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
2019.12.14 15:38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河南卷 修武篇
修武篇 预告片
修武本名宁邑,为宁姓起源地之一。武王伐纣时,在此修兵练武,于是有了“修武”这个金戈铁马,气势如虹的名字。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战。关于这场战争,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写道:“甲子日,纣兵败。”《韩非子》中也记载:“战,一日而破纣之国。”可见,战争的过程极其短暂,仅仅只用了一天,然而,这并不能掩盖其惨烈程度。
战后,周武王和姜子牙将阵亡将士的遗体运回宁邑集中安葬。因为当时仍处于商朝末期,所以叫“商冢”。
除此之外,如今在焦作地区还保留着许多跟武王伐纣有关的地名,比如:待王镇、恩村、卜昌、大封等等,如此多的地名,印证同一历史事件,这在全国都极其罕见。
此后3000多年里,修武的名字也传承了下来,成为中华大地最古老的县名之一。
绞胎瓷技艺重焕新生
绞胎瓷起源于唐代,北宋时工艺达到顶峰,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不同的泥坯,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绞合”成器型,因“表里如一”“内外通透”,人称“瓷中君子”。
据说,古代的极品绞胎瓷“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价值极高的工艺在“靖康之变”后,竟消失匿迹。
据不完全统计,古代绞胎瓷名品,在国内外仅存60余件,可谓稀世珍品。
1951年和1962年,故宫博物院两次派陈万里等专家到当阳峪实地调查,并发表了《谈当阳峪窑》等文章,文中指出:“在黄河以北的宋瓷,除曲阳之定、临汝之汝,无一能与当阳峪相媲美。”自此以后,当阳峪绞胎瓷重新进入大众视线。
1985年,从部队退伍的孟凡斌萌生出“恢复绞胎瓷技艺”的想法。自小与古窑旧址以及河沟里古瓷片为伴的他,对古瓷有种天然的亲近感。为了学习制瓷技艺,他到广东佛山、河北磁县、江西景德镇等地遍访名师。
经潜心钻研和无数次试验,逐渐摸索出绞胎瓷各种传统纹理的编织技法,经河南省文物局认定,消失了800多年的绞胎瓷古法技艺,终于重现修武。
普通农民创造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修武县地处太行山南麓,幽幽大山,藏匿着许多传统村落。目前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有6个,还有10个河南省传统村落,它们散落在大山深处,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修陵公路是去往这些传统村落的重要通道。
叠彩洞是修陵公路最惊险刺激的一段,位于云台山悬崖峭壁间,它由大小23条隧洞,穿起长度4831米的公路,重叠而上,叠彩纷呈,故此得名。
因为它的设计巧妙,施工难度极高,而被称为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而这条路的初始设计和修建,竟然是出自一群普普通通的农民之手。
1972年春季的一天,一支由30名精壮劳力组成的修路队出发了。没有专业设计人员,他们用土法上马,在稿纸上计算。
1977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已修道路基础上,修建“修陵公路”,郭麦旺担任副指挥长,农民出身的“土专家”张有辰作为公路总设计师,全县8000余名党员干部奋战在工地上,他们用了10年时间,终于修通道路。
修陵公路开通后,惠及河南、山西两省众多民众,带动了周边大片地区经济,随着旅游业兴起,如今每年有数百万游客,通过叠彩洞,走进云台山。
绿色经济 引领风骚
云台山深处的原始森林,是1492种植物和190多种野生动物的“神秘王国”。
这里的原始森林、次生林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早在云台山开发之初,修武县就把“严格管理,永续利用”列入景区保护条例并加以实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在修武一步步实践。当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美丽风景带来的不只是赏心悦目,更蕴含着经济发展新动能。
修武黑山羊,就是大山里的精品,它们隐匿于豫北太行山南麓,长约250千米,宽约40千米的狭长地带,以修武所产肉质最佳,故此得名。
当地人说,修武黑山羊,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中草药,因此肉质鲜香细腻,营养价值高。
除黑山羊外,产自五里源乡的松花蛋,也是修武的佳品。
据《修武县志》记载,明清两朝,五里源松花蛋一直作为朝廷贡品,这说明至少在明代以前,松花蛋就已经出现。
正宗五里源松花蛋,蛋清透明,红青黑黄,并有一朵朵状若松针,晶莹秀丽的松花图案,其最大特点是“溏心”明显,入口绵软,香而不腻,当地人喜欢拿来凉拌、这样能最大限度保留它的原味。
如今,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台山自古就有中药材宝库的美誉,这里除野生四大怀药外,还有人参、灵芝、茱萸、天麻、当归等等,品种多达二百多种。
修武县依托云台山,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如今的年游客接待量已逾千万人次,对于一个人口只有27.5万的中原小县来说,走出了一条旅游业富民、富财政的产业之路。
2017年,修武县又提出“全域美学引领全域旅游”新思路。年轻一代的修武人,正在用美学经济,创造无限可能。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来源:央视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