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都非常关心宝宝的吃喝拉撒以及生长发育。而大运动发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那么什么是大动作发育呢?
民间有句俗语“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说的就是抬头、翻身、坐立、翻滚、爬行、站立以及行走等大动作发育的普遍状况。可以说,大动作发育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肢体运动,是衡量宝宝发育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宝宝认知能力和智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父母,都应该重视宝宝的大动作发育,让宝宝大动作发育达到正常标准。
宝宝大动作发育的重要性
大动作指的是涉及胳膊、腿、足部肌肉或全身较大幅度的动作,也可以说是神经对大肌肉群的控制活动。比如抬头、翻身、爬行、坐着、翻滚、站立、行走以及跑跳等等,都属于宝宝的大动作。
那么,宝宝大动作发育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宝宝每个动作的发育,都是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一个阶段,反过来还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进步一完善,既可以增强宝宝的体质,又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
就拿站立和行走来说,这两个动作的进行,不仅需要全身肌肉和关节的运动,还需要肢体的协调动作和身体重心的移动,所以宝宝的站立行走,不仅能够锻炼宝宝的大肌肉群,增强宝宝的体质,还能够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和小脑发育
而且宝宝站立行走以后,他们的视线更广阔了,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还可以自己走过去触碰一下。尤其是室外活动时,他们会松开妈妈的手,自己摇摇晃晃的在前面行走,遇到喜欢的东西还会走过去看一看,摸一摸,感觉到草坪的柔软,石头的坚硬,花儿的芬芳,小草的细嫩,通过这些触碰,他们的感觉器官得到更多刺激,让他们的脑细胞数量和功能得到了充分改善,他们的智力也会得到进步一提高。
宝宝大动作发育的规律性
宝宝大动作的发育具有连贯性和渐进性,也就是说,他们每个大动作的发育都是互相影响的,不会抬头就很难翻身,不会翻身很难爬行,不会爬行后期走路也会受到影响,特别不平稳……总而言之,宝宝大动作的发育具有4个规律性,父母要了解清楚。
1.由头到尾:宝宝的动作发育是由头到尾,自上而下的,比如先抬头,挺胸,用手拿东西,然后再独自坐立、站立、行走。
2.由近到远:宝宝的动作发育是由近到远的,离躯干近的肌肉动作先发育,然后才能掌握距离躯干比较远的肢体肌肉的活动,比如先抬肩,然后再用手指拿东西。
3.由不协调到协调:宝宝1-2个月时,妈妈拿玩具逗他们,他们的手足不停的挥舞,但是怎么也拿不到玩具;宝宝4-5个月时,妈妈再拿玩具逗他们,他们能够把玩具紧紧的拽在自己的手里;再大一些,宝宝不仅能拿到玩具,还会想法设法拿到比较偏远的玩具,比如连环翻身或者爬行;宝宝学会站立走路以后,玩具位置比较低,他们还会弯弯腰用一个合适的姿势拿玩具。
4.正面动作先于反面动作:比如宝宝走路时,他们都会先向前走,等向前走熟练以后,才会学习倒退着走。
总而言之,宝宝的大动作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妈妈在帮助宝宝进行大动作练习时,一定要遵守这些规律,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宝宝,进行合适的锻炼。
详解0-2岁宝宝的大动作发育
既然已经知道了大动作的作用以及规律,那么0-2个月宝宝的大动作到底是怎么发育的呢?下面我们来详解一下0-2个月宝宝大动作发育的“里程碑”,各位妈妈对比看看,你家宝宝的大动作发育是否达标。
民间俗语“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说的就是宝宝大动作的发育,意思是足月出生的宝宝三个月会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能坐着,七个月会打滚,八个月会爬行,九个月可以扶着东西站立,满一周岁会行走了。不过宝宝的发育受营养、运动、睡眠、环境、遗传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些偏差,但是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三抬:宝宝三个月会抬头
正常来说,宝宝三个月已经能够稳定抬头了,不过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如果宝宝之前经常练习趴卧,那么此时宝宝抬头能力发育的非常棒,可以5-10分钟90度抬头了;如果宝宝之前没有练习过趴卧,那么此时宝宝只能短时间45-90度抬头,跟练习过趴卧的宝宝差异是非常大的。
其实宝宝1个月开始,就已经有了抬头的能力,只是当时能力比较弱,被很多父母忽视掉了。不过随着月龄增加,这项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厉害,让父母特别惊喜。
宝宝1个月时,他们趴卧在床上的时候,脸朝下,双臂弯曲在胸前,如果妈妈用玩具引诱他们,他们憋足劲,能够把自己的下颌稍微抬高,离开床面2秒左右;宝宝2个月时,他们能够在妈妈的引导下,短时间自行抬头45度左右;宝宝3个月时,他们的颈部不像之前那么软,头也能抬得挺直了,趴卧时可以自行抬头45-90度左右,而且特别稳定。
四翻:宝宝四个月会翻身
抬头挺胸是宝宝翻身的基础,当宝宝能够稳定趴卧、抬头、挺胸时,他们不再满足这些简单的动作,就开始尝试翻身了。其实严格来说,宝宝2-3个月就开始翻身了,只是此时他们的力气不足,只能通过上身和上肢用力,把头和上身翻过去,臀部和四肢依然是仰卧位。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宝宝4-5个月的时候,基本就可以学会翻身,等到5-7个月基本可以熟练翻身,而且还会连环翻呢。
宝宝学习翻身时,父母可以给宝宝一些帮助,引导宝宝尽快熟练的翻身,为以后的爬行和坐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宝宝能够稳定趴卧、抬头时,妈妈可以帮宝宝做一些翻身练习,比如把宝宝的头偏向右侧,托住宝宝左肩和臀部,使宝宝向右侧卧(也可以在宝宝的左侧垫个厚一些的垫子,宝宝稍微一侧就能朝着右边翻过去)。多次练习,宝宝很快就可以自主翻身了。
六坐:宝宝六个月会坐着
你家宝宝几个月学会坐的?叮咚7个月坐的就很稳了,当时家里人都在餐厅吃饭,叮咚馋的不得了,每次都会坐在自己的小餐椅上,把胳膊伸的长长的跟姥姥要馒头吃。
宝宝4-5个月已经可以靠坐一会儿了,可以靠在妈妈的怀里,也可以靠坐在软硬合适的物品上,只是时间比较短;6-7个月的时候,宝宝可以用双手支撑着坐一会儿,有的可能需要有人扶着,有的可以自己撑着,但是腰一般不会直起来;7-8个月的时候,宝宝可以独立的坐着了,腰挺得特别直,坐起来也非常平稳,可以坐不少时间呢。
练习坐的时候,妈妈一定要保护好宝宝,尤其是4-5个月时,别让宝宝坐在床边和椅子上,以免摔到地上,每天练习时间不要太久,3-5分钟即可,别让宝宝太累。等到宝宝可以独自坐立,而且坐立平稳的时候,可以给宝宝使用宝宝餐椅了,为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打好基础。
八爬:宝宝八个月会爬行
宝宝4-5 月的时候,随着上下肢力量的变强,开始有了用四肢爬行的迹象;宝宝6-7个月的时候,他们能够原地打转或后退,可以用腹部爬行了;宝宝8-9个月的时候,基本可以有意识的爬行,通过爬行来探索世界了。只是学会爬行以后,宝宝爬行的时间各不相同,有的久一些,持续三四个月,有的短一些,爬行不到一个月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站立走路了。
当然也有不少八九个月还不会爬行的宝宝,大多是父母护理不当导致的。有的父母喜欢抱着宝宝,或者把宝宝放在学步车里,不给他们爬行的机会;有的父母给宝宝穿太多太厚,特别笨重,别说爬行了,就连翻身都翻不过去;有的宝宝第一次爬行不顺,被父母嘲笑,心理有了阴影,所以不愿意再爬行了…很多父母对于爬行不以为然,总以为早点学会走路就可以了,没必要非得爬行,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要知道,爬行不仅能锻炼宝宝的大肌肉群,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还可以增强宝宝的平衡能力,是宝宝走路是否平稳的关键,所以父母应该给宝宝创造爬行的环境,耐心的引导宝宝,鼓励宝宝,陪伴宝宝,一起学习爬行,进行爬行的锻炼。
九扶立:九个月能扶东西站立
宝宝站立跟坐着的过程差不多,大约7-8个月可以扶着物体站立,9-10个月可以抓着东西站立,12个月左右可以独立站立。叮咚站立的时间非常晚,大约10个多月才能倚在墙角站一会,从七八个月学会爬行开始,每天都在地上爬的不亦乐乎,一直爬到11个多月才肯扶着桌子站一会儿,然后没多久又趴在地上继续爬了。
其实宝宝这些大动作的练习时间都不相同的,有的宝宝喜欢爬行,可能会多爬一段时间,有的孩子喜欢站立,可能早早就学会站立了,特别喜欢扶着窗沿站起来看外面的景色。只要宝宝有了这些大动作的能力,可以按照宝宝的喜好练习,多点少点无所谓,差不多就行。
周会走:满一周岁会行走
宝宝走路时间也是因人而异的,叮麻见过走路最早的应该是邻居家孩子,他们家孩子10个月就学会走路了,当时叮咚还在地上爬行,跟他家孩子对比大动作发育的特别晚,急的叮咚爹跑了好几次医院,确保叮咚发育没问题以后还战战兢兢的,就怕叮咚缺营养,发育比不上别人。其实宝宝走路太早并不是好事,就拿邻居家孩子来说,6个月就被塞进了学步车里,完全就没有进行爬行的练习,虽然走路时间比同龄孩子早了一大截,但是孩子走路非常不稳,经常摔跤。
反观14个月才学会走路的叮咚,走路特别平稳,几乎没有摔跤的时候,着实给我省了不少心。
所以说,面对宝宝走路的问题,父母不要太着急,一般来说,宝宝12-18个月都能学会走路,如果18个月还不会走路,就得引起重视了,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原因导致的,必须就医检查!
随着月龄增加,宝宝还会增加更多能力,比如16个月时,宝宝基本可以牵着大人的手上下楼梯了; 24个月时,宝宝走路非常平稳,跑步也很快,不仅可以双脚跳、向前跳,还可以从台阶上独立的跳下来并站稳,他们的平衡能力已经可以控制自如了。
宝宝大动作练习的注意问题
作为父母,应该按照宝宝的发育规律,给宝宝恰当的引导和适量的锻炼。
1.按照发育规律锻炼,不要揠苗助长
帮助宝宝锻炼大动作时,必须按照宝宝的发育规律进行,比如先爬行后行走,千万不要过早的把宝宝放进学步车,让宝宝错过爬行直接行走,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不仅会让宝宝的骨骼肌肉受伤,还会让宝宝错过爬行的各种好处,不利于宝宝平衡能力和大脑发育的提高。
2.给宝宝适当的引导,寓教于乐
宝宝进行大动作练习时,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趴卧练习,头特别重,脖子特别累;翻身练习总是翻不过去,好不容易翻过去又把手压在下面;爬行练习只退不前,有很强的挫败感。这些困难都会影响宝宝大动作练习的兴趣,对此父母可以通过游戏引导宝宝,让宝宝趴在自己身上练习趴卧,抱着宝宝一起翻身,用玩具引导宝宝爬行,跟宝宝进行爬行的比赛等等,当练习中加入好玩的游戏,宝宝的兴趣得到很大的提升,练习将变得非常简单。
3.正确看待宝宝的个体性,不要过度盲从
父母对于宝宝的发育,总是抱着过度的心态,一旦发现自家宝宝落后别人一筹,就会特别焦虑,是不是宝宝发育不良?于是就会给宝宝盲目的补充营养,增加宝宝的练习时间,进行一些不符合宝宝发育的锻炼。
其实宝宝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他们的发育存在很多差异性,父母应该理解并且接受这种差异,多学习一些科学的育儿知识,按照宝宝的发展规律慢慢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对此和盲从,错误的方式只会影响宝宝的身心健康!
其实只要宝宝的体格发育符合标准,打动作发育基本达标,稍微早点晚点都是正常的,不需要太担心!
叮麻寄语:宝宝的大动作发育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对宝宝的成长发育有很大的好处,作为父母应该了解宝宝大动作发育的规律,用争取的方法,耐心的引导宝宝,陪伴宝宝,进行各种大运动的练习!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儿,经验丰富的育儿达人,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孕育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举报/反馈

叮麻育儿

28.2万获赞 7.8万粉丝
专注育儿,来这里跟大家分享更多的育儿经验
优质亲子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