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月5日凌晨1时00分37秒, 云南省南部通海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宏观震中在通海县高大公社五街附近,震中烈度为十度,震源深度约13公里。受害地区包括玉溪、通海、峨山和华宁等地。在极震区,民房几乎全部倒毁,仅剩残垣断壁,偶有木架尚存,也都七斜八歪。
这次地震震害波及的范围达8880平方公里,其中重灾区约1777平方公里。在地震期间沿北西方向的曲江断裂带,产生了一条断层,该断层西起峨山,向南东经梅子树、通海高大,至曲江北面,全长约60公里,宽约20米,总体走向为北西60度。它不受地形、岩性等限制,横切谷沟和山脊,穿过不同时代的断层,似刀切一般,展布于曲江河谷北岸。
被“遗忘”的地震
这次地震的震级和灾害情况当时没有公开,仅新华社于1970年1月7日播发了一条简讯:“1970 年1月5日凌晨1时,我国云南昆明以南地区发生了一次7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在云南省和当地各级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的帮助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正在进行抗震救灾工作”。
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这次地震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报道,直到2000年1月5日,在通海县举行的“通海7.8级大地震30周年祭”纪念活动上,中共通海县委书记孔繁喜才第一次向来自全国、全省、全市的新闻单位和记者对通海7.8级大地震灾害及抗震救灾概况做了迟来的新闻发布, 首次在正式场合披露这次大地震的死伤人数和财产损失情况。
中国地震研究之起点
在地震专家眼里,通海大地震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死亡人数超过万人的三次大地震之一,死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巨大地震;这是20世纪云南省震级最大、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惨重的地震。
这是中国地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中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就是从通海大地震后开始的。
地震发生后,周总理在听取通海地震情况汇报后做出重大决策:立即召开全国地震工作会议,讨论地震工作的全局性问题。
1970年1月17日至2月9日,中国地震工作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盛会——全国第一次地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了,289名代表出席会议。
1970年1月25日,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刘英勇从通海地震灾区返回北京。26日,在大会上作了“通海地震”的报告。
1970年2月7日,周总理在接见会议全体代表时说:“今年1月5日云南地震损失比邢台大得多,以后还有余震。从这几次经验,从中国历史积累的经验,从有科学仪器记录以来,总结人类的历史经验。”
这是在那个“政治压倒一切”最为强烈的声浪中召开的一个“业务”会议。会议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精神,建议组建国家地震局。
1971年8月2日,国务院发出56号文件,即《关于加强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和成立国家地震局的通知》,正式撤销“中央地办”,成立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作为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统管全国地震工作。
1971年9月20日,正式启用国家地震局印章。
这是那个特殊时期成立的为数不多的国务院行政机构——它像襁褓中的婴儿,诞生在一个风云激荡、充满忧患的年代。
同时,它也标志着中国地震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并以新的姿态继续艰难而不懈地前进。至1972年春天,第二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召开时,全国已有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组建了地震工作机构,专业队伍已达9000余人,地震观测台站300 余个,群测群防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结语
人类只要在地球上生存,势必永远需要面对自然界的一切。面对的姿势体现了人性,体现了人的尊严,也体现了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以今天的目光审视过去,我们会惊异于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人们应对地震及震灾的心理及行为。然而,我们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现而今,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指导下,全社会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推进地震科学研究,做好地震科普宣传,为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驾护航。
资料来源:
马泰泉. 中国大地震(连载)[J].防灾博览,2016-06:39-44.
朱月芬、陈征山、李永强.1970年云南通海7.8级地震灾害与应急救援[J].中国应急救援,2011-0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