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远读重洋
在这个黑天鹅乱飞的漫长假期里,很多人都感到了焦虑的情绪。
有的人,自己捱过了疫情,公司却没能捱过,一时间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人迟迟不能复工,房贷却步步紧逼;有的人,自己已经开始工作了,孩子却不能开学,工作孩子难以兼顾……
总之,各有各的忧心、各有各的焦虑……
但是,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明白,不能让焦虑的情绪掏空了自己。关键时刻,情绪更得稳住。
那怎么才能摆脱焦虑情绪的控制呢?
今天,我给你讲一个焦虑症患者如何自救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卡尔·弗农(Carl Vernon),曾经是一个焦虑症患者,被焦虑症折磨了他整整15年。
△ 卡尔·弗农
他经历过绝望,也尝试过各种方法,比如转移注意力法、催眠法、药物疗法、心理咨询等等,但都无济于事。
最后,他靠着一套自己摸索的方法,成功地治好了自己的焦虑症,并且把这种方法,推广到了世界上的50多个国家,治好了很多焦虑症患者。
如果你也饱受焦虑困扰,或许能从他的故事里汲取一点能量,学习到一些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的故事。
· 01 ·
从小,我就学会了压抑和忍耐
卡尔·弗农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太幸福的英国家庭,爸爸是个酒鬼,经常喝得醉醺醺的,而且喝醉之后还会家暴妈妈。
他的妈妈因为常年遭受暴力折磨,也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任何小事都可能让她情绪失控。
比如有一次,家里买了一台新的电视机,需要装上底座。就因为电视机底座的螺丝钉没拧好,妈妈就直接就情绪崩溃了。
卡尔·弗农永远都记得,妈妈捂着脸哭得声嘶力竭的样子,这是他记忆深处最清晰的童年记忆。
后来,为了摆脱酒鬼爸爸,忍无可忍的妈妈带着他们几个孩子,来到了一个叫莱斯特的城市重新生活。
因为妈妈的大部分亲戚朋友都生活在这里,所以他们才选择来到这儿,寻求亲戚的帮助。
但是,等到他们来到莱斯特的时候,却几乎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们。最后,他们只好住进一个叫“边境之家”的小旅馆。
旅馆的卫生条件非常差,窗外非常吵闹,但是没有办法,他们已经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
在这种糟糕的环境下,刚刚5岁的卡尔·弗农,早早就在心里种下了焦虑不安的种子。
后来,因为母亲的精神彻底崩溃,一度无法照顾孩子,卡尔·弗农还被短暂地送到了一个收养家庭。
这几个月的收养时光,再次成为了卡尔·弗农的噩梦。在新的家庭,他依然没有感受到任何温暖,总是受到排挤。
他的养父只要一皱眉头,他就感到特别害怕。
但是卡尔·弗农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些情绪,跟母亲一样,他已经学会了压抑和忍耐,这两种态度也已经成为了他生存的本能。
不过,尽管卡尔·弗农选择对焦虑的情绪视而不见,但是焦虑却一直都在他的心里,并且贯穿了他的整个学生时期。
他跟母亲一起为明天的生活焦虑,为自己糟糕的家庭关系焦虑,也为自己的前途焦虑。
一直到他成年之后,依然是这种状态。一开始工作的时候,因为工作的难度很高,压力很大,焦虑和恐慌常常伴随着他。
· 02 ·
焦虑,差点害死了我
为了压制自己的焦虑情绪,他开始拼命地工作。
还好这时候,他的商业天赋开始渐渐显露了出来,他的业务能力很快超过了那些资历更老的同事,这也让他很快成为了团队的销售冠军。
22岁时,他还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公司的营业额在前三年里逐年翻番。
如果按照这样的节奏下去,他迟早会在事业上闯出一番天地。但是就在这时候,他的焦虑症彻底爆发了。
有一天,他突然感觉到头晕恶心、全身发抖、喘不过气来,整个人就好像快要死去一样。
他吓得赶紧打电话叫救护车,但是等救护车到的时候,医护人员却发现他的身体完全是正常的。
后来他才知道,自己这是得了急性焦虑发作,这种现象也叫“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还只是前奏,接着卡尔·弗农还出现了“人格解体”的症状。
也就是说,他感觉自己好像脱离了身体一样,周围的一切看上去都特别不真实,那种感觉就像是在“灵魂出窍”。
因为他的焦虑症随时都可能发作,有时候还会突然晕倒,所以那段时间他很害怕出现在人多的地方,也开始得上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这时候的他,已经完全没办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了,最后不得不关掉了自己的公司。
关掉公司的卡尔·弗农,并没有选择去看医生。相反,他在想尽一切办法逃避这件事,他对外假装一切都很好,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不知道他得了焦虑症。
他本以为自己只要挺过一段时间,身体就会自己好起来。但是这一次,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卡尔·弗农不仅没有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他的岳母还在这时候得了癌症,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他不得不再次想办法谋生,在一家广告公司找了一个销售岗位。
进入新公司之前,他还要先去一家酒店培训。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过门的他,自己也不确定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虽然他在心里给自己默默打气,反复对自己说:“没事的,你可以的”。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他还是不幸地出现了“人格解体”,并且晕倒在了厕所。
倒在厕所的一瞬间,他感觉到了巨大的恐慌,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疯狂的念头:“我不要死在这里!”。
· 03 ·
终于敢告诉别人:我很焦虑
他抓起手机,打电话给妻子,想要寻求帮助。
但就在电话接通的那一刹那,所有的话又都回到了肚子里,他隐藏得太久太久了,把所有的坏情绪都埋在了心里,一时间没办法暴露真实的自己,哪怕是在自己最亲的人面前。
他跟妻子简单聊了两句后,便挂断了电话。再次回到一个人的状态后,卡尔·弗农忍不住地大哭起来,哭到自己完全失控。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一个从不哭泣的硬汉,在这时变成了一个红着眼睛、情绪化的废物。”
卡尔·弗农彻底崩溃了,再也忍不住了。
他打了一个电话给妈妈,在电话里,他像一个5岁的小孩一样,抽泣着告诉妈妈:“妈妈,我困在一家酒店里了,我不知道要怎么办……”
出于担心,妈妈赶紧把酒店的名字告诉了卡尔·弗农的妻子。
在妻子接他回家的路上,卡尔·弗农终于鼓起了勇气,告诉了妻子这一切,坦白了自己患有严重的焦虑症。
说出这一切后,卡尔·弗农的心里充满了羞愧感,但同时也感到了解脱。坦白这件事让他感到脆弱,同时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得接受帮助了。
后来,卡尔·弗农回忆说,这是他近十年来做得最好的一个决定:不再独自压抑焦虑的情绪,而是选择了寻求帮助。
· 04 ·
疯狂就是:重复做着同样
的事情,却期待不同结果
卡尔·弗农寻求帮助的道路并没有那么顺利,他几乎尝试了所有的治疗方法。但焦虑症却总是会再犯。
这些方法,从长期来看,对他的并没有帮助。
分散注意力
当卡尔·弗农感觉到焦虑的时候,就会去听听音乐,或者干点别的比较放松的事,让自己的脑子暂时忘记焦虑。
卡尔·弗农发现房他在做事情分散注意力的时候,焦虑感确实减轻了。但是一旦停止不做,焦虑感就会马上回来,有时候甚至还会会更严重。
因为焦虑的情绪其实一直都在他心里,分散注意力只是在掩盖它,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
卡尔·弗农曾经多次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也认为,心理咨询对引导焦虑症患者走出焦虑情绪的帮助。
不过,他在寻找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好的心理咨询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卡尔·弗农发现,因为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师自己本身没有经历过焦虑症,所以他们很难有同理心,这导致他们提出的很多治疗方案,事实上焦虑症患者根本就做不到。
催眠法
这个方法跟分散注意力差不多,当卡尔·弗农被催眠时,他确实感受不到焦虑。但一旦醒来,焦虑的情绪总是会卷土重来。
药物治疗
很多人身体出问题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吃药。
卡尔·弗农在吃药的过程中,有几次,已经自己已经被“治愈”了。但最后却依然遭到了一次次无情的打击。
他发现,焦虑症的类型和程度变化非常多,那些固定的药物是很难对症的,而且这些药物大多还有副作用,比如说会让人上瘾等等。
所以他很难借助药物摆脱。
除了这四种方法,卡尔·弗农还读过几百本治疗焦虑症的书籍,观看过无数的视频,但是他发现这些通通都没用。
他每次都感觉自己好像要走出焦虑症的深渊了,但是马上就会又掉进另一个深渊。
他几乎都已经放弃了,因为市面上能找到的办法,他每尝试一次,就会多一次绝望,一切都好像是徒劳的。
后来,他突然意识到,尽管他尝试了不同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在想方设法地压制焦虑,或者让焦虑消失。
所谓疯狂,就是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却期待不同结果。
卡尔·弗农不能再这样疯狂下去了,他必须要做点不同的事情,才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治好自己的焦虑症。
· 05 ·
焦虑再平衡
经过多年的经验,卡尔·弗农找到了一个新的答案:焦虑再平衡。
所谓焦虑再平衡,就是不再试图压制和消除焦虑情绪,而是适度地面对和释放焦虑情绪,并且通过各种方法,把焦虑的情绪控制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上。
他用一张“再平衡刻度表”表述了焦虑、平衡和抑郁的关系。
刻度7:恐慌
刻度6:高度焦虑
刻度5:高于正常水平的焦虑
刻度4:平衡
刻度3:低于正常水平的活力
刻度2:低活力
刻度1:嗜睡
中间的刻度4代表的是情绪能量正常的状态,也就是情绪既不会太亢奋,也不会太低迷;
从5往上就是情绪能量过高的状态,也就是焦虑程度越来越严重的刻度;
从3往下,就是情绪能量越来越低的状态,也是一个人的抑郁程度越来越严重的刻度。
卡尔·弗农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情绪再平衡刻度表,时刻监控自己的情绪状态。
这样就可以把情绪控制在3、4、5这三个刻度上,这样不管是焦虑,还是抑郁,就都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了。
当然,如果你能一直把情绪控制在4这个刻度,那就再好不过了。但如果你的情绪出现了偏差,你就需要进行“焦虑再平衡”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 06 ·
四步做到焦虑再平衡
卡尔·弗农在书里面,一共把“焦虑再平衡”这个方法分成了四步,依次是:暴露焦虑、提升活力、重新排列关注点和获得再平衡。
这四步需要按顺序一步一步执行,一定要在确保你已经完全掌握上一步的情况下,再去进行下一步。
第一步:暴露焦虑
卡尔·弗农认为,想要摆脱焦虑症,首先做的就是要直面焦虑症,而不是逃避焦虑。
你越是逃避、越是压制自己的焦虑情绪,那焦虑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只有让你的焦虑暴露出来,你才能夺回对情绪的控制权。
那怎么让焦虑的问题更好地暴露出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弄清楚焦虑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
有一个心理学理论,叫“恐惧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所有的焦虑情绪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恐惧。
比如,你准备去参加面试,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了,但你还是会担心明天会不会堵车,参加面试的人是不是都很厉害,面试官的问题会不会很难?这些让你焦虑的想法,其实都来自于潜意识里面,你害怕面试失败的恐惧。
卡尔·弗农也非常认可这个理论,所以在这本书里,他也表示,只要你找到了恐惧的根源,那一切的焦虑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那要怎么做,才能找到恐惧的根源呢?这就需要你不断地追问自己,并且通过不断追问进行自我审视了。
举个例子,卡尔·弗农在焦虑症一开始发作的时候,就特别恐惧“离开家”,也因此得上了社交恐惧症。
那以这个案例来说,我们就可以围绕“怕离开家”这个恐惧,来追问自己了。
比如说,你可以采用下面的追问方式:你为什么害怕离开家呢?因为我不能面对外面的世界;
为什么不能面对外面的世界呢?因为它让我害怕;
你在害怕什么?我害怕被困住;
为什么害怕被困住?因为被困住会让我惊恐发作;
为什么害怕惊恐发作?因为惊恐发作会让我觉得自己会死,而且会很失态,被别人看见了会很尴尬……
通过这一系列追问,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真正恐惧的并不是离开家,而是死亡和别人的负面评价。
事实上,卡尔·弗农在找各种恐惧问题的根源时发现,人们真正恐惧的根源,其实都是这两个:一个是死亡,另一个是他人。
所以,只要你从心理上不再害怕这两件事,那焦虑的情绪就会缓解很多。
其实,死亡和他人的评价,都是你没办法完全控制的,与其花时间担心这两件事,还不如把时间花在对当下的你更重要的一些事情上。
第二步:提升活力
提升活力,指的是你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提升积极情绪的事情。
比如说,作者不是发现自己害怕出门,就是因为害怕死亡和他人评价这两个原因吗?
那他就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多想一想自己在外面遇到的好事,而不是在外面可能会“惊恐发作”这种事,这就是一种让自己积极起来的心理暗示。
卡尔·弗农还给我们推荐了一种方法,叫“装着装着就成真”。就是说你可以假装自己很高兴,这样时间长了,大脑还就真的相信你很高兴了。
这是因为,人的表情其实也是会影响情绪的。所以,如果你经常保持微笑的话,那你的大脑也会认为你是快乐的。
同样的道理,你也可以假装自己很满足、很悠闲等等,这种假装的想法也会让你得到很大的放松。
除了这种方法,冥想、体育锻炼、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也都能提升一个人的积极情绪,所以在找到焦虑的问题根源之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些方法去对冲焦虑背后的恐惧,让自己先放松下来。
第三步:重新排列关注点
卡尔·弗农发现,自己很多时候之所以摆脱不了焦虑,其实就是因为自己的内心始终在关注着能让自己焦虑的负面情绪。
比如说,他在焦虑症发作的时候,只要一想到自己今天喝了咖啡,就会想起这东西会让自己晚上睡不着觉。
而越想这个问题,就会越关注喝咖啡这件事,他就会越觉得自己晚上肯定睡不着觉了,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关注越焦虑、越焦虑越关注。
想要摆脱这个循环,我们就得重新调整关注点。
怎么调整关注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具体的目标,这样你就会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完成目标上,没时间关注那些可能让你焦虑的事情了。
不过在找目标的时候,有两个注意事项:
一是只要一个目标就够了,而且目标的难度不能太大,因为目标太多太难,反而可能因为担心完不成目标,再次引发焦虑的情绪。
第二个注意事项是,找的目标一定要具体,比如说你光给自己找个锻炼身体的目标是不行的,这个太泛了,你得把它具体到跑1公里这样的具体目标才行。
第四步:获得再平衡
这一步其实是前面三步的综合运用,也就是说,你要利用好前面三步的行动,让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卡尔·弗农认为,要想摆脱焦虑症,需要在心理和生活方式两方面同时调整才行。其实,这两方面也是平衡焦虑情绪的两种方式。
从心理层面上来说,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三步,你需要直面焦虑的情绪,而不是压抑它、逃避它,同时还要引导自己提升积极的情绪,以及不要陷入关注焦虑的恶性循环。
而在生活方式上,卡尔·弗农认为,一定要养成饮食健康、多运动、生活规律这三个习惯。
饮食健康和多运动,可以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这会大大缓解一个人的焦虑情绪;
相反,如果一个焦虑症患者,还经常生病的话,那即便是很轻微的疾病,也会成为病人的关注点,然后引发非常严重的焦虑情绪。
而生活规律,可以给我们的大脑极大的安全感,也会减少焦虑情绪的发生。
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本来就喜欢比较固定的模式,没有规律就意味着未知和不明确,这些都会滋生焦虑。
比如,如你果每天早上都是6点起床,7点锻炼,8点吃早餐的话,那你的大脑就一点也不担心你明天早上的生活;
但如果没有这种规律,那大脑可能就会一直想,明天我几点起床好呢?起床了干什么呢?要不要吃早餐呢?这些问题也会激发一个人的焦虑情绪。
上面的内容,都出自卡尔·弗农的一本书:Anxiety Rebalance (中文译名《我是如何摆平焦虑的》)
在这本书里面,卡尔·弗农还提到了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黑客帝国》。
他觉得,每一个焦虑症患者在面对焦虑的时候,就像《黑客帝国》的主人公尼奥一样,都有两个选择:一颗红药丸和一颗蓝药丸。
如果你选择逃避焦虑,那就像是吃下了蓝药丸,虽然表面上一切都好,但事实上一切都是假的,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事实的真相;
但如果你选择直面焦虑,那就等于吃下了红药丸,发现了事实的真相。虽然真相有时候很难承受,但你至少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其他东西所操控。
卡尔·弗农和尼奥一样,选择了红药丸,直面真相,承认自己的脆弱、恐惧和焦虑。当然,这需要勇气,这个过程也很痛苦。
但是痛苦过后,一切都是真实的,生活是真实的,情感是真实的,情绪也是真实的。最终这种真实,也让卡尔·弗农摆脱了焦虑的困扰。
所以,焦虑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触碰焦虑背后的真相。
事实上,想要不被焦虑困扰,我们需要做的,可能仅仅就是罗曼·罗兰说的:“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