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经济学界保“6”之争引发关注,并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中国经济到底还有多大潜力,是否仍需依靠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如何取向?新京报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国发院教授林双林。
在林双林看来,从劳动、资本、技术这三个经济增长的要素(源泉)看,中国经济仍然有很大潜力。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经济的发展来实现,仍要专注发展好经济。
如何将潜力变为现实的经济增速?他认为,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基建投资还有很大的空间,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必羞羞答答。“投资本无过错,关键是提高投资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总体债务占GDP的比重已不可小视。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投资需大量的政府支出,而财政收入增速在放缓。“财政政策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要避免政府债务的膨胀,另一方面又要利用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应该实行谨慎的、可持续的财政政策,不应该进行财政上的过大规模刺激。”林双林表示。
未来减税是否还有空间?林双林不赞成再大幅降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他认为应该降低企业所得税,但降低企业所得税也会使得政策面临两难或者多难的局面。“可以进行结构性的税制改革,税收有增有减,税收总的规模还有缩小的余地。”林双林说。
新京报:如何看待当下的经济形势?
林双林:依靠市场导向的改革开放、利于增长的财税政策、高额的储蓄和投资、充裕的劳动力供给以及不断采用先进技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自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的确,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一些新的挑战。首先,扩张性财政政策,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刺激政策,使得政府债务大大增加;其次,中国现在讲经济增长的质量、讲财政可持续性、讲长远发展。中央提出不再唯GDP论英雄、重视增长质量,增长数量相对会受经济调整的影响。此外,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导致部分资本外流、出口价格上升,这也不利于增长。
但从劳动、资本、技术这三个经济增长的要素(源泉)看,中国经济仍然有很大潜力,经济增速不应该下降这么快。
首先,中国的人口红利并未消失。从劳动人口数据看,目前中国65岁以上老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远远低于美国的这一数据,我们的老龄化程度还没有到严重威胁劳动力供给的地步。当然,我们也不能不重视老龄化的问题——2035年后,中国65岁以上老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会超过美国,我们必须在这之前进入较高收入国家行列;从劳动力素质看,随着大学的扩招,中国劳动力人口的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中国人夜以继日地工作,劳动提供量很大。因此,从这几个方面看,中国劳动力的提供依旧充足。其次,从资本要素看,中国仍旧有着极高的储蓄率,是资本净输出国。储蓄可以变成投资,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第三,从技术要素看,中国科技创新并未退步,这一要素仍然在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我国正在深化改革,体制将变得更能提高投资、劳动、创新的积极性。
我们这个国家现在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仍然要专注发展好经济。因为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经济的发展来实现,比如政府债务问题、贫困问题——试图减少地方债务的数量而不是增加GDP总量,只会适得其反。同样,仅靠政府的帮扶也解决不了贫困的问题。
新京报:如何把潜力变为现实的增长?
林双林:把潜在的经济增长力变为现实,我们还是有很多的手段。
首先,要加大对个人财产的保护力度。国际研究发现,对个人财产保护力度大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像公有财产一样,非公有制财产也不可侵犯。
第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做好做大做强。要在市场准入、贷款、税收政策等方面给民营企业公平待遇。要鼓励民营企业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做好、做大、做强。同时,现在一些政府仍然存在手伸得太长的问题,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要更多让市场起调节作用,而不是政府进行直接干预。
第三,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建投资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使得经济保持增长。要继续做好交通领域和生活领域的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桥梁、地铁、机场、港口、水电煤气管道、下水道、垃圾处理等,也要增加多层停车场、过街天桥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增加体育设施投资,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降低现在和未来的医疗卫生开支。要增加教育支出,早日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要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加强生态保护的力度。
举报/反馈

新京报

6499万获赞 682万粉丝
新京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2003年11月11日创刊。新京报社已经发展成为兼具新闻采编、社会调查、舆情分析、政务服务、金融信息、智库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公益文创、活动会展等功能,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