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发布,《规划》在将北京努力建设成为设计之都、影视之都、演艺之都、音乐之都、网络游戏之都、世界旅游名城、艺术品交易中心、会展中心等方面提出建议。《规划》提出,到2035年,北京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全国文化中心功能更加系统完善,使文化建设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更加强劲,大国之都文化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在首都文化建设中,书店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出版社、北京晚报主办,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经办的《遇见一家书店》征文活动,恰巧,本期的“遇见书店”来到了有着浓厚北京气息的正阳书局。
▍作家王蒙手书的“遇见一家书店”题签
喜欢读书的人与书,犹如鱼和水,是须臾不可分开的。或者说,读书人只要有了书,就会如鱼得水,自由自在地遨游在书的海洋之中。
但是,我爱书、读书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是在1955年考入北大地质地理系之后养成的。因为就是在开学的那一天,我们的系主任侯仁之先生在致新同学的欢迎词中特别强调:我们地质地理系的学生首先要听好课、做好笔记。然后,一定要到图书馆或者阅览室里去读好老师在课堂中指定的参考书,并随时做好读书卡片——摘录参考书中的有关内容,并注明著作者的姓名、论文名、出版者、出版年月和页码。只有这样,经过长年积累,我们的知识才会渐渐地丰满起来。
▍1990年11月2日,北京摆地摊儿卖旧书。图:张风 TAKEFOTO
但是,当时的我却是一个享受人民助学金——每月12.5元伙食费、2元生活补贴的穷学生,显然是没有能力去购买课外图书资料的。因此,逛旧书店就成了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当时,在东安市场的旧书摊、西单商场的旧书摊、琉璃厂的旧书店,还有前门大街、东四隆福寺、灯市口、新街口等地方的旧书店都是我经常前往的地方。因为,在这些地方会有廉价的、我需要的有关北京的旧书资料。到后来,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数十年来,我一如既往,一直坚持到现在。
前些年,我听说在前门外廊房二条有一家专营北京图书资料的铺子,我便寻觅而去了。
廊房二条原是明永乐初年迁都北平后,为繁荣都城经济而修筑的排房,也称“廊房”。当时的前门外有“廊房头条”、“廊房二条”、“廊房三条”、“廊房四条”(清时改为大栅栏)。本来就不宽敞的胡同,加之年深日久,很有点“老态龙钟”的样儿了。门脸不大的旧书店却起了个挺大气的名字“正阳书局”。店里的架子上堆满了有关北京的各种图书、杂志等,还有一些北京的老物件也掺杂其间,显得很有一点臃肿。但是,当我见到了店老板时,却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一米八几的个头儿,站在那儿显得那么挺拔,英气勃发。
我们俩略略寒暄之后,便直奔“主题”。老板姓崔,单名一个“勇”字。大学毕业后,出于对老北京的热爱,竟然开起了一家以买卖北京图书资料为主的书店。书店在廊房二条,与前门城楼近在咫尺,便取了个既地道又大气的店名“正阳书局”……听着、听着,我被眼前这小伙子感动了——这不正是我所欣赏的热爱北京的青年人吗?
随着首都功能在人们心中的日益明确和“书香西城”的深入人心,在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正阳书局从前门外的廊房二条迁到了位于西四经过腾退、修缮的国家级文保单位——万松老人塔小院,成为西城区的“读书空间”之一。
▍万松老人塔小院
“万松老人”即万松行秀,乃是金、元之际北方禅宗曹洞宗匠。他少年出家,受具足戒之后,便四方参学,名满天下。之后又受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召,前往万寿寺任住持。晚年退居“从容庵”,著书修道。“万松老人塔”是他圆寂后的墓塔。正阳书局迁此,既为百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也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
为了表示我对迁居后的正阳书局的一点支持,我先后数次把自己收藏的一部分有关北京的图书抱着奉送给崔老板,有时看到报纸上有报道正阳书局的文章,我也会给留作纪念。当然,我也会从这里不时地借书阅读。随着书店的壮大和良好的经营管理,正阳书局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亦与日俱增。我便带点开玩笑地把“小崔”称之为“崔局”了。
▍正阳书局
2018年3月,我把200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并荣获“国家图书馆第四届文津图书奖”的学术著作——《营国匠意——古都北京的规划建设及其文化渊源 》,经过改编、补充,在保持应有的学术性的同时,提高可读性,将书名改为《北京城——中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以便让更多的人理解北京老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把它交由正阳书局来策划出版发行。没有想到的是,这本书竟入围了“2018年度中国好书”的评选活动。对此,我和崔勇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现如今,正阳书局已是北京知名的“读书空间”了。来自北京、甚至来自全国各地的来京旅游人士,也都会慕名而来。人们既可以在这里瞻仰国家级的文保单位——万松老人塔,也可以在这个“读书空间”里浏览颇具北京特色的图书。
愿这座位于北京老城里的正阳书局越办越好,愿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个金名片,越来越闪烁出它夺目的光华。(责编:李峥嵘 蔡岫)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作者 朱祖希
编辑:姜宝君
流程编辑:吴越
举报/反馈

北京日报客户端

7711万获赞 543.1万粉丝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