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豆苗妈妈
现如今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于孩子文化素养和审美方面的提升。不少父母都开始带着孩子去美术展览馆或者一些拍卖会等场所。这些场所由于里面情况比较复杂,东西比较名贵,会安排很多安保人员来保护现场。
如果有人靠近拍卖物品,相关人员就会及时制止并提醒不要触碰,以保证产品的完好和现场秩序稳定。这也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拍卖品的完整,因此很少出现拍卖品或者展览品被破坏的情况。
可是孩子通常年纪小,特别是有些孩子天性顽皮爱动,见到这些东西避免不了想要碰一碰,甚至可能会破坏这些珍贵物品。而安保人员如果未及时发现可能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由于熊孩子导致拍卖方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在去年一个展览会上,一幅名画由于未成年孩子的破坏,使得各界人士感到心痛不已。这也给了家长警示,到底怎么才能让孩子减少破坏行为?
01调皮捣蛋的孩子喜欢破坏的场所有3个
公共场所搞破坏公共场所是大家都会经常出入的地方。而当孩子出现在公共场所时,很少能意识到这是大家需要共同保护的地方。而是从一开始对周围物品感到好奇,再到无所顾忌的通过破坏来获得快乐。
孩子把这种破坏状态当做是一个探索过程,近期有新闻就报道在江苏的一个停车场,有辆豪车被喷满了漆。通过监控发现破坏者竟然是两个小孩子,而破坏的理由竟然是好玩。
在今年的九月份,四川攀枝花警队就破获了一起公共自行车被盗走的事件,造成的损失将近达到两万元。
而这四个嫌疑人,竟然都是未满14周岁的孩子。这也让众人唏嘘不已,为这几个孩子的做法深感不解与痛心。
家里搞破坏家中是孩子待时间最久的场所,很多孩子找不到玩的东西,就会拿起家里的一些小物件,开始乱扔或者弄坏,折腾的妈妈们叫苦不迭。
有些孩子不仅会把家里的沙发、梳子等弄坏,甚至连电子产品都不放过。
宝妈们可能还会发现有些比较调皮的小女孩,会把妈妈们的化妆品捣腾出来,不仅给自己化妆,还给镜子和桌子等家居用品都装扮上了。
学校搞破坏在学校因为小朋友很多,这也更调动了孩子的调皮情绪。在玩耍的时候,看到很多东西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小手。经常会把桌子打翻、同学的文具打翻,甚至还会弄坏老师的教学用品等。
这样的状况很多,也给老师造成了不少困扰。因为孩子天性爱自由,而破坏东西让他们更加觉得有无拘束的感觉,甚至通过破坏可以让内心增加一点点满足感。
02孩子为什么会喜欢搞破坏?
很多孩子破坏的心理是有多个因素导致的,爱破坏的孩子可能对于自己行为并不能充分理解。父母需要先分析好孩子出发点,然后再针对性进行引导。
1)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新奇感
孩子由于还未接触过外界太多事物,因此在面对一些未知的东西时,会产生新奇感。这时候,孩子就会不断尝试去熟悉这个事物,而他们所能了解想到的方式就是触碰、拆、打开甚至破坏等。
在不断的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可能就会不小心导致物品损坏。很多孩子都出于这样的心理进行破坏行为,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但是这其实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孩子有好奇心才能去学会创造。具有创新能力的基础就是具有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力和探索力。
可能孩子只是想知道这个东西到底为什么会动,它的灯会不会亮等,不小心手放在上面就让它出现问题了。
孩子在遇到这样的状况后,父母不要一味的责怪孩子,而要在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后,耐心的进行正确引导。
2)孩子为了得到关注和关爱
如果父母发觉孩子在一段时间不停地破坏东西,不是出于好奇,也没有理由等情况。那你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最近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或者即使和孩子在一起也没有进行有效沟通?
每个孩子都期待得到关注和关心,如果父母无法给孩子足够的关注的话,孩子可能就会感到委屈和难过。如果无法通过正常行为得到父母的关注的话,孩子很可能就会通过摔东西等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就像小编的一个朋友,她跟我抱怨孩子老摔坏小玩具,怎么说都说不住。但在仔细询问后,发现原来是她给孩子的陪伴太少,只买了玩具扔给孩子就不管了,平时也只玩自己的手机。孩子想和妈妈一起玩,通常得到的是拒绝的回复。
久而久之,孩子觉得妈妈不关心自己了。于是发现做一些让父母生气的行为更容易引起父母的注意,“破坏行动”也就随之开始了。
3)孩子想发泄情绪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需要有情绪发泄的出口,成年人情绪发泄的方式有很多,但对于孩子,能选择的方式却很少很少。
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生气或者不满情绪时,就可能会破坏身边的一些物品。这和成人控制不住自己脾气拍桌子或者扔东西一样,都是发泄情绪的方式。
在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也需要排遣,因此在遇到这样的情况后,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生气的原因,因为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小烦恼的。
03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养成积极的习惯?
对于经常破坏的行为,家长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让孩子处于比较理智的状态,孩子也会慢慢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⑴帮助孩子认识物品所有权
孩子在破坏物品的时候,通常意识不到物品的重要性。也不清楚自己破坏的后果,因此要及时给宝宝强调物品所属者的重要性。
在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开始要温和的让孩子意识到物品不是属于孩子自己。没有权利去改变或者损坏它。
如果物品被破坏,就需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而这些代价,是需要自己承担的。
从小就让孩子意识到物权的重要性,对于日后与人交往也是很有益的,并且在破坏物品后,要对其进行一些惩罚。比如收拾屋子等。
⑵学会承担责任
通常孩子在外面做错事后,家长会主动替孩子道歉,可能还会当着孩子说一句“他还小,不懂事”。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是家长首要应该做的。当家长替孩子道歉的话,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所有的错都可以让他人代替承担。
勇于承担责任是很重要的一堂课,在这之后,还要让孩子懂得及时弥补错误。
在孩子闯祸后,应该要让孩子认识到需要自己找到方法去处理。有这么一位妈妈,在孩子把学校的公物破坏后,告诉孩子要自己去通过劳动想办法赔偿学校损失。
她想了个办法,让孩子去收废报纸、废瓶子等来赚取赔偿的钱,也以此警示孩子以后不能破坏公共用品。
相信经过这次教训后,孩子的责任感、独立能力以及劳动力都能得到不小的提升,可谓一举三得。
⑶与孩子沟通
近年来家长的工作节奏可能都比较快,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关注。不少孩子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就想要开始破坏。因此家长只有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走到其内心。
孩子的破坏行为有可能是由于学校的压力、或者朋友之间的问题,或者是家庭关系,与孩子多沟通才能更清楚他们的内心想法。
如果是处于无法准确用语言表达感情的年纪,更难告诉父母想法,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多注意孩子的行为反映出的内心世界。
如果孩子心情很差,父母要为孩子排解,让孩子积极面对问题。而不究原因,就批评孩子的破坏行为,无论对于孩子的内心还是亲子关系的建立,都没有好处。
其实,家长不需要为了孩子的破坏行为而大动肝火。分析好孩子的几种心理,看看孩子属于哪一种,正常引导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
而且,教育孩子的过程没有一帆风顺的,在这个阶段,家长既是引导者,也是学习者。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拆开自己比较喜欢的东西是动手能力强的表现。因为拆东西是孩子对外界的探索,也是认识新事物的一种有效方式。
探索过程中能激发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兴趣,也能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
作为家长,重要的是通过正确引导让孩子的探索能力持续发展,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要“认识孩子”。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自己家的孩子怎么可能不认识,小编这里所说的认识是通过沟通,了解孩子行为方式下反映的内心状态。因为有些事情孩子是很难开口主动倾诉的。
因此,认识孩子的过程,也是亲子关系建立的过程,同时,也是让孩子认识父母,了解父母的一个过程。#育儿房间#
举报/反馈

C妈学堂

91.9万获赞 26.3万粉丝
从备孕到育儿,专注做为准妈妈托底的人
育儿媒体人,优质亲子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