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任何人在讲提高学习成绩的时候都会提到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本人如果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一些,那么对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而作为孩子的父母,对此也总是非常的期待,只不过很多时候父母总是“期待”多一些,却在“培养”上做得少了一些。
比如父母们总是期待孩子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一些,更加主动一些,不用总是逼着、催着、喊着他去学习,而是孩子自己就知道放学之后,马上写作业,写完之后还能够主动地去进行查漏补缺和拓展提高,对于自己的学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追求,在学校里也能够做到认真听讲、认真学习,不懂就问……
我想这是任何父母都希望看到的吧?
但是这种事情如果父母不参与其中,那么真的是可以称之为“可遇不可求”了。
但是这也不能都怪父母,毕竟父母在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学习这件事情上,经验并不是很丰富,遇到了很多问题也都是第1次遇到,所以我们只需要记住: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单纯的,只是要求孩子进步提高,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去提高自我,有这种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并且能够做到主动一些,下面这两种情况下只要父母能够方法得当,那么还是会有非常明显效果的。尽管我们未必能够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别人家的孩子”那般,但是谁敢说这样的改变不会让孩子在未来成为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呢?
而最关键的是,孩子做到了!
第一种情况
如果孩子是小学低年级,或者即便是高年级但是孩子还听得进去父母的要求,只不过是很多时候不主动、容易偷懒,但还达不到故意对着干或者一说一句他有十句等着的情况。
这种情况培养孩子这种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还是相对容易很多的。
因为孩子不排斥父母的要求这是很关键的,而如果孩子已经开始“叛逆”了,父母也不要担心,我说的第二种其实就是解决这种情况的。
孩子还能听得进父母的话时其实是培养孩子各种好习惯、兴趣的最佳时期。严格来说这还不算是“听话”,更多的我认为是对父母的“信任”。孩子在这段时期多数情况下会无条件相信父母所说的都是对的,即便是过程中有发现父母错了,也不会因此就否定父母。
所以在这个时期父母做好下面几点事情,绝对可以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积极影响。
1、日常多跟孩子聊聊学习的意义、学习的重要性。
尽量不要总是往“挣钱”或者是你看谁是多有本事、多厉害,这种角度去讲。这并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三观”。
父母尽可能从学习本身的意义,比如对我们更好的去了解这个社会,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某些具体的事物,解决一些具体的事情,上去引导。尤其是在生活中,这种素材会特别的多——孩子们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可以作引导孩子积极学习的、认真学习的契机。
特别要提醒注意的是我们不要反复讲同样的话,而且一定不要讲的太多。
这是很多父母把说教变成吵架的最大原因所在——父母讲的太多,一方面是孩子记不住那么多,理解不了那么多,另外一方面他们会觉得很烦,只要烦了对我们讲的内容,他们就没有兴趣去听去理解了。而如果我们讲的比较少,孩子就容易记得住,即便是当时他们没有做出什么明显的改变,但是这种潜意识上的引导也会让他们再次面对选择的时候,具有极大概率选择正确的方式。
2、日常习惯养成和明确行为的价值
我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讲,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
这是我上面说的,我们不建议把同样的道理反反复复啰里啰嗦跟孩子去讲,因为这的确会引起很多孩子的反感,即便现在没有也会加速这种情况出现。
但是日常学习,比如说每天的各种写作业学习复习等等这些事情,父母只要去说,他就会成为反反复复唠叨的事情。
那么该如何避免?
我给出的建议是,我们要让孩子明确在这些学习事情上,他们本来的作用和意义有哪些。
比如我举几个例子:
关于预习,我们就可以经常性在合适的机会给孩子讲讲预习,对于我们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会有哪些非常具体的作用。
关于认真听讲,我们就可以从学习效率本身来讲述听课质量,对我们整个学习影响有多大。而这一点又跟预习可以完美的结合起来。
当然顺着这个思路,我们也可以把作业巩固拓展练习,钻研问题的精神等等都纳入到这个认知体系里来。
孩子有了这种认识之后,就会对我们的要求,有了一定的心理上的接受基础——尽管他们可能依旧不愿意听,但是他们知道我们说的是对的。
如此就会大大降低,因为我们要求而导致孩子心生烦躁的矛盾出现。
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之后,我们可以从一些小的细节上开始让孩子进行这方面的锻炼。
3、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当做好了上面的工作之后,我们再跟孩子去提一些具体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的时候,孩子在心理上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么做的目的是实实在在为了他自己好。所以在心理上他已经不会再去排斥了,只不过是在耐心毅力等问题上他还需要面对挑战。
直接告诉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坚持不下来这出现松懈的情况,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因为学习本身的确是对这种毅力的考验,这不是你自己的问题,这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比别人更早的克服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会更加的优秀。
除此之外还要告诉孩子没有关系,因为你还有我们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可以帮你解决,我们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可以找人帮我们解决,要让孩子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以克服的,只是因为我们想的不够多而已。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学习计划这个东西不是越全越大就越好。
我们应该先有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然后结合这个具体的目标,跟孩子一起分析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达成这个目标。然后根据这些分析,我们做出一步步的计划安排来。
一件事情是这样,做孩子的一个学期学习也可以这样做。
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孩子一起参与,让孩子觉得这个计划做出来之后,这是和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我们对他提出的要求。
4、鼓励是重要的习惯培养方法
孩子去完成计划表,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刚开始的几天可能是因为三分钟热血孩子斗志满满,但是做上一段时间尤其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只需要中间过一个周末,对孩子来说再回到那种状态就非常困难了。
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两点:第1点是我们不要在周末这个时间里不让孩子去学习,在计划表中我们可以把这两天要学习的事情减少,但是不能没有。第2点就是要多鼓励孩子。
而鼓励孩子不需要在孩子完不成计划的时候才去鼓励,在孩子完成计划的时候也可以对他进行一定积极的认可和鼓励,而且这个时候孩子的满足感会更强,效果也会更佳。
而当你在平常发现孩子有所松懈的时候,也是一个最佳的鼓励时期。
最不好的时期就是当孩子已经出现多次完成计划规定内容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再去鼓励就有点晚了。因为孩子在这个状态下,其实他已经非常适应了,而这种鼓励就需要他们自己做出很大的改变才行,这对比前两者的情况改变起来的难度是要大很多。
第二种情况
上面的这种情况我们已经介绍完了,孩子在这个阶段培养各种各样的好习惯是非常有效率的。但是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没有在那个关键时期做到这些,而孩子已经长大了,甚至已经开始逆反叛逆了。这个时候我们再用上面的方法,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会有效果的。
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来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呢?
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年龄都已经比较大了,他们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也会变强很多,所以想要靠理论让孩子接受和认同是很难让他们完全去信任,我们所说的话他们总是会找出反驳我们所有态度的例子来。
事实上我们也知道任何的事情它都会有一定的返利存在,比如说好好学习这件事情有多重要,孩子就会给你找出什么,哪些人没有好好学习,但是对他一样成就了不得。
这种读书无用论的话题,在孩子听话的阶段,你跟他去讲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在第二种情况下你再跟他去辩论只会导致争吵,因为孩子认为你在狡辩——这跟我们是如何认为孩子的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对于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去改变他们的学习状态,我的建议是多带孩子去感知认识,学与不学之间的差异有多大。
比如带孩子去不同的工作场合,建筑工地、工厂的生产线、CBD等等。让孩子亲眼去看一看不同的人,不同能力的人所从事不同的工作和他们工作的状态环境(这里没有任何职业的歧视,只是就事论事,因为我们要解决的是孩子问题。)。
孩子是不少的,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看上去更好的生活环境。而我们就要让他们明白,想要拥有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条件,更好的机会,那么你得拥有这样的资本,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那么你准备如何迎接机会?
少讲语言上的大道理,多通过这种非常直观的体会体验观察,让孩子重新认识这个问题。
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孩子的态度出现了扭转之后,我们再来谈上面讲的,如何去分析学习,结合个人的情况去分析学习,然后制定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完成这些目标的计划。
然后就跟上面讲的内容很像了。
总而言之,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做父母的不要焦虑,不要心急,不要总是把责任全部推给孩子,推给孩子同学,推给孩子老师等等等等,我们有能力去改变这其中的很多事情。
我们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足够的自信,足够的信心,那么孩子才有可能信任我们,而如果我们让孩子看到的,总是我们不断的愤怒恼火生气,那么对孩子而言,他就认为我们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如此一来孩子又会如何信任我们呢?您说是不是?
后记:本来这篇是单独要发的文章,写完之后发现其实也适用于我要写的《三年级的转折》这个专题,所以就又给收录进来了。因为是后决定的,所以内容上有点没有扣住“三年级”这个概念,希望大家能够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