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2月13日,在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介绍,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合作,从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粪便拭子标本中分离到一株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该样本是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提供的粪便拭子标本。实验室通过多种细胞系接种样本并传代,最终从Vero E6细胞中成功分离出2019-nCoV毒株。
据悉,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团队也同样从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到病毒。此前,有报道在确诊2019-nCoV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到2019-nCoV核酸阳性,但在粪便中是否有活的病毒未知。患者粪便中病毒的分离为我国2019-nCoV疾病的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对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发现不是偶然,李兰娟院士团队也有类似发现。”赵金存表示,“这个发现证实了排出的粪便的确存在活病毒,提示新冠病毒传播可能有新途径,但是否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传染,还要进一步研究。”
尽管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存在粪口传播,但结合香港青衣长康邨康美楼最近发生同一建筑发生2名新冠病毒患者,可能与该楼的下水道的污染相关。对此,结合这个研究发现,赵金存特别强调,普通民众不用为此感到恐慌,它提醒市民要更加重视个人和家庭的清洁,主要避免聚集性社交活动,便后请洗手,注意下水道的通畅,以避免有可能出现的粪便病毒的传播。这个研究的新发现,也许会对国家疫情防控相关措施,进一步完善或是找到潜在的疫情传播点,然后进行完善。
目前,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已完成该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患者血浆可识别该分离株感染细胞(图1),病毒粒子可在电镜下观察到,具有冠状病毒典型结构(图2)。
图2负染电镜结果
关于病毒变异的问题,赵金存表示,国家CDC、李兰娟院士团队、钟南山院士团队等都进行了病毒的分离培养、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从不同的病人身上分离出来的病毒,和在武汉分离出来第一株病毒来比,确实存在一定差异。“但对于一个RNA病毒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他解释道,因为冠状病毒是基因组最大的一个RNA病毒,它有3万个碱基,像我们从粪便中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它有5个碱基和原始毒株是有差异的,这是RNA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一个特性,它会有一些错配或者突变的几率。
“但我想5个碱基的突变,对于3万个基因组来说,是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我们后续也会继续严密监测病毒变异情况,如果发现病毒变异比较大,或者对后期用药、监测有影响的话,我们会立即向国家汇报。”赵金存说。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岳靓
审核:朱丽
终审: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