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街道,每天中午12点,密切接触人数、居家隔离人数、接诉即办数据、社区志愿者上岗人数、企业复工数量、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及物业管理情况等9大类37个小类的社(小)区级防疫数据会准时在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社区疫情防控等级管理地图”后台数据库准时更新。
这一社区(小区)级“社区疫情防控等级管理地图”是由北京邮电大学张兴教授、刘丹副教授、张佳鑫老师带领的跨学科跨领域实验室专家团队共同开发,联合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数据收集处理、指标模型设计、优化、提供决策建议等工作。
张兴教授介绍说,这系统是依托时空大数据、城市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基于街道社区统一GIS平台建设的,在控制页面的显示状态、样式和动态数据联动,以多元化图标的形式呈现精准数据,通过科技助力防疫工作智慧化、数据化、精准化。
为了做到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攻关团队依照街道实际情况,通过数据模型处理,街道全部29个社区85个小区的防疫综合指数排名实时显示在街道防疫指挥办公室的大屏上,并根据高风险、较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一般地区5个等级着色,“五色图”动态呈现出各社区、小区疫情防控综合态势情况。
据研发团队张佳鑫老师介绍,指标评价体系的核心思路是通过基础数据库(社区人口密度、卡口、物业、楼门、地理位置等)结合实时事件数据(疫情数、居家隔离情况、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建立城市计算数据模型,通过科学计算得出每个社区的疫情指数、防疫压力指数、防疫承受力指数,并结合社区情况相应的制定解决方案。
从防疫压力指数上看,地图展示出大多数社区的防疫压力指数又高至低逐渐回落的全过程,并重点突出了需加强防控的社区、小区;从防疫承受力指数上看,地图展现出每日社区物业管理、便民服务、出行情况等基础情况,及志愿者和楼门长等社会动员水平的差异。
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志明表示:“通过客观的指标反映,可充分落实‘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工作要求,切实为人民群众生活安定、企业有序复产复工提供科学保障,是基层街道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深入推进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
刘丹副教授指出,针对五级防疫级别,可有针对性地给出面向居民和政府的政策建议,不仅在本次疫情期间可有助于精准施策,更是常态化应对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利用科技手段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