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力凝 北京报道
作为2020年的首家上市券商,中银证券(601696.SH)上市后收获了13个涨停,创下国内上市券商的最长连板纪录。
2月25日晚间,中银证券发布上市后的首份年报,营业收入、净利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等指标继续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
上市后的中银证券动作频繁。《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接近中银证券相关人士获悉,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前司长管涛即将加入中银证券,担任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此前的3月10日,中银证券聘任百度大数据部原负责人葛浩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专职负责金融科技创新。这是券商行业内首次增设首席科学家岗位。
中银证券人士告诉记者,中银证券已经确定“科技赋能”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开始全面发力。
在竞争激烈的证券行业,意气风发的中银证券,在下一步怎样的棋?
ROE连续6年跑赢行业
根据中银证券公布的年报数据,2019年,中银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9.08亿元,同比增长5.54%;净利润7.98亿元,同比增长13.23%;每股收益0.32元,同比增长14.2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6.44%,同比上升0.47%。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证券行业平均ROE 为6.29%,非上市券商的平均ROE为5.09%。中银证券2019年ROE跑赢行业0.15个百分点,跑赢非上市券商1.35个百分点。此外,这已经是中银证券ROE连续6年跑赢行业平均水平。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的未经审计的 2019 年证券公司经营数据,中银证券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排名均位于行业前1/3。
从中银证券的各个业务条线来看,在投行业务方面,2019年中银证券投行股权融资业务主承销规模为986.71亿元,位居行业第6名;债券融资业务主承销规模为2366.74亿元,位居行业第10名。中银证券的投行业务在交通基建、金融、文化传媒等行业表现突出。
资管业务方面, 2019年,客户资产管理规模6052.88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规模2,029.54亿元,占比33.5%;公募基金管理规模997亿元,同比增长76.5%;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7.2亿元。中银证券的客户资产管理规模行业排名从2016年的第9名,跃升至2019年的第5名。
同时,中银证券还积极推动财富管理转型和分支机构转型。2019年经纪业务新增客户数同比增长了15.3%,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29名,手机APP月活行业排名也得以提升。
“双首席经济学家”,中银证券急扩投研实力
本报记者亦从接近中银证券人士获悉,管涛即将加入中银证券,担任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2019年5月,原光大证券资管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赴中银证券任总助、首席经济学家。而此次管涛加盟中银证券,并不涉及到徐高的职位变动,二人将在研究岗位分别侧重于国内和国际。
现在设置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职位的证券公司并不多。据了解,管涛的任职正在中银证券公司内走程序,也将在随后正式公布。
资料显示,管涛出生于1970年11月,经济学博士。1992年,管涛从武汉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毕业后,加入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在政策研究和统计部门工作,历任综合司副司长,国际收支司副司长、司长。管涛长期从事货币可兑换、国际收支、汇率政策、国际资本流动等问题的研究,还参与了1994年以来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重大方案设计。
早在2007年,管涛已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发起人之一,持续担任该论坛的学术委员、监事,参与论坛各类研讨与研究活动。
2015年4月,管涛正式辞去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一职,加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任高级研究员。2018年7月,管涛担任中银证券独董,并在2020年3月初辞去该独董职位。
现在,管涛还是武汉大学经济学董辅礽讲座教授。记者检索后发现,管涛的经济研究十分活跃。仅在2020年3月,管涛就对美国无限量化宽松和货币互换协议政策、美国股市熔断、疫情全球扩散、中国央行政策、中国供应链变化、人民币汇率以及中国股市等问题发表了多篇研究文章。
毋庸置疑,管涛此前的工作背景和研究能力,也是中银证券力邀其加盟的主要原因。研究业务是券商各项业务的“桂冠上的明珠”,中银证券在已经有首席经济学家的基础上,增设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也表明中银证券希望扩充其投研实力。
设立首席科学家专责技术创新
其实早在葛浩之前,西藏东方财富证券原首席信息官许峥就加盟了中银证券,出任中银证券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主席。
据了解,中银证券的首席信息官职责由许峥履行,而葛浩则是专职负责技术创新,运用大数据分析、跨界思维等进行前瞻性的技术创造,并以此开创新的业务发展机会。
另外,中银证券还成立了数字金融委员会,通过架构的调整来大力推进智慧化的财富管理转型和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券商领先的“O2O +专业投顾”经营体系。这也意味着中银证券已经找准科技赋能的方向和着力点,开始全面发力。
据中银证券人士介绍,推进财富管理转型,是中银证券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利用金融科技为平台赋能,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是重要的转型路径。
按照这一思路,中银证券正在加快科技赋能项目落地。一方面是加强信息系统规划统筹,构建协同互通的信息系统。同时加快推进智慧运营系统、业务集中审核、智能柜台建设等项目,推动建立公司大集中的运营体系,提高运营效率。
在中银证券看来,作为唯一一家商业银行参股的上市券商,中银证券推进“科技赋能”战略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依托强大的股东背景、渠道资源、客户资源,中银证券业务模式和银行模式深度互补,其最重要的突破点就在于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资源整合和配置能力,在协同服务客户、产品设计及推广、系统升级与革新方面深化改革,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与股东协同联动的共赢格局。
据了解,中银证券已通过推进科技赋能风险合规管理,将风险管理嵌入、固化在业务板块日常工作流程方面,进行了尝试。推进公司级风险数据集市,实时跟踪计量加总各业务条线的风险数据,并实时化解。同时完善公司数据治理的体系和工作机制,定位、挖掘、清洗关键数据资产,为数字化转型决策提供支持。
现在,中银证券已经将“科技赋能”确定为战略举措,并将其作为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年报显示,2019年中银证券信息技术投入1.8亿元,超过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的6%。
(编辑:夏欣 校对:彭玉凤)
举报/反馈

中国经营报

283万获赞 85.2万粉丝
与中国企业同步成长,服务商业人群!
中国经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