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也愈渐趋向年轻化。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长期发病可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高血压患者一旦发病,将会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个人生活和社会经济的负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护理干预工作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高血压的现状和流行趋势
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本身的病理损害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脑卒中、闭塞性心血管疾病和肾衰竭等重要器官的病损,是目前人类重要的致死、致残原因之一。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140/90mmHg)为主要表现。根据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统计报告: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的数量超过3.3亿人,有6-7亿成年人血压不理想。根据罗辉娥等学者在2015年至2016年的研究,高血压患者数量逐年上升且向年轻化发展。
2、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生活质量又称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是全面评价生活优劣的概念,以生活水平为基础,是一个人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客观能力和主观感受。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行为,心理,社会因素都有着密切联系。
2.1 健康因素高血压患者患病后,各个生理功能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虽起病缓慢,但发展过程中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躯体的疾病程度使患者身体活动功能受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2.2 心理因素高血压患者在生理改变的同时还伴着心理活动的变化,如失落感、孤独感、衰弱感、对疾病的忧虑、对死亡的恐惧、对应激事件的处理以及对儿女的期盼和健康的自评等。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其他更严重的后果。
2.3 家庭因素高血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往往会回到家中进行自我护理,但由于家庭成员缺乏专业护理知识、子女工作缺乏时间而使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护理和照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4 经济因素 高血压患者一旦发病,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和沉重的负担,这种负担会直接或间接的给患者造成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损耗,这种经济负担会给患者带来许多现实顾虑,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2.5 社会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社会公共卫生资源的慢性病,患者患病后,随着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的改变,物质和精神生活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决定了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层次。
3、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是护士为促进病人康复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它是以临床判断能力和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文化、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根据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1 行为干预行为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使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加重,如吸烟、酗酒、熬夜、生活规律等都会使血压升高,所以根据患者的生理变化特征,护理工作可以从患者的营养膳食,运动保健,和疾病预后三方面进行,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心态要保持平和,多参加户外活动,多与人沟通,紧张、焦虑的情绪会使血压升高,加重病情。稳定的情绪是稳定病情的基础。生活作息要有规律,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质量是保持血压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2. 日常饮食要减少钠盐、胆固醇的摄取,如动物脂肪、内脏等;增加纤维素、维生素的摄入,如鱼肉、牛肉、牛奶、豆制品等;多食新鲜蔬菜,如芹菜、胡萝卜;多食富含钾及纤维素的水果,如香蕉、西瓜等。合理膳食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3. 轻度高血压患者(140/90 mmHg~159/99 mmHg)可适当参加运动,如登山、15-30分钟慢跑等;中度高血压患者(160 /100 mmHg~179 /109 mmHg)在血压相对平稳的状态下可慢步行走、打太极拳、健身操等;重度高血压患者(≥180/110 mmHg)不宜运动,应好好休息,等血压平稳控制后可以考虑散步或室内运动。适量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是高血压综合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4. 高血压的预后是患者恢复的关键,要告知患者长期规律使用降压药的重要性,不能随意减量或者停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予以调整,平时要注意坚持监测血压,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效果。
3.2 心理干预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都是影响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在高血压病的社会支持治疗中心理护理干预已被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广使用。
①高血压患者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改变,常会出现孤单、失落的感觉。因此,在患者刚开始入院治疗时,护理人员要以热情、亲切、友善的服务态度与患者建立友好信任关系,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进入治疗。
②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要让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尽量减少使用专业术语,多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不良负面情绪,定时巡视患者,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用药及治疗后的反应,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患者体贴的心理关怀。
③护理工作者应与患者主治医师多交流患者病情,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或是经济上有负担的患者应与医生沟通交流,共同制定一套适合患者的人性化治疗方案。
④护理人员要鼓励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缓解患者经济与生活上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治疗。
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疾病变化特点进行出院随访,或者组织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互动,解答患者关心的问题,给予患者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与此同时,应该多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兴趣,改善心情,帮助患者从社会中寻找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挣脱失落感,必要时应寻找专业性的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减轻心理压力。
3.3 认知干预
①护理人员要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定期组织高血压患者参加高血压知识讲座,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耐心的讲解高血压发病机制,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增强自身护理意识和处理疾病的能力。
②通过医院定期向高血压患者进行专题宣教、开展咨询平台,向患者讲解科学营养配餐、科学运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要着重提醒患者遵医行为的必要性,定期要求患者到医院进行复查,督促患者每天适当运动并按时服药等。
③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也要对家属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讲解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使家属能与医务工作者充分配合,重视生活方式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监督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小结
高血压病在临床的常见率持续增高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高血压的发病与个人生活习惯有着紧密联系,依据各个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做出人性化及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策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已成为目前高血压治疗工作的重点,在满足患者不同需求的同时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目前,我国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还在不在探索当中,建立更加完善的护理干预模式还需要护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1]罗辉娥,陈文贵,马厚蓉,李奕升.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血压的影响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11)[2]肖秀峰.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5)[3]韩雪,朱永梅,张健,杨小莉.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4]梁美明,周慧,林晓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3)[5]黄媛.健康宣教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9)[6]杨璠.社区护理干预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