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派》杀青时合影。节目组供图
《演技派》开启“以剧代练”模式,节目进行中,在片场针对演员做实地教学。节目截图
后期字幕上注重体现行业知识讲解。 节目截图
后期字幕上注重体现行业知识讲解。 节目截图
2月6日《演技派》迎来收官之夜,剧本《紫禁城里的小食光》也迎来了最后一场拍摄。周陆啦和郑湫泓凭借优秀表演分获最佳男女主角,临别之际,几位老师也为青年演员们赠予临别感言。吴镇宇坦言,在以后的表演生涯若是觉得“子弹”用尽,就回头想想《演技派》留着的后备武器。
近两年,诸多实力派演员纷纷通过表演类综艺“出圈”,此类节目也逐渐演变为“演员”的试金石。而与同类综艺强调演技竞演不同,《演技派》深扎横店片场,独创“以剧代练”模式,专业且多面地揭露了影视剧拍摄的全部流程,将演员的艰苦、群演的生存现状、演技派的养成一一跃然荧屏,让真实成为打动观众最有力的武器。该项目总负责人宋秉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演技派》正是希望做成一档真正有演技的节目,“能够让观众看到这是剧组,这是所谓的演员,这是所谓的演技,这是所谓的表演。”
●定位
探究演员的真实行业生态
片场如职场,《演技派》定位于片场生存真人秀,不仅记录青年演员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在探究影视行业背后真实的演员生态。
在首次定角考核中,于正为每个演员量身定制了考核题目。外形上与角色贴合度更高、演技也在水准之上的吴佳怡,却意外输给演技惊艳的辣目洋子。而角逐张东官一角的朱元冰、朱致灵,也都因表现不佳未能如愿入选,反而怀抱观望心态的周陆啦被指定为男主角。通过真实的演员生存战,《演技派》为观众揭开了影视行业背后神秘的运转规则,以及演员行业优胜劣汰、努力与运气并存的残酷真相。
而通过残酷的磨练、考验,《演技派》最终目的还是实现对青年演员的培养。从第一期“以戏定角”时各式各样“问题学生”的出现,到最后考核演员们的从容自得,《演技派》为每一位年轻人提供了充足的成长空间,演员经历了层层考核的自我磨砺和老师的贴身教学。据悉,节目播出后,周陆啦、郑湫泓、辣目洋子、王鹤润、郑彬彬等有潜力的青年演员开始被市场关注。同时《演技派》也提供了衍生互动剧的拍摄机会,在优酷上线的首部多视角互动剧《当我醒来时》中,所有角色都将由《演技派》中的学员出演。
●模式
“以剧代练”填补观众的好奇
随着表演类综艺逐渐被市场接受,越来越多的成熟演员、主持人、偶像等簇拥舞台之上,通过经典影视桥段的演绎证明表演才华。《演技派》不同于其它竞演类节目,用“以剧代练”形成自身特色,即节目主体设定为于正编剧的《紫禁城里的小食光》的制作和拍摄,用近乎纪实的方式,刻录了演员从进组、建组、选拔、试戏到定角的全过程,以及导演导戏、演员研究剧本、群演配戏等真实的影视剧拍摄工业,带领观众近距离走进真实的片场。在节目中,观众不仅能看到横店群演在烈日下一站就是一整天,穿着厚重的戏服,不合适的鞋子等“横漂”众生相,同时当把演员放到“真正的作品”里,也可以让观众通过竞选和考核,观察演员在剧组拍摄中的切实成长。
在此之前,大部分表演类综艺只停留于展现演员能力,对影视剧生产过程只是一笔略过,而《演技派》却将从建组到拍摄制作完成的全过程呈现在节目之中,例如首次在综艺中对火戏、水戏、吊威亚等制作流程完全公开,既填补了观众对影视剧制作的好奇,也让演员之苦真实呈现在荧屏之上。
●制作
后期讲解辅助观众“懂专业”
提高观众审美层次,是表演类综艺的终极目标。这其中不仅体现于演员的演技,节目制作细节上的用心,也同样能让观众看到真正的行业态度。据悉,为了保证《紫禁城里的小食光》品质剧的水准,《演技派》力邀《延禧攻略》班底担纲全剧制作,《舌尖上的中国》摄制团队拍摄美食。剧中所用到的服装、头饰用到的点翠,都是真材实料制作,包含金绣、苏绣、湘绣、粤绣等多重绣法,以及缂丝、绒花、点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蕴藏着手艺人匠心,也勾勒出东方美学。此外,节目还参考了大量有关清朝史实和生活书籍,并通过合理想象布置清朝御膳房,确保拍摄环境和细节的真实到位,每一个道具里都摆放有真实物件,一针一线都精准地再现了精品影视剧“拘小节”精细打磨的过程。
在专业讲解的部分,《演技派》同样在专业呈现的基础上,通过环节设计,将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细致拆解。例如以往观众对演技的鉴赏通常依赖于导师点评,《演技派》则以多位演员出演同一幕戏,飞行嘉宾表演示范以及影视化考核复盘等方式,辅助观众对表演的鉴赏。节目中也随处可见表演tips、黑底白字的后期提示,例如在进行《紫禁城里的小食光》阶段性复盘时,导师会针对性指出每位演员的优缺点,此时后期字幕会弹出相应提示,辅助观众注意表演细节。这种把考核角度、行业选择,以及演员表演好坏的具体原因,细致地剖析给观众的方式,也帮助观众逐渐从看热闹到看懂门道。
《演技派》将演员拉回“片场”实地教学,严谨真实地呈现影视工业,不仅让青年演员在前辈指导下完成对表演艺术的传承,同样在模式上实现了创新,两者成就了《演技派》在同类节目中成功“破圈”。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