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贠恩凤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尚洪涛 摄
在西安,贠恩凤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她11岁登台,把为人民歌唱作为自己的信念,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为己任,从艺68年来,累计义唱3万余首(次)而从不计个人得失。
从厂矿、社区、秦岭隧道4000米深处的掌子面作业工地到西安护城河清淤现场,关中大地处处活跃着这个79岁老人的身影,回响着她银铃般的歌声。只要人民群众需要,哪里都可以是她义务演出的舞台。只要人民愿意听,她就走到哪儿唱到哪儿。她说:“党和人民群众厚待了我,我要用歌声为人民服务,永远为人民歌唱,永远歌唱人民。”
从艺68年弘扬正能量
她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今年我79岁了,自第一次登台演唱至今68年,这一辈子我都跟人民在一起,是人民哺育了我。”眼前的贠恩凤,一头乌黑浓密的短发,干净利落的身段,和人说话时,眼角眉梢总是带着温暖的笑意。如果不是那一道道见证岁月沧桑的皱纹在提醒记者,根本难以想象这是79岁的老人。
1940年1月,贠恩凤在古城西安呱呱坠地。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她,从小深受民间音乐熏陶,音乐才能很早就流露出来,11岁就成为西北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文工团的演员。
为什么60多年仍对舞台情有独钟?贠恩凤讲了一个难以忘怀的小故事。“1965年冬,在北京演出的我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特别亲切,说:‘咱俩的名字里都有一个‘恩’字,所以我们要对人民感恩。’就是这句话,激励着我一直坚持为人民唱下去。”
提起国家领导人对她的肯定和鼓励,贠恩凤记忆犹新,“我永远也忘不了习仲勋老人为我题的字,‘唱人民喜爱的歌曲,做人民喜爱的歌手’。无论我在何时何地,都以这样的信念提醒自己,没有人民的哺育,哪来的歌手,没有人民的爱戴,你唱歌给谁听?”
“我深感作为一名歌唱演员的重大社会责任。我认为,歌坛上应树立一种正气,唱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歌,唱激励人们向前进的歌。 ”60多年来,贠恩凤始终坚持歌唱主旋律,以朴素的、健康向上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歌,优秀的创作歌曲去鼓舞人,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精神力量。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旭东 摄
 长期义务演出不为名利
她是黄土高原上的银铃
“有党和人民的培养,才有了我的今天。我心甘情愿一辈子做一个为人民唱歌的义务工。”贠恩凤笃定地说。
从业68年来,贠恩凤一直坚持义务演出,无论是为自己举办的独唱音乐会,还是各类商演,她从不收取所谓的“出场费”,甚至连主办方作为劳务费送出的一盒茶叶都要多次沟通。以前有些年轻演员开始看不惯,戏称她演出总当“杨白劳”,有的还责难说:“贠老师出场不讨演出费,把市场经济搞乱了!”贠恩风却说:“人民已给了我工资,唱歌就是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永无穷尽的。”
2015年8月,贠恩凤应邀为西安某单位做主题为“为人民歌唱”的报告。知道贠恩凤有不收劳务费的传统,趁着她不注意的空当,主办方悄悄地将3000元钱塞进了她的包里。回到家中,她发现后立刻让儿子孙聪将劳务费归还。“我这么多年唱歌从来不是为了钱,况且,这只是一场报告会,是和大家交流工作经验,更不能收!”
从1980年开始,贠恩凤曾在西安、洛阳、上海、北京举办40多场独唱音乐会。“当时有不少朋友问我,搞独唱音乐会肯定挣了不少钱吧。其实,独唱音乐会完全是艺术事业的展示和向人民的汇报,并不是为了钱。在西安开独唱音乐会,连续四场场场满座,说不累是假的,但每场的报酬都是和大家一样,包括乐队伴奏、舞台工作人员,每人都是三毛钱夜餐补助费。后来在渭南演出,团里领导决定给我每场补助五元钱。我当时给领导说:‘这钱我不要。大家都工作了,请将我的补助费汇总到一块儿,买点糖果分给伴奏和舞美的同志’。”
贠恩凤拒收酬劳的事情,在西安人尽皆知,甚至传到了千余公里以外。1985年9月,贠恩凤应邀到西宁参加“西部歌会”演出。临结束时,组委会给了她400元酬劳费,但她坚决不收。在双方的僵持下,最终贠恩凤只要了40元路途补助费。她说:“我代表三秦儿女到青海演唱很光荣,也很幸福。主人热情接待我,我已经很满足了。为人民演唱是我的天职,我不能向人家索取什么。”
为此,《青海日报》专门发表了一篇名为《她得到的比金钱更可贵》的报道,报道中这样写道:她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把艺术当作商品,更没有把自己的演唱艺术作为向人民索取金钱和物质报酬的资本,然而,她得到的东西比金钱更可贵,那是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她那完美的艺术家的高贵品格,她那完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如初秋的兰花,在青海高原上留下了持久的芳香……
在蒲白煤矿的演出,曾有人许诺贠恩凤1000元劳务费,被贠恩凤断然拒绝:“我是来慰问矿工的,不能收一分钱。”在拒绝之后,贠恩凤自己辗转联系到蒲白煤矿的工作人员,把原本的有偿演出变成了一场实打实的义演。连续两天,面对热情的观众,她马不停蹄演出了6场。煤矿的工人从野地里采来鲜花扎成花束,送给了他们敬爱的歌唱家。
贠恩凤说:“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主席提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开启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新时代,指明了服务的对象和前进的方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需要艺术家,艺术家需要人民。作为一名受党培养多年的文艺工作者,我这辈子很幸运、很幸福,因为我的工作直接面对人民大众,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们的一切艺术活动都要有正确的方向、行动的标准,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扬美,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哪里需要就唱到哪里
她是无私奉献的山丹丹花
“无论在哪,每一个有良知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掏心掏肺地为人民服务。”贠恩凤说。
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灿烂绚丽的中外舞台,还是艰苦简朴的工厂矿山、农村地头、部队军营、铁路隧道、煤矿井下、炼钢炉旁、医院病房、工读学校,还是在列车上、轮船上、幼儿园、孤儿院、少管所,她走到哪里,所到之处不仅留下了她优美的歌声,也留下了她的真情,更留下了她无私奉献的美德。隧道和矿井的工人说:“像贠恩凤这样的艺术家深入到我们中间,我们能在掌子面上听到她的歌声,说明她最能看得起我们工人,她真是和我们心连心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贠恩凤看到社会上一些青少年误入歧途。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她怀抱着责任感,主动提出要为这些孩子们教唱有益的歌曲,用歌声启迪他们。从1983年起,贠恩凤多次到终南山下的工读学校为孩子们表演、教唱。一年去好几次的贠恩凤,迅速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被聘请为学校的辅导老师。
1983年6月的一天,贠恩凤参加完工读学校的义务慰问演出时,一位女生跑到她的面前,低着头略显紧张地递给她一张皱皱巴巴的信纸。贠恩凤打开一看,竟是一首诗:听着您的歌声,就仿佛看到了您美好的心灵,当我们看到您满怀信心为我们歌唱时,就好像有一股悔恨的泪水往上涌。放心吧,您今天的到来,虽然只有几支歌,和一些朴实的话语,却温暖了我——一个失足者的心。“读着这短短几行诗句,我的眼睛红了。我没想到,自己这些平凡的举动居然能为这些孩子带来如此巨大的正能量。”
一次去北京开会,贠恩凤在列车上被乘务员认了出来:“贠老师!居然是您,我从小听着您的歌长大,特别喜欢您的声音!您能不能给我唱几首歌?”贠恩凤二话不说在车厢里唱了起来。其他乘务员、乘客听闻大歌唱家贠恩凤在唱歌,纷纷从各自的车厢跑过来。贠恩凤被大伙儿围在中间,一首一首地唱着。在场的每个人随着贠恩凤的歌声打着节拍,欢声笑语载满了整节车厢……
退休至今,贠恩凤坚持每年演出70场左右。部队、学校、医院……三秦大地处处都有老人义务演出的舞台,歌声始终如银铃般清脆。尽管已经79岁,但贠恩凤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只要有需要,她走到哪儿唱到哪儿。
60多年里,她用心在歌唱,气正情挚,饮真茹强。她的歌声感动着工人、农民、学生,电车司机、乘客、列车员等,听到她的歌声就仿佛看到了她美好的心灵,如山间清泉,林海晨风,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心红鬓白犹啼血,年逾古稀人未歇。多年来,贠恩凤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她说:“我不知道还能唱多久。但是人民需要艺术家,艺术家更需要人民。”
来源: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端
编辑:王少颖
举报/反馈

西安晚报官方账号

201万获赞 32.4万粉丝
我们一起感受西安这座城市的温度.
西安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