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消息4月15日,《2019年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初步核算,全年许昌市生产总值3395.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年末许昌市总人口500.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4万人。
公报全文如下:
2019年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狠抓政策落实,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395.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3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834.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399.0亿元,增长6.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2%。人均生产总值76312元,比上年增长6.5%。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河南省统计局对各省辖市2018年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为314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19.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69.3亿元。
年末全市总人口500.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4万人,常住人口446.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1.5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13%,比上年末提高1.50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5.70万人,出生率11.41‰;死亡人口3.45万人,死亡率6.92‰;自然变动净增人口2.25万人,自然增长率4.4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67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7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7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90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7%,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0%。其中,城市上涨2.9%,农村上涨3.1%。食品烟酒价格上涨7.3%。非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1%。服务价格上涨1.3%。工业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3.9%。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9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123.4亿元,增长5.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8.6%。分级看,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9亿元,增长5.5%;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0亿元,增长9.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2.4亿元,增长13.7%。其中,民生支出260.1亿元,增长14.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1.8%。
二、农业
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72.8万亩,比上年减少11.21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46万亩,减少3.51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24.02万亩,减少15.3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2万亩,减少0.06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3.99万亩,增加0.23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8.45万亩,增加3.9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62.43万亩,增加0.38万亩。花卉种植面积65.19万亩,增加2.22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9.74万亩,增加0.08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297.69万吨,比上年减产0.26万吨,下降0.1%。其中,夏粮产量168.80万吨,增长2.0%;秋粮产量128.89万吨,下降2.7%。棉花产量0.08万吨,下降4.9%。烟叶产量2.82万吨,增长6.0%。油料产量6.42万吨,增长15.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50.55万吨,增长2.1%。
全年肉类总产量23.56万吨,比上年下降28.9%。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 23.32万吨,下降29.1%。禽蛋产量14.45万吨,下降0.3%。牛奶产量3.09万吨,下降4.8%。
全年水产品产量1.38万吨,比上年持平略增。
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368.27万亩,比上年减少4.0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87.72万亩,增加1.98万亩。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87.7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5.4%;集体企业增长5.5%;股份制企业增长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2%;私营企业增长14.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9.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5.1%,烟草制品业增长0.2%,汽车制造业增长7.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0%,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14.4%,金属制品业增长15.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装备制造业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2.2%;高成长性制造业增长7.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5.0%;传统支柱产业增长12.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7.6%;高耗能工业增长12.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8.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8.3%;利润总额增长7.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22.5%;股份制企业增长7.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3.6%;私营企业增长6.7%。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45.8%;制造业增长1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2.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34元,比上年减少0.63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36%,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5%。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85家,比上年增加17家。建筑业总产值200亿元,增长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5.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8.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9%,民间投资增长10.5%,工业投资增长0.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96.8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住宅投资358.2亿元,增长43.5%;办公楼投资4.8亿元,下降48.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1.1亿元,下降30.5%。房屋施工面积2902.1万平方米,增长9.8%。房屋新开工面积689.9万平方米,下降17.0%。房屋竣工面积174.7万平方米,增长25.5%。商品房销售面积638.3万平方米,下降4.9%。
全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1228套,基本建成5321套。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分经营地看,城镇751.9亿元,增长10.2%;乡村212.2亿元,增长10.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773.8亿元,增长10.0%;住宿餐饮业190.3亿元,增长11.7%。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8%,饮料类增长24.2%,烟酒类增长 20.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8%,化妆品类增长14.6%,金银珠宝类下降8.0%,日用品类增长20.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1%,中西药品类增长24.0%,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4.6%,家具类增长22.6%,通信器材类增长15.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 12.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60.5%,汽车类增长5.0%。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6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出口154.67亿元,增长11.8%;进口14.74亿元,增长59.5%。
以人发、纤维发为主的发制品出口7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2%;以电力电气设备、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电产品出口9.7亿元,下降5.04%;以天然蜂蜜、腐竹、食用菌为主的农产品出口2.67亿元,增长3.91%;以合成纤维纱线、棉机织物为主的纺织品出口2.59亿元,下降20.23%。以棉质、合成纤维针织衣物为主的服装出口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14%;以皮面鞋、橡胶鞋、纺织面鞋为主的鞋类产品出口0.83亿元,下降0.52%。陶瓷产品出口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7%。
出口美国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5%;出口非洲37.89亿元,增长6.84%;出口欧盟7.56亿元,增长4.55%。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3.28亿元,比上年增长9.46%,其中对东南亚11国增长6.21%,对南亚7国增长13.02%。
全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3个,实际吸收外资7.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
全年新增省外资金项目294个,总投资1451.4亿元。合同利用省外资金1296.5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528.5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全年境外投资备案新企业4家,增资项目3个,对外投资中方协议额3764.1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里程1001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条,278.6公里;国、省干线公路23条,1204.7公里;农村公路8534.9公里。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1468万吨,比上年增长9.4%;货物运输周转量239.7亿吨公里,增长8.5%。旅客运输量4550万人,下降0.9%;旅客运输周转量16.4亿人公里,下降2.6%。
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运营线路59条,比上年末增加4条;运营线路长度892公里,增加135公里;运营车辆1083辆,与上年末持平;全年客运总量7750万人次,增长8.1%。
全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10.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5%;业务总量20.27亿元,增长41.08%。快递业务量7299.3万件,比上年增长50.21%;快递业务收入6.34亿元,增长28.64%。
全年电信业务量222.2亿元,比上年增长51.1%。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466.2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442.3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342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9.6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112.8万户。
全年共接待游客3196.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3.55亿元。全市A级旅游景区30家,其中4A级景区10家,3A级景区12家,2A级景区8家;星级饭店16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6家,三星级饭店6家。旅行社法人社、分社及网点207家。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1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720.1亿元,增长9.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9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0%。住户贷款余额784.0亿元,增长29.9%,其中消费性贷款余额602.1亿元,增长38.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208.9亿元,增长5.6%,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508.5亿元,增长7.6%。
年末主板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企业22家,中原股权挂牌企业713家。全年全市直接融资127亿元。
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93.61亿元。其中,财产险20.44亿元,人身险73.17亿元。全年给赔付支出23.48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1.48亿元,人身险赔付给付12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49.2元,比上年增长8.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76.1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57.5元,增长9.4%。
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422元,比上年增长13.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017元,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391元,增长17.2%。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9.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6.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7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3.8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8.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9.2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3.80万人。
年末全市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3186万元,累计救助人次68404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5834户,23173人,累计发放资金8929.8万元;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7116户,57433人,累计发放资金11950.4万元。
全年全市6763户、17169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上年末的0.73%下降至0.24%。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高等院校4所,职业中等技术学校25所,普通高中35所,普通初中205所,小学819所,幼儿园1266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高等学校在校生5.12万人,职业中等技术学校在校生3.22万人,高中在校生7.95万人,初中在校生20.55万人,小学在校生42.81万人,幼儿园20.12万人,特殊教育学生366人。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全年共资助困难学生16.22万人次,共计12397.61万元。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5家,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6家。1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7项科技成果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全年全市专利申请6203件,其中发明专利1426件。专利授权515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73件。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1804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09件。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5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7个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参与起草国际标准24项,国家和行业标准333项,主导制定地方标准23项,团体标准3项。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家,省长质量奖5家,河南省质量诚信企业109家,河南省质量教育基地6个。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4个。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共有29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中心城区共建成智慧阅读空间32座、电子图书借阅机108台、诚信阅读漂流屋41个,市区“15分钟阅读圈”初步形成。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703个,其中医院103个,乡镇卫生院77个,村卫生室3194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7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607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303人,注册护士10793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3888张,其中医院18362张,乡镇卫生院4102张。
全市公共体育和儿童游乐设施达到576处(套)。全市运动员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荣获10枚金牌、11枚银牌、10枚铜牌。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点540个,体育彩票销售收入7.4亿元。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
年末城市规划区供水管网长度483.06公里,公共供水总量5089.94万立方米,自来水用水户18.7万户。城市(中心区)排水管网1001.92公里。污水处理厂5座,污水处理能力33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处理率98%;日排水量27.1万立方米;再生水回用工程2座,污水处理厂提高出水水质配套建成投用人工湿地3座,实施生物增效技术1座,全年再生水回用4242.5万立方米;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厂1座,污泥处理能力250吨/日,市区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
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2.5%。
全年共营造林7489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822公顷。年末有森林公园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林木覆盖率32.5%。
全年平均气温15.6℃。
全年中心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空气优良天数累计188天。
全市出境河流(北汝河、颍河、清潩河)省定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分别达到省定Ⅲ类、Ⅲ类、Ⅳ类目标。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和因环保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全市辐射环境质量基本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辐射事故零发生。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2019年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数据为基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结果的初步核算数,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人数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参加医疗、生育保险人数、医疗救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财政收支、税收收入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农业机械总动力数据来自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进出口、新批外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新增省外资金项目及总投资、合同利用省外资金、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境外投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里程、客货运量、公共交通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快递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总量数据来自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电话用户总数、4G移动电话用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据来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游客人数、星级酒店、旅游收入、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博物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数据来自人行许昌市支行;境内上市公司、主板上市企业、新三板企业、直接融资数据来自市金融工作局;保费收入、赔款支出与给付数据来自市银保监分局;城乡低保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数据来自市扶贫开发办;各类学校数、在校学生数、资助困难学生数及资金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数据来自市科技局;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地方、国家及国际标准制订修订、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质量奖、质量教育基地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机构、床位、人员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城市水务建设相关数据来自市水利局;营造林、森林公园、林木覆盖率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年平均气温数据来自市气象局;环保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许昌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
责编: 徐一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