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鲁坚,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导演、编剧。曾任多部电影及电视剧编剧,中国电影集团国家一级导演。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中文系,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硕士。代表作品有《红樱桃之谜》《玫瑰余香》、《连环扣》《不要和他约会》《天使之吻》《将军的选择》《延安往事》《死亡迷局》《卒迹》《麦子的盖头》等。
导演鲁坚
11月15日,由贵州籍导演执导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麦子的盖头》在全国公映。这部电影改编自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学文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发生在世纪之交黔北的贵州地域,女性逐渐觉醒与不断抗争的故事。 影片上映以来,收获了观众与媒体的好评。有媒体称电影“探寻时代转型中的人性真实与微光。”观众则留言,“很感动。”“很久没看这种类型的电影了。”“影片剥离了浮华表面,直击现实,直抵人心。” 贵州主创拍“贵州味”电影
《麦子的盖头》中演员徐岑子饰演的“麦子”与演员王挺饰演的“老于”
继2018年《无名之辈》《地球最后的夜晚》《四个春天》之后,贵州风土又一次在大荧幕上淋漓彻底地呈现。《麦子的盖头》导演兼编剧鲁坚、主演王挺、徐岑子、刘孜都是贵州人,所有拍摄都在遵义进行,连角色在剧中说的,也是一口纯正贵州话。 其实,故事在小说原作中并没有发生在贵州,是导演鲁坚把舞台搬到了家乡赤水。“我一直有一个情结,在家乡拍一部电影,到我的第十部电影《麦子的盖头》终于实现,让我感到这是机缘,也有些天意。”鲁坚说。
《麦子的盖头》中演员刘孜饰演的“蓝姐”确定电影在赤水拍摄后,鲁坚第一个想到的是演员刘孜,“我们说合作说了好多年了,‘蓝姐’这个角色非常适合她。”不过,确定了刘孜出演之后,鲁坚也并没有决定用方言拍摄,直到遇到了出演男一号“老于”的演员王挺,遵义人鲁坚和在贵阳长大的王挺一拍即合,“当然用方言拍。” 其实,电影的三个主要人物虽然是“不起眼的普通人”,但他们身上体现的是难以用是非对错衡量的复杂的人性。无论是青春靓丽的徐岑子饰演的目不识丁、一身土气的村妇“麦子”,还是王挺饰演的玩世不恭、生活放浪不羁的中年矿主“老于”,还是刘孜饰演的泼辣小饭店老板娘“蓝姐”,在人物刻画上,三位演员都有巨大的突破。鲁坚觉得,方言可以帮助演员更加精准地抓住角色的神韵,也让演员演起来十分“过瘾”。如同演员刘孜在首映式接受采访时说,“一开口说方言,我已经在蓝姐的生命里了,没有任何束缚,特别淋漓畅快地表达。” 当地风土为电影加分
电影《麦子的盖头》中,黔北独特潮湿、叠嶂的色调,不仅提供了空间背景,也直接参与了叙事和抒情,让观众从画面中仿佛可以闻到黔北山间水边湿润的空气。 “电影在一个地方拍,自然而然地会把当地的人文、民俗融合进去。”鲁坚说,电影中那些关于黔北的生活细节都是在创作中的自然表达,而这样的表达为电影增加了生活的质感,让作品加分。
《麦子的盖头》拍摄现场,鲁坚、王挺和刘孜(从左到右)一锅热气腾腾豆花鱼,一条热热闹闹的赶集街道,电影中的场景充满了烟火气息,让观众十分亲切。谈起在家乡拍摄的感受,鲁坚笑称,没想到家乡人“十分会演戏”,当地有着非常丰富的文艺氛围,加上方言表演让演员和群演都十分放松,拍摄进行得十分顺利。 大概是故乡的风土唤起了导演敏感的触觉,鲁坚透露,电影的拍摄过程中,自己与很多重要的取景地都是“无心插柳”般地相遇。“比如‘麦子的家’。当时快年底了,当地人带着我去吃疱汤,一下车看到一条河,再看到这家人门口有个小水塘,这不就是麦子的家吗,完全符合我脑海中对‘麦子的家’的设想。”坐在北京的工作室里,回忆起家乡拍戏的细节,鲁坚的脸上不由露出笑容。 “一切随缘”斩获A类电影节大奖
王挺、徐岑子和鲁坚(从左到右),主创人员的蒙特利尔电影节上2018年,《麦子的盖头》制作完成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进行了全球首映,与《我不是药神》一同角逐主竞赛单元。 “我还记得那时刚好是世界杯,帮我报名的朋友半夜接到了电影节主席亲自从蒙特利尔打来的电话。”鲁坚说。 接到入围通知,让鲁坚觉得有些“意外惊喜”但又在“情理之中”。他笑言,对待电影拿奖,其实抱着顺其自然、一切随缘的态度。当时报送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只是请朋友花了160元加币的报名费在网站上申报,但他内心其实对作品有信心,因为电影探讨的是时代变迁中的人性共同的困境与反思。 诸多奖项肯定了这部电影。除了获得了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特别推荐奖”外,还打破了电影节惯例,在闭幕式当天加映一场。此后又陆续获得美国旧金山新概念电影节“最佳男主角”“优秀男演员”“优秀女演员”“优秀导演”奖,中国电影百合奖“优秀故事片”“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主角奖”等。
“电影是一个好的媒体,要深入浅出,内涵要用一个好的故事,做大众的文化产品。”创作有故事的电影,这是导演鲁坚一直坚持的创作理念。 1990年,怀揣做导演的梦想,鲁坚离开了公安系统的“铁饭碗”,报考北京电影学院。1993年从电影学院毕业以后,他进入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剧本部,从事审剧本、审片子、写剧本的工作多年。 从编剧到导演,鲁坚的导演梦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曲折的艰辛。他也曾一度沮丧,要是四十岁再当不上导演,就改行做赚钱的事情。但坚守和沉淀,“磨”出了一位成了会讲故事、讲好故事的导演,2007年,他执导了第一部影片《红樱桃之谜》,从此也在中小成本领域深耕数载。虽然中小成本电影总是面临生存发展的难题,令身为导演的他不得不身兼制片人及联合出品等数职,就连载誉多项的《麦子的盖头》在上映期间也遇到了不少风波,但这些都不影响鲁坚继续做好电影的决心。 “《麦子的盖头》这个故事可以跨越时代,以小人物为代表,展现中国的社会转型,中国人的困惑,现代和传统的纠结。”鲁坚一直觉得,在现实题材的电影中一定存在一条“通道”,一头通往国外电影节的肯定,一头也连接起国内普通观众的好评。
“近年来贵州在大荧幕上的展现机会增多,这是贵州被外界再次发现的契机。”鲁坚说,多元的贵州文化还有许多可挖掘的潜力,希望能诞生更多的电影“爆款”,引来更大的关注。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庞博
栏目视觉设计:团省委驻北京工委 杨涛 田浪
编辑 王琳
编审 胡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