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20《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1月4日在京举行。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主编、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发表了主旨演讲。他从国际视角就可持续发展中的两大主题分享了看法:一是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问题,二是企业社会、环境和治理责任(ESG)。最后对中国促进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提出三点建议。
詹晓宁认为,ESG领域在未来5-10年间将实现三大转变,一是在商业模式上,由锦上添花转向融会贯通。二是在标准上,从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的标准转向统一有效的高标准。三是在合规达标方面,从自愿达标转向强制达标。三大转变将对全球产业链及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而言,可持续发展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对中国实现开放、共享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其一,中国企业应该利用好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商机。其二 ,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率最高的国家,中国有能力也有资格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这其中包括分享在政策和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其三,中国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领域进一步加强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互动和协调、相互促进、生成合力。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嘉宾,大家好!
一、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问题
2020-2030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十年,也是各国领导人在2019年联大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上确立的 “行动的十年” 。我们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但对可持续发展的投资也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共同繁荣的机遇。
根据我们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的测算,每年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球投资需求在5万亿至7万亿美元之间。而发展中国家每年的投资需求在3.3万亿至4.5万亿美元之间。按照目前的投资水平测算,仅发展中国家每年就有2.5万亿美元的投资缺口。 贸发组织定期发布对全球投资趋势的监测报告。我们前不久在联大峰会期间发布的最新报告评估显示,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10个重要投资领域中,有6个领域的投资有所增长。但总体来看,投资的增幅远不足以填补年均2.5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
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的资源需求,公共投资至关重要,但企业界的投资必不可少。与全球投资疲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界有充足的资本可以用于投资。跨国公司的现金储备预计在5万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超过6万亿美元,仅发达国家的养老基金就达到了20万亿美元。因此,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引导这些资金投向可持续发展。
对投资者而言,投资可持续发展相关行业最常见的制约因素是缺乏规模大、社会效应突出和可盈利的项目。对政府而言,可持续发展相关行业中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行业,如教育、电力和电信等基础设施行业,因私营部门参与投资较为敏感,导致向私人投资开放与监管之间的政策困境。就全球而言,最需要可持续发展投资的贫穷国家,恰恰是吸引投资最困难的地区。
要解决这三大困境,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更以可持续发展为基准来制定发展战略。各国政府应该采取更积极主动的策略,在推进私营部门投资与推进公共投资、推动自由化与保留监管权、提高投资回报率与保证公共服务之间取得平衡。这意味着政策层面对私营部门投资和公共投资的公平待遇、对投资者可持续发展义务的监督,也意味着政府应为提高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资回报率制订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机制。
从政策前景看,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随着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日期的临近进一步提升。在去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投融资峰会上,各国领导人承诺调动资金,提高国家行动力,增强机构能力,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欧盟在2018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融资行动计划》,并于2019年底公布了《欧洲绿色新政》,致力于在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气候和能源目标。这一引领和示范作用将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的爆发性增长。
就企业层面而言,企业已经形成了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意愿。这首先体现在全球影响力投资的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球影响力投资总额从2014年的100亿美元增长到5000亿美元以上。此外,许多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及私募基金也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于可持续发展项目。2019年9月,全球130多个大型银行(其总资产达到47万亿美元)联合签署了一项负责任的银行业原则,承诺将克服结构性的障碍,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
截至2019年上半年,可持续性指数(包括以环境为主题的指数)涵盖了五大洲35家证券交易所,包括中国的两个交易所。以这些指数为基础,金融机构开发了大量的绿色金融产品,包括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绿色债券和指数型基金。虽然绿色债券上市仅占整个债券市场约0.2%,但其数量和金额均呈指数级增长。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在2018年超过1680亿美元,五年间的增长了近4倍,为能源、建筑、运输以及水务等关键基础设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通过扩大对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我看来,是一个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二、企业社会、环境和治理责任
企业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企业扩大对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并从中受益,也体现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责任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政策主流理念及工商界投融资模式中的重要因子。
在企业层面,多年来,欧洲的企业家们一直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
目前全球已有90%的大型跨国企业主动公开披露其在ESG方面的表现。 ESG基金也在迅猛发展,所控资产目前已达8500亿美元。有调查显示,90%的大型机构投资者认为结合了ESG的投资要比没有ESG因素的投资回报更高。我和同事近期对全球6600多个ETFs基金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ESG-ETFs 收益率在过去十年中有八年跑赢非ESG-ETFs。ESG-ETFs正在快速发展。社投盟创建的义利99指数也是最好的例证。目前,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已有全球60多个国家的2500家大型机构加入,成员机构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80万亿美元。
在政策规制层面,欧盟2018年生效的 “金融工具市场指令二”(MIFID II)明确要求提供咨询和投资组合管理服务的投资公司必须确保在其流程中包含对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及风险的考量。英国三天前刚刚生效的尽责管理守则(Stewardship Code)规定,该守则的签署者管理资本时要“为客户和受益人创造长期价值,为经济、环境和社会带来可持续效益”。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将ESG纳入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中。一些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金融监管机构也已或正在制定和实施ESG标准和规则。
我和同事在2009年创建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证券交易所机制,目前已有90个交易所加入了这一机制,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20个交易所,覆盖了全球50000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89万亿美元。这一机制为促进证券交易所、投资者、上市公司和金融服务提供商在ESG领域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我认为,ESG领域在未来5-10年间将实现三大转变(three transformations),一是在商业模式上,由锦上添花转向融会贯通。二是在标准上,从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的标准转向统一有效的高标准。三是在合规达标方面,从自愿达标转向强制达标。三大转变将对全球产业链及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我一想谈一谈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的意义。
对中国而言,可持续发展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对中国实现开放、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企业应该利用好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商机。
就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而言,到2030年,由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驱动的经济增量可达12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2.3万亿美元。联合国贸发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流入三个主要低碳行业(可再生能源、循环再利用领域以及环保技术产品制造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高达数千亿美元。中国要实现绿色发展,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需要在适当领域吸引投资,确保融资畅通。对中国企业而言,无论作为投资者、还是投资接受方,只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投资带来的巨大市场中,都会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就中国的对外投资而言,将可持续发展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在中国对外投资项目中以ESG为导向,在对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注重可持续、环境友好型基础设施,并以此积极寻求与东道国和多边发展银行建立可持续发展投资伙伴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相关行业形成联合投资。
二 、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在政策层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率最高的国家,中国有能力也有资格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这其中包括分享在政策和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比如中国在绿色经济、节能减排等方面,有许多先进的理念和制度创新,一方面可以与各国政府分享, 另一方面,可以融入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规制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重大贡献。 这方面中国政府大有可为。
在企业层面。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在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在一些方面, 无论是理念还是实践,都达到了后来居上的高度。比如社投盟构建的义利并举-转化-双升商业认知体系,以及在实践中成功应用的“义利99”可持续发展金融评估产品,都具有在国际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交流和推广的价值。
三,中国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领域进一步加强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互动和协调、相互促进、生成合力。因为融资机构与实体企业分别是可持续发展投融资链的上下游。一方面变革金融市场,通过资源配置推动实体经济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实体经济创造更好的可持续发展营商环境,实施更有效的政策和激励措施,以促进实体经济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直接投资,由此而吸引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为金融机构创造更多的商机。以此形成良性互动,增强合力。中国正在同步推进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深化吸收外资体制的改革。在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开放,可以做为未来实验的方向。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所言,今后几年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展望未来,全球政治经济发展仍将跌宕起伏,全球营商环境还会持续变幻,但我相信,在各方的推动下,可持续发展这趟高速列车势不可挡,将继续勇往前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