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家人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都希望培养出感恩、孝顺的孩子。可是现实却常常事与愿违,有些孩子不但不知满足,还动辄逆反甚至打骂父母长辈,让人心寒不已。
之前斌斌妈妈曾看过一个视频,一个两三岁的男孩穿着鞋子直接踢到爷爷头上,随后又掐脸拧耳朵,爷爷只是无奈的频频躲闪,一点办法都没有。
视频中看得出老人对孩子十分疼爱,想必生活中也付出了很多,但孩子怎么会这么没良心?如果你家孩子也有这样三个特征,表示也同样出现了教育不当:
1、 不尊重家长和长辈
无论平时父母和长辈对自己付出了多少,一旦有一些不如意,就对着父母或长辈出言不逊,甚至动手动脚,表现出极度的不礼貌,这样的孩子就需要严格管理了。
特别是平时由老人带大的孩子,老人年纪大了,看着孩子胡闹顽皮经常觉得很有趣,不愿意狠心管理,时间久了孩子越来越无法无天。如果继续纵容,孩子就更加不知道行为的边界在哪里,不懂得尊重他人,看不到别人的付出。
2、 不懂感恩,理所当然地接受家长的付出
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尽量都答应,但疼爱不等于溺爱,如果从未对孩子说“不”,容易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认为家长对自己的付出都是应当的,变成了家里的“小祖宗”。
特别是很多家长热衷包办代替,生怕孩子吃苦受罪,一点挫折都不让孩子经历。宠坏了的孩子看不到家长付出背后做出的牺牲,也看不到家长工作生活的辛苦,觉得身边的一切得来的都是轻而易举,自然生不出感激之情。
如果不小心让孩子养成了这样的性格,家长要赶紧警惕起来了。英国谚语说,“忘恩负义是最大的恶习”,不懂感恩的孩子,无论学习工作取得多么优异的成绩,也难以获得他人的认可。
3、 自私霸道
如果孩子长期在家中享有特殊待遇,父母长辈都对自己千依百顺,孩子就会越来越自私自利,霸道无理。遇到好吃的好玩的都默认是只属于自己的,不会与他人分享,家中大事小事都要围着他一个人转,彻底变成了“熊孩子”。
想让孩子从小有“孝心”,父母要这么做:
1、 家长以身作则
儿童心理专家张欣华建议,让孩子学会感恩,应当让孩子在父母的行为中感受到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例如,下雨了要带着孩子一起给家中其他成员送伞送衣,天黑了请孩子主动询问长辈饥寒,这些小动作慢慢就会感染孩子,让他随时随地想到关心别人。
平时要经常示范给孩子如何表达感谢。在接受家人的帮助时要及时说声谢谢,有陌生人对自己伸出援手时要充分表达感激。让孩子在家长的行为中感知到无论是亲人还是外人,帮助自己都不是义务,自己应当表示出尊重和感谢。
2、 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不尊重他人,不但缺乏教养礼貌,也是没有共情能力的体现。家长应当让孩子学会感受他人的情绪,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从而更加尊重他人。
家长可以和孩子多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与孩子互换位置,复盘孩子平时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让孩子从中感受到不被尊重的沮丧和痛苦,让孩子明白尊重是相互的,不尊重他人的人,自己也无法获得别人的尊重。
3、 让孩子拥有责任感
想让孩子学会感恩,家长切忌“大包大揽”,不给孩子分担责任的机会。应当让孩子懂得,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义务,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逐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当孩子能够主动完成自己的工作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能够帮助到他人,从中体会到承担责任的成就感。
“感恩是精神上的宝藏”,英国哲学家洛克这样说。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是父母提供给社会的最大财富。
举报/反馈

甘道家庭教育

1.5万获赞 3948粉丝
本人是90后育儿教育老师,欢迎关注青青~
哈尔滨北飞商贸有限公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