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军变”震惊朝野
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的农历八月,正处抗金前线的合肥(时称庐州)爆发了震惊南宋朝野的“淮西军变”:绍兴七年三月,淮西宣抚使刘光世因骄惰怯敌被罢军职,宋高宗赵构答应将刘光世所部划归岳飞,后遭到右相、都督诸路军马张浚和枢密使秦桧的反对,张浚将刘光世所部左护军收归都督府,任命刘光世部将王德为左护军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率兵驻守庐州。王德与郦琼素来不和,此时郦琼更是不服王德领导,两人相互告状到都督府及御史台。为解决矛盾,六月十五,朝廷命王德率所部到建康府,又派兵部尚书、都督府参谋军事吕祉前往庐州安抚并节制左护军的其他各部将士。吕祉一面安抚郦琼等“保无他虑”,将事态暂时稳定,另一面向上密奏罢免郦琼及统制官靳赛的兵权。由于事情泄密,密奏被郦琼部下所获。八月初五,朝廷任命张浚为淮西宣抚使、置司盱眙,杨沂中和刘锜为正副淮西制置使、置司庐州,同时命令郦琼率所部赴朝廷所在地临安集结。郦琼等人惧怕,决定反叛,终于在八月初八这天,郦琼等裹胁全军4万人、劫持一批官员北渡淮河投向伪齐,在淮河边杀掉吕祉等人。
结合南宋初年宋金对峙状况,可知军变的后果十分严重。南宋军队的布防,在坚定的主战派首领张浚部署下,吴玠防御长江上游,岳飞防御长江中游,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共同防御长江下游。可见,淮西军变造成南宋防御重点区域长江下游减少了近1/4的精锐部队,使南宋对峙金人和伪齐的军事前沿即江淮重地,突然处于防卫空虚的状态,足以震动南宋朝野。这次军变的影响深远,促使高宗完全倒向主和派,并成为后来南宋对金战略变化的一个转折点,致使南宋方面失去了一次极为难得和极有可能收复故土的历史契机。
史书中的“淮西军变”
关于淮西军变,成书于元初的《宋史》在“高宗本纪”和张浚、岳飞、吕祉、王德等人的列传中都有记载,宋代诗人张祁的《庐州诗》对淮西军变中被劫持官员的宁死不屈也大加赞赏。对军变过程叙述比较详细也更为生动的,还是周密(长于南宋死于元初)的《齐东野语》。
张浚向岳飞征询淮西军人事安排的对话被广泛引用,颇有戏剧性。张浚问:“王德,是淮西军中能服众的将领,我准备让他担任都统制,另外派吕祉以都督府参谋名义节制淮西军,这样安排怎么样?”岳飞答:“王德和郦琼长时间任同级军官且互不隶属,一旦让王德位居其上并直接领导郦琼,势必造成两人相争。吕尚书虽然是通才,毕竟书生不熟悉军事,恐怕不足以在军中服众。”张浚又问:“张俊张宣抚怎么样?”岳飞又答:“脾气粗暴且缺少谋略,况且郦琼等人向来不服他。”张浚再问:“那么杨沂中呢?”岳飞再答:“沂中与王德相比差不离,岂能驾驭淮西军?”张浚很不高兴地说:“我理应知道非岳太尉领兵不可。”岳飞也不高兴:“都督询问我重要的事情,我不敢不竭尽愚钝作答,怎么会念念不忘得到淮西军的统辖权呢!”
郦琼等人军变伊始,前去抓捕吕祉的场面,更具戏剧性:赶上金字牌(朝廷的紧急文书)飞报,吕祉刚在办公室坐下,伴随金字牌急递到来,从内垣正门传来很大的声音,犹如箭的霹雳声。吕祉打开紧急文书,原来是关于张俊等三人拜官授职的文书。吕祉拍案叹息:“庞涓死于树下!”果不其然,郦琼等人已闯入,当时就乱作一团,于是吕祉被绑。
《齐东野语》附录了高宗的两段话,点明了淮西军变导致高宗完全倒向主和派和南宋对金战略的转变:张浚再次上疏谈论抗金之事,高宗对人说:“张浚用兵,不光我知道,天下都知道,像富平之战、淮西军变,其效果完全见到了。现在又谈用兵之事,简直就是生事。”给事中(权力很大的长官)冯楫上奏,提出再次起用张浚主管军事,高宗很严肃地说:“我宁可覆国,也不用此人。”
“淮西军变”对合肥的影响
周密的《齐东野语》把“淮西军变”,写得像一出宋杂剧,对话精彩,人物鲜活,性格特点突出。经《齐东野语》演绎的历史大剧,发生在合肥,震惊了朝野,出场和牵涉的人物也多为南宋当朝高层,既有皇帝、丞相,又有军队高官。数数算算,牵扯的这些人就没有说合肥话的,两位有名有姓的地方官员(前知庐州赵康直、摄知庐州赵不群),出现时已在被叛军劫持的队伍中,就是能说合肥话也不知道对谁说。从高层决策到军变发生,就没有传递过合肥的话音。很难想象,一支四万人的队伍实施军变,事先没有预谋而且没有露出半点迹象,合肥人麻木到看不出一点蛛丝马迹。的确如此的话,吕尚书不仅有才而且实在可爱,凭借自己的睿智猛然醒悟,情急之下还能联想到历史的重演,甚至呼出“庞涓死于树下”的历史论断。好在吕尚书自比庞涓,若是自比诸葛亮,真要把合肥人气死。
军变之后,不知是皇帝主动眷顾,还是终于听到了合肥话音,朝廷免了合肥百姓一年租税。一出历史大剧,终于在合肥百姓无法喜庆的气氛中闭上大幕,始终未留下一句合肥话音。
□徐易 筱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