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法兰克福3月21日电(记者 沈忠浩)一家中央银行对于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通常人们并不在意,因为常坐落于一国首都的央行往往淹没于纷繁的政治、经济、文化元素之中,再加上央行与城市民众的心理距离比较遥远。即使人们每天怀揣央行发行的货币奔忙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却很少想起它的存在。
图为欧洲央行一楼大厅展示的欧元纸币,新华社记者沈忠浩摄。
然而,对德国法兰克福而言,欧洲中央银行却是当代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要素。具象地看,无论欧洲央行的旧址还是新址,均已成为法兰克福的地标和名片;而抽象上,欧洲央行是法兰克福保持欧洲金融中心地位最重要的砝码。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比法兰克福更在意央行的存在。
法兰克福市中心的维利·勃兰特广场矗立着欧洲最大的欧元标志,蓝色的欧元符号主体周围缀以12颗黄色五角星,代表2002年以前决定使用欧元的12个国家。欧元标志身后是1977年建成的“欧元塔”,即欧洲央行旧址。这座40层的摩天大楼见证了1998年欧洲央行的诞生以及此后16年的发展历程。
图为2011年7月19日拍摄的法兰克福“欧元塔”和“欧元标”,新华社发。
严格来说,从其前身欧洲货币管理局开始,欧洲央行始终只是“欧元塔”的租客之一。但时至今日,人们仍常将“欧元塔”与“欧元标”的组合视作欧洲央行的象征,维利·勃兰特广场依旧是法兰克福最火的“打卡地”之一,每天都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留影。
事实上,早在1998年成立之初,感受到“欧元塔”办公面积紧张的欧洲央行就把筹建独立新址提上议事日程。在考察了当地35个潜在地点后,欧洲央行终将新址选在了法兰克福东港附近的佐恩曼大街20号,那里坐落着建于1928年、面积1.3万平方米的法兰克福果蔬批发市场。2002年初,欧洲央行与法兰克福市政府签订地皮购买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长220米、宽50米、高17至23米的果蔬批发市场从一开始就被考虑进欧洲央行新址的整体建筑方案中。2004年6月4日,批发市场关闭,改造工作随后展开。直到10年后,欧洲央行新址的两座双子楼竣工,原来的批发市场已与其融为一体。
图为欧洲央行新址俯瞰,欧洲央行官方发布。
如今,美因河畔高耸的双子楼已成为法兰克福东港地区最高的建筑。现代化的玻璃幕墙与铁轨、吊车等港口工业遗迹交相呼应,十足德国风。
2014年11月,欧洲央行正式迁入新址,但同时保留了“欧元塔”的部分办公区域。与此同时,随着欧洲央行全面承担欧元区银行业单一监管职能,其负责银行监管的独立部门在法兰克福市内又新租了办公地点。
法兰克福市长费尔德曼曾说,“欧洲央行让法兰克福成为了欧洲第三大首都,并巩固了法兰克福作为德国最国际化城市的传统地位。”
图为2015年3月18日,法兰克福市长费尔德曼出席欧洲央行新址落成仪式,欧洲央行官方发布。
更实际来看,欧洲央行新址的建设成为了法兰克福东港地区城市发展的关键,让一片死气沉沉的港口工业区重拾勃勃生机,聚拢了不少人气。
目前,欧洲央行在法兰克福的职员总数超过3500人。有数据显示,法兰克福东港地区曾因欧洲央行的迁入而掀起投资热潮。现如今,东港地区新建住宅价格均价已达每平米8000-10000欧元,为法兰克福房价最贵的地区之一,但因看好其地段,投资者依然趋之若鹜。
20多年来,欧洲央行无疑带动了法兰克福的城市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承载着欧洲一体化梦想的欧洲央行也走向成熟。从完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到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再到强化沟通策略……作为一家年轻的央行,欧洲央行自我改革的方向基本趋同于全球主要央行的做法,无论制定货币政策还是实施银行监管。
不同的是,欧洲央行恐怕比全世界任何一家央行都更需要“吆喝”,不仅为了与市场沟通货币政策,更为了强化欧洲人共同的身份意识、推进欧洲经济一体化而呼。
无论线上线下,欧洲央行不遗余力地向民众介绍欧元、欧元体系和欧洲央行职能,并通过每年举办“欧洲文化日”系列活动,拉近与民众的直接距离。或许,人们很难相信一家中央银行会在每年夏天举办音乐会、博物馆沙龙等文化活动,欧洲央行恰恰这么做了。
图为2019年8月22日,欧洲央行主办的2019年“欧洲文化日”系列活动开幕音乐会在法兰克福美因河畔举行,欧洲央行官方发布。
在今年2月欧洲议会例行听证会上,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说,央行不应过于狭隘地专注于和市场沟通,欧洲央行将加强与民众的沟通。
她指出,欧洲央行希望通过政策和沟通来影响民众和企业的日常经济决策。同时,民众只有更好地理解欧洲央行的决策,包括决策的原因、重要性以及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才会更加信任央行。
图为2019年12月12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右)和欧洲央行副行长德金多斯(左)在法兰克福欧洲央行总部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沈忠浩摄。
对新闻记者而言,参加每6周一次的新闻发布会是零距离接触欧洲央行的最好机会。例行由欧洲央行正副行长出席的新闻发布会高度“标准化”,行长宣读货币政策声明加记者提问环节总共1个小时,通常当地时间周四下午两点半开始由央行官网和社交媒体进行现场直播。
然而,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的程序却异常严格。信息备案、提前报名、接受严如机场的安检和层层证件查验是通向新闻发布厅的必经之路。即便顺利进入欧洲央行的“双子楼”,记者的活动范围也基本被限制在一楼接待大厅、四楼发布厅和五楼记者工作间。
图为欧洲央行一楼大厅的展览区,新华社记者沈忠浩摄。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楼接待大厅辟有数百平米的主题展览区,以英语、德语、法语介绍欧盟、欧元、欧洲央行和欧洲一体化。参观展览的访客可以在互动问答中留下自己的意见。
图为欧洲央行一楼大厅的展览互动题目,新华社记者沈忠浩摄。
例如,“你认为欧盟迄今取得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欧洲央行给出了五个候选答案:和平、单一市场、自由移动、人权、环保。人们选择最多的是自由移动,其次是和平。
或许,这样的互动问答说服力不足,但至少可以引发人们思考欧洲一体化为了什么?欧盟从哪来,到哪去?无论如何,欧洲央行都在中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欧洲成为疫情的“震中”。随着工业链破坏、民众恐慌情绪加重、各国防控措施加码,欧元区不少企业停产,零售消费受到遏制,交通、旅游等服务业遭到严重冲击。
正如2012年7月,时任欧洲央行行长的德拉吉一句“不惜一切代价救欧元”曾于崩溃边缘拯救欧元区,欧洲央行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再次挺身而出,3月18日宣布7500亿欧元紧急资产购买计划,同时向市场强势喊话,稳定信心。
曾在欧债危机期间任西班牙财政大臣的欧洲央行副行长德金多斯指出,单一财政工具对欧盟很重要,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建立。
就当前危机而言,欧洲央行已几乎倾其所有。然而,欧盟其他机构及各成员国能否“不惜一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