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描述】
琥珀
辽代陈国公主墓
通辽奈曼旗
内蒙古博物院
198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辽代墓葬。经过考证发现,墓主人为辽代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墓葬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物,是公主与驸马各戴着一条非常大的琥珀璎珞。
这套璎珞独特之处在于,它全部用琥珀制作而成,因琥珀很大,因此格外珍贵。这套璎珞分内带和外带,由两个圈组成,显得格外沉重。这样的璎珞项饰平时不配戴,多是在一些重大礼仪场合,或者专为丧葬活动定制,不具备实用性。
这套琥珀在中间带饰上,使用了大大小小的琥珀串,还使用了一个鸡心形状和管状的小坠子,呈现出一种不对称之美。这是辽代璎珞非常鲜明的一个特点。在外圈的一组璎珞带中,制作者根据琥珀原来的形状雕刻出盘龙、团龙以及莲花等不同纹饰。通过这些纹饰,可以看出这套璎珞和佛教有密切关联。
专家研究发现,这些在辽代墓葬中出土的琥珀来自波罗地海沿岸。可以想象,在一千多年前,这些来自于遥远北欧的琥珀,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到了我国北方,成为契丹贵族的新宠呢?
翻阅《辽史》,在属国表里有这样的记载,早在耶律阿保机建立大契丹国的时候,西方的波斯,还有大石,也就是阿拉伯,就已经开始派遣使者与大辽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往来。从阿拉伯或者从中亚来的使者和商队,携带一些诸如琥珀、玻璃等贵重器物,作为礼物送给契丹贵族,或作为商品进行交换。
璎珞是一种佛教饰品。在佛像中,有的戴在脖子上,有的戴在手腕上,也有的戴在脚腕上,可以说璎珞是与佛教有关系的一类装饰品总称。
契丹人都信佛教吗?并不是。在陈国公主墓中,人们发现公主与驸马帽子上,呈现出了与道教有关的元素。契丹人宗教信仰兼收并蓄,讲究儒释道三者并存,并保留着本土传统的萨满教。
陈国公主墓没有被盗墓者光顾,保存非常完好。在这座墓葬中发现了三千多件珍贵遗物,完整还原了辽代贵族葬俗。其中出土的大量琥珀装饰品,也反映了辽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发达。
图为琥珀璎珞。新华网发
陈列在内蒙古博物院展柜中的琥珀璎珞。新华网 徐梅摄
陈列在内蒙古博物院展柜中的琥珀璎珞。新华网 徐梅摄
琥珀璎珞上雕刻的花纹。新华网发
出土时,琥珀璎珞佩戴在公主与驸马脖子上。(资料照片)
出品:王宇天 乌兰托娅
监制:李国栋 郝芳芳
策划:徐梅 刘弘轩
编辑:徐 梅
摄像:侯乐 李超 马波
剪辑: 樊星语 张瑞娟
包装:侯 乐 王思婷
联合出品: 新华网客户端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内蒙古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