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青春万岁》王蒙
《青春万岁》电影改编自作家王蒙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一所女子中学一群高三女生的学习和生活,记录了那个时代年轻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本期《故事里的中国》采访了作家王蒙,让他来讲述那个火热年代里的中国,与那个火热年代中的故事。
在秋天书写“火热的夏天”
尽管《青春万岁》中描述的时节仍然是“火热的夏天”,王蒙却最喜欢秋天。
他说:“我写作、看书,都是秋天效果最好。”
而正是在1953年11月初,这个《青春万岁》开始被书写的秋天,年仅19岁的王蒙已经是团委副书记了。王蒙回忆他的少年、青年时期,说:“像我们这一代人,一大特点就是,我们这少年时代、青年时代,经历了太多的大事。这个社会的大的变化,这些事情使我们早早地就参与了革命。”
诚如王蒙所言,1948年10月10日,未满14岁的王蒙就已经被批准入党,并且还是地下党。由于国家即将解放,王蒙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记录下那个年代的中学生们如何迎接新解放、迎接新中国建立的。
而在这巨大的社会变化的背景下,革命的凯歌在国家建设领域率先唱响。
激情、浪漫、信心与梦想
面对中国即将进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建设时期的到来,王蒙坦言:“我又很激动,我就想为这个建设投入。”
因此,1952年,在《北京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活动报道之后,深受苏联文学影响的他开始萌生了创作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而这,无疑是困难的。
可少年青春的生命力,以及王蒙在那个时代所体会的热情与浪漫,让他不断地迸发出创作的激情。
王蒙:“就是我亲自体验了的经历了的,这种记忆、这种激情、这种浪漫、这种信心、这种梦想。”
年轻的人与火热的心
王蒙在《青春万岁》中塑造的两个角色,也在一代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作为某种时代底色,成为一代人回忆那个年代时,映入脑海的标志。
郑波与杨蔷云,一个性格内敛,一个活泼直率。尽管性格各有不同,但她们身上都展现出了那一代年轻人火热的心。
《青春万岁》人物角色 郑波:“你功课好,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可是,如果没有崇高的思想、没有高尚的道德、没有对集体的热爱,这样的同学,即使每门功课都考二百分,又有什么用?”
《青春万岁》人物角色 杨蔷云:“我也早知道有人会这样说的,杨蔷云没有得到奖章,所以对发奖章有意见。我不怕,有话我照讲。有些该得奖的没得到,有些得了奖的倒不配。”
《青春万岁》是王蒙对历史、对那一代人的责任
由于成书时,王蒙年仅22岁,他自己也说“因为年龄小,还保留着青年的、甚至是少年的意气和心情”。但是他也说,他有很多的经历,并且还正处于“少年的心情”。所以,对他而言,他有自信能够写好,因为那是他对历史、对那一代人的责任
未来与青春交融的时代精神
自《青春万岁》完成后距今已经67载,但是《青春万岁》仍然历久弥新。王蒙对后来的同名电影《青春万岁》中的一个场景仍然记忆犹新:在影片最后,一群学生骑着自行车,畅想未来。
王蒙说,这个场景格外符合当时的时代精神。
至于为何《青春万岁》可以历久弥新,王蒙如此回答:“我想每一个青年人都是欣赏自己的青年时代的。我这个又恰恰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革命的胜利,对未来的欣赏,这简直就是认为一切不知道会美好到什么程度。你怎么想都是不过分的。
守住初心 为了更美好
世事变迁,王蒙也承认,这样的期许和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自我欣赏,在当下已经成为历史。可是,这种自我欣赏的初心,源自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而这样的初心,永远都在
举报/反馈

央视新闻

1.5亿获赞 3266.2万粉丝
重大新闻、报道和突发事件的总台首发账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