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文景观”。虽然从狭义上讲,人文专指哲学,特别是美学范畴。但从广泛意义上来看,建筑也是属于人文所研究的一个方面。历史建筑是最大的文物,而建筑恰恰是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通过建筑来研究当时当地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及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内容,可以称其为建筑人文 。
任何人都离不开建筑,任何人都有审美追求,审美是人类情感的最高追求和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建筑美学,作为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以建筑学和美学为基础,通过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而建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创始人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顿最先通过运用美学的理论,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所具有的实用性、地区性、公共性、技术性、总效性等基本特征。
虽然建筑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建筑美学的出现却是20世纪的事情。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个词是开篇所说的“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人文景观并不单单是指各地的各类建筑,其定义是指自然与人类创造力的共同结晶, 反映区域独特的文化内涵, 特别是出于社会、文化、宗教上的要求, 并受环境影响与环境共同构成的独特景观。
这么一看,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便是聚落,但同时还包括服饰、建筑、音乐等。在学术界中,对于“人文景观”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但总体来看,每一种定义都离不开“历史性”、“文化性”、“独有的特点”及“一定的精神意义”这四点。
另外,再说一说对于建筑美学而说,人们对于建筑的审美观点。历史上人们对于建筑的审美观点大体上是可分为3类的。其一,人们认为,建筑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它在其之下所体现出的伦理价值。其二是认为这是形式追随的功能,也就是建筑物修饰是否必要。其三则是认为建筑的审美价值在于建筑文化的多样化表达。
中世纪时西方的神学美学家更多的是将“体现上帝的光辉”称为美,具体表现在风靡达400年之久的哥特风格。到了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时期,本着怀念中世纪田园牧歌的情调和宗教气氛,因而对建筑审美观产生了很大影响。
对于我国,从周秦以来,凡城市规制、宫殿、坛庙、陵墓、住宅、祠堂的体量、形式、色彩、用材都有详细的等级规定和礼制理论。自古以来对于建筑的美学就有一定的礼制法规与成熟的形式美法则相结合在一起,比如宫殿这一建筑,通常是表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气派。
北京妙应寺白塔对于建筑,其建筑的对象大可以包括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小可以针对室内家具、装饰物等的制作。现在你对于建筑美学是否有了一定了解呢?那么提起建筑,你能说出来多少种建筑风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