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在做,一部一部地去拍我认为正确的电影,我没有办法做到力挽狂澜,也不能号召大家立刻做出改变,只是希望在一个巨大的嘈杂的环境里,发出一点不一样的声音。——王小帅
前二十年往回看,后二十年往前看
用电影捍卫电影,用影像记录时代。中国近几十年的变化和发展,可以用沧海桑田、天翻地覆来形容,以影像作为镜鉴,可以真实地感觉到时代前进的强有力脉搏。王小帅导演,作为这些执着的记录者之一,倔强地坚守着自己的风格,把平凡累积成厚重,将时光用胶片封存。
初春三月阳光和煦,在老洋房密布的上海衡山路一隅,《中国广告》记者在幽静婉然、设计精美的“隐居繁华”,独家采访了2018年中国广告影片金狮奖终审会主席、第24届亚洲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荣誉金圆奖获得者王小帅先生。简短一席交谈,王小帅导演的幽默睿智与深邃思考令人印象深刻,他始终信奉个体经验的传达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王小帅,独立电影先锋导演,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27岁时的王小帅自编自导了他的首部长片《冬春的日子》(1993年),该片成为中国独立电影开篇作之一,被英国BBC选为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并于次年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1999年执导第一部体制内电影《扁担姑娘》入选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栏目。2001年执导的影片《十七岁的单车》入选第51届柏林电影节竞赛片单元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2005年执导的影片《青红》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2008年执导的影片《左右》获得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和“特别关注”奖。2010年执导的影片《日照重庆》入围第6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王小帅也因此获得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导演奖。
王小帅凭借其强烈的个人色彩与人文关怀、坚持不懈的独立创作精神,成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中享誉国际的标签式人物。2001年,凭借《十七岁的单车》斩获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2005年,电影《青红》又令他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的获得者,该片也首次把“三线建设”带入观众视野。近年来,他相继导演了电影《左右》《日照重庆》《我11》,并于2010年获得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2014年,新作《闯入者》作为唯一一部华语影片入围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王小帅也因此成就了第六代导演中的首位“大满贯”。从第一部作品到《闯入者》,王小帅坚持不走随波逐流的创作路线,在保持一脉相承的创作风格的同时,一方面力求电影语言的创新,另一方面敏锐捕捉时代脉搏。
从1993年《冬春的日子》开始,王小帅用25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近景的中国,在大时代里主动或被动地不断变换着故乡的人,制造了一个从未停止流动却又异常稳固的世界。从其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小帅导演内心深处的回忆和思考,满怀恻隐而又理性克制。
广告与创意——注意转化,不能披着艺术的外衣为所欲为
作为2018年中国广告影片金狮奖终审会的评审总主席,王小帅表示“跨界”来评审影视广告作品,一开始略有惶恐,但是欣赏了很多优秀作品以后,发现不管是电影还是广告都是用艺术化的手段展现真实的可贵,对于优秀影像作品的发掘和嗅觉是共通的。
王小帅表示,创意在艺术创作里面是最重要的、无处不在的,无论是文学作品的构思还是电影的构思,甚至包括绘画、音乐,都需要把创意形成一种形态,创意附着在不同的媒介上,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广告创意,在短短的时间里,也是运用影像的形式,传达吸引或震撼人心的力量,但是功能性极其明确,这就需要服务于这个目标的创意灵感。
“无论是广告还是电影,要把自己的灵感和创意传达出来,让你的观众能够理解你的意思,这才是最重要的”,王小帅特别强调,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自己内心的思考转化成大家喜欢并理解的作品,不能披着艺术的外衣为所欲为。有些艺术家为了艺术而艺术,长发飘飘个性十足,但是产出的东西并不能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个性不是艺术,作品才是,各行业都是如此。
自由与独立——找准自己位置,成长就是变得越来越独立
善于将时光封存的王小帅,谈到对时间的理解,他表示时间就像空气里的尘埃,弥漫在我们周围,但是它会慢慢沉淀,然后有些东西会凸显出来,到时就会看到之前我们追寻的真谛。
时间很重要,但是时间又很不重要,它和你没有太大关系。每个人都会从出生到死亡,只是长短而已,唯一重要的就是有没有利用时间去想应该想的东西。不要和时间较劲,它总会把我们推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要健全自身的人格和智力,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将会慢慢形成。时间是掌握不了的,但是独立可以。
自由是相对于不自由而言的,每个人的自由都有边界,这个界限一定要清晰不能逾越,不然就是在破坏别人的自由,就是在损伤这个社会结构上的自由,就会受到惩罚变得不自由。王小帅表示,对于搞创作的人来说,最幸福的是思维是无限自由的,可以无限穿越时空,任意驰骋。
对自己独立人格的认定,是随着时间走出来的。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读了很多书、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电影,可能当时不消化,没有完全理解,但是它们都成为使你变得与众不同的一部分。独立人格的建立需要漫长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去所有的体验都会真正地帮到自己,很多事情都会有豁然开朗或柳暗花明的感觉。成长就是变得越来越独立。
社会上有一个现象,一种声音出来,其他的声音就会湮没,大多数人会随着主流的声音走,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愿再表达出来。其实个体独立就是要有表达的权利和能力,有可能你错了或者没有带来改变,但是你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然你的审美就可能被别人左右。
文化与空间——文化如水,做好自己,尊重别人
文化就像水一样,当鱼生活在水中的时候,它可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活着,是因为生活在水里面,水就是鱼的文化,生理意义之外的一种形态。人类文化的生态也是这个样子,我们出生在一个被文化包围的环境里面。
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它在行为上表现为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在生活上可能表现为食物不被污染、空气不被污染,在艺术上就变为艺术高度和审美水平。有文化和有知识不是一个概念,有知识的人可以坐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背书,但是一个人有知识并不代表他可以对这个世界有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
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二八定律”,可能只有20%左右的人喜欢艺术,剩下的80%的人喜欢爆米花式的快餐文化。王小帅认为,二八也好、一九也好,有这种现象存在是正常的。问题是很多人不重视这个法则,并且想独得另外的部分,比如把80%变成100%,把自己的利润最大化。真正优秀的资源掌控者,应该留下一定的空间,给有不同看法和喜好的人。
“比如我们做广告展览的时候,要展示广告的特性,在广告案例评选的时候不要老想着它是否满足了电影的某些素质”,王小帅表示,各行各业把自身做好,然后融合起来,就会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的大的环境。
王小帅特别提倡年轻人关心政治,现在很多年轻人在社会上只关心工作薪资、不开心就跳槽,只重视日常娱乐而不关心社会问题等等,实际上关心政治就是关心我们生存的生态,自己的庭院和生存的生态关系处理好了,就会为这个生态助一臂之力,反之就会把这个生态破坏。
“少年时要多聚会,多出去玩,多和社会层面接触,按你们这个年代的特质多去互动、观察和交流,一个阶段充分地去做一个阶段的事情,在里面汲取营养,培养独特的自己。”
电影与时代——敬畏历史,做一个倔强的记录者
事实上,作为“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之一”的王小帅,向来不喜欢这样的标签,他认为以代际划分导演“其实是一种偷懒的表现”,他始终信奉个体经验的传达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至于其他,都不应该是创作的限制。
王小帅的电影很知识分子化,但他并不是一个没有生活的人,更不是一个一味排斥技术和商业的人。从探讨人与空间关系的尝试,到对人与时间关系的探索。商业化浪潮里,很多导演“修正”自己的风格,走上妥协市场之路,王小帅认为这无可厚非,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和粉丝群体,我们要懂得和学会尊重每个人的空间,做好自己的同时,力所能及的扶植新人。
用影像记录了中国二十多年的变化,王小帅最深的感触就是要继续记录。他表示很幸运从一开始不自觉地做一些记录逐渐变为自觉地去做,并且会继续走下去。王小帅举例说,在一个热闹非常的聚会上,大家都在高谈阔论,在角落里有一个小伙子很落寞,自己就会想去和他说话,让他能够融入这个环境。“在多元的世界里,有你的一个声音、一个风格,这个很重要。”
商业是很重要的,人类的发展就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影视作品有商业考量无可厚非。大家都去研究各种形态的电影形式,这很正常,就怕是为了商业而商业,这样建构的东西就可能忽略了对真实历史的洞察和思考。王小帅表示,我们的历史变化太快,官方和民间甚至野史,都是十分珍贵的财富,记录历史实在太重要了。
广告领域也是,回过头看以前的广告,都是深深地烙下了时代的印记,所以这些记录特别重要。从电影的角度记录中国,这个力量现在太微弱。现在的风向是商业电影,很多人趋之若鹜,追求票房,或许很多年后回过头来看,这些电影也是一种记录,但是并不是真实的记录,娱乐的成分更多一点。“我很幸运的是没有离开真实这条线,不管商业浪潮、探索浪潮如何变化,我始终坚持记录最真实的中国。”
王小帅导演履历
王小帅的电影之旅 1993年,王小帅独立制片、编剧、导演处女作影片《冬春的日子》。
1994年,该片参加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及伦敦,希腊,南特,意大利等多个电影节,并参加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新导演展并被收藏。并获得了意大利丝米诺艺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希腊铁萨隆尼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金亚力山大大奖)。
1995年该片被英国BBC选为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并于同年岁末在BBC播出。
1995年,执导独立电影《极度寒冷》(1997年在荷兰完成),参加1997年度鹿特丹电影节获费比希国际影评人奖,并随后参加加拿大,英国,德国等数个电影节。翌年首次在美国,荷兰等地发行,该片被《纽约时报》评为最勇敢的中国独立电影。
1996年,执导第一部体制内电影《扁担姑娘》,该片历经三年的审查与修改于1999年获得通过。1999年该片官方入选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栏目(AN CETAIN REGARD CAANES)。
1999年,执导第二部体制内影片《梦幻田园》,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协会学会奖。
2000年,执导影片《十七岁的单车》,2001年该片获得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竞赛片单元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王小帅也因此提名第3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2002年,执导影片《二弟》,次年该片入围第5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同年参加印度,多伦多等电影节。
2005年,王小帅执导,高圆圆主演的影片《青红》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8年,执导的影片《左右》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同年获得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和“特别关注”奖。
2010年,执导的影片《日照重庆》入围第6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王小帅也因此获得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年度导演”奖。
2012年,执导的影片《我11》入围第36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2014年9月,王小帅执导的电影《闯入者》入围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5年10月10日,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闭幕式,王小帅,以及各展映影片的主创们集体亮相红毯。
2018年2月,担任沃苏勒亚洲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并获得终身成就奖。
商业与艺术——坚持做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大的成功
“做艺术电影,就像用鸡蛋碰石头,前面的第一个、第二个一定会碎掉,但即使千千万万个鸡蛋都碰碎了,但我也相信,只要鸡蛋多了,总有一个鸡蛋,有一天会碰撞出一个崭新的生命。”
命运的河流往哪儿流淌,谁都不知道,可是影响是存在的。谈到坚持,王小帅表示自己只是在一部一部地去拍自己认为正确的电影,他没有办法力挽狂澜,也不能号召大家立刻做出改变,只希望在一个巨大的嘈杂的环境里,发出一点不一样的声音。我们现在存在问题就是在艺术上去个体化,追求中心化,这是让人非常伤感的事情。
“我现在真的觉得,电影是一门让人非常害怕的艺术,非常难。我现在越拍越敬畏。”在王小帅看来,电影的难度在于持续性,即使大师也未必每一部都是杰作,而他步伐不停地坚持,只为拍出一部“浑然天成”的电影。“我就想抱着对电影的敬畏,一直拍下去。”
关于王小帅的定位,或多或少来自他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评委会大奖的影片《青红》,他以碎片化的叙事去触碰个人记忆,虽然影片是关于一个少女被强奸的故事,但王小帅却用极端克制的电影语言去讲述。影片带着诗化的抒情气质,呈现出的却是一段残酷的青春物语。也因此,每当王小帅拍出新的作品,观众总会归类为艺术电影。
“有很多很好的电影,也许会被人诟病,但是这些电影其实不是为每一个人而存在的,它只为它的观众,能看得懂它的观众存在,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资格,或者说有必要去看懂它。只有当你准备了你的生命中所有的跟它有关的能量,或者所有跟它匹配的东西,它才能在你的生命中展现出来。”
王小帅认为,一个好的艺术电影有它的固定观众群,固定的量,如果太大,说明它不是艺术片,这是铁律,艺术电影一定是小众的。问题是我们中国小众有没有?有,所以要珍惜,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观影环境,保护好他们,两情相悦,这个时候就找到了所谓的商业的结合。“我们不能把很小众的电影,扔到商业影院里去,让那些根本没有看过这种片子、不了解这种片子的观众去看,然后骂你。”
这些年里,王小帅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妥协去拍一部商业电影?”“你对票房有期待吗?” 王小帅说:“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比较重视市场的,不是像人们说的只重视创作,不重视市场。其实我每部电影都是扎扎实实给中国老百姓拍的,讲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情感、故事。”为了给老百姓拍电影,王小帅的作品几乎都是对真人真事的艺术化再现。
王小帅总是自己担任编剧,写着他对往昔的记忆和对社会的观照。比如《左右》《日照重庆》等电影的灵感都是来自真实的社会新闻。“电影其实很奇怪,有时候不见得是导演最满意的作品。”王小帅说,“我现在可以一步一步朝着自己认为浑然天成的目标去寻找,已经是很大的一个乐事了,其他的都在慢慢地、自然地生成。票房绝对不是一部电影能够流芳百世的唯一标准。个人收到的荣誉也是电影的一部分,但这些都改变不了电影好坏的本质。”
后记
电影终于满足了按照世界本身的形象来重新创造世界的观念和愿望。真正高级的人生就是好好地认清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己该做的事情。努力过,成了,获得一些更大的回报,要感谢。如果不行,也很正常,不要一味畸形地追求成功。
记得柏拉图说过,“当身体的视觉渐渐失去,心灵的视觉渐渐灵敏。”王小帅说:“对我来说,找到自己,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成功。”
前二十年往回看,后二十年往前看。是的,这就是王小帅。
另外再次强调,一个作品可同时报多个奖项,不限作品不限奖项,且所有成功投稿的作品都将默认参评最佳网络人气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