力家庭1人以上就业目标。
搭“连心桥”,建温暖家,解群众急事“新变化”
帮扶慰问。新蒲新区密切关心搬迁群众急事难事问题,为安置点设立移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等办事窗口,为搬迁群众代缴水电费等,同时负责搬迁群众水电维修、子女入学转学、就业就医等服务。建成“妇女之家”、“职工之家”,配备健身活动室、文体、娱乐设施,建立“四点半学校、希望工程·陪伴行动小课堂”,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增强对美的认知、对社会的感知,同时配备各类图书数千册以及各类器材,基本满足搬迁群众教育培训、素质提升、文体娱乐等活动的需求。
定期在安置点开展进社区献爱心、敬老月、便民利民、走访慰问各民族困难家庭、义诊、爱心捐赠、助学资助等暖心活动,让搬迁群众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群防群治、联防联治、严防严治作用,许多搬迁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他们不辞辛苦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在小区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为安置点老人、居家隔离的群众免费送去蔬菜、水果,给他们提供上门服务,受益群众300余人。建立“爱心驿站”,鼓励搬迁群众捐赠自家闲置物品,由社区集中收集发放,充分发挥旧物使用价值,将其提供给有需要的群众。据统计,新区安置点共开展安置点民族群众志愿活动26次,550余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搭“平安桥”,建和谐家,治社区管理“新做法”
法治宣传。始终将法治宣传工作作为常态化来抓,用群众语言、通俗故事教育群众,引导搬迁群众依法表达诉求,提高依法维权能力。针对社区存在的乱停、乱堆、乱放、乱拉、安全隐患排查等问题,不定期在社区内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整顿、大清理工作。针对群众二三轮车停车难、充电难问题,社区通过集中安装充电桩,统一划分停车带,对二三轮车进行集中管理。同时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积极调解劳动争议、邻里纠纷、婚姻家庭、小额债务等矛盾,帮助搬迁民族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自法治宣传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开展普法教育15场,发放法治宣传资料3000余份。
搭“融合桥”,建文明家,创社区融合“新文化”
意识培养。狠抓安置点各民族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引导群众带头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共创社区融合新文化。
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交流各民族文化,展现各民族精神,端午节开展包粽子比赛、民族舞蹈表演、油茶工艺展示,中秋博饼、传统佳节互访、厨艺大比拼等活动,使搬迁民族群众增进邻里感情,相互融合生活习惯,不断丰富安置点群众生活。宣传“好家风、好家训”传承活动,开展五好民族家庭评比、文明家庭评选、最美家庭、优秀志愿者等评选活动,引导搬迁群众讲文明、知礼仪、传承美德,营造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关爱帮扶的浓厚氛围,增强各民族搬迁群众革新生活旧习、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自觉爱护环境卫生,清洁家庭、整洁社区。截至目前,共召开搬迁群众院坝会17次,面对面宣传政策2000余人次;开展各类民族文体活动14次,市民意识培训42场。
供稿:新蒲新区党工委统战部
举报/反馈

天眼新闻

1134万获赞 102.7万粉丝
国家一类新闻资质网站。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